- 年份
- 2024(11357)
- 2023(16112)
- 2022(13456)
- 2021(12682)
- 2020(10764)
- 2019(24943)
- 2018(24680)
- 2017(47062)
- 2016(25765)
- 2015(28864)
- 2014(28802)
- 2013(28670)
- 2012(26684)
- 2011(23978)
- 2010(23954)
- 2009(22092)
- 2008(22126)
- 2007(20004)
- 2006(17368)
- 2005(15288)
- 学科
- 济(109622)
- 经济(109513)
- 业(74044)
- 管理(66431)
- 农(52311)
- 企(51398)
- 企业(51398)
- 方法(48838)
- 数学(43261)
- 数学方法(42684)
- 农业(34669)
- 中国(27357)
- 业经(27284)
- 财(26466)
- 地方(25260)
- 学(23836)
- 制(20378)
- 贸(19444)
- 贸易(19437)
- 易(18867)
- 务(15785)
- 财务(15735)
- 财务管理(15698)
- 银(15567)
- 环境(15514)
- 银行(15509)
- 技术(15433)
- 发(15075)
- 融(14998)
- 金融(14993)
- 机构
- 学院(369671)
- 大学(366250)
- 济(148056)
- 经济(144980)
- 管理(140448)
- 研究(125641)
- 理学(121851)
- 理学院(120416)
- 管理学(117985)
- 管理学院(117299)
- 中国(95158)
- 农(83880)
- 科学(81689)
- 京(76935)
- 财(65646)
- 农业(65074)
- 所(65047)
- 业大(64030)
- 中心(60138)
- 江(59717)
- 研究所(59628)
- 财经(52572)
- 范(48964)
- 师范(48405)
- 经(47938)
- 北京(46767)
- 州(45197)
- 经济学(45012)
- 院(44686)
- 省(43676)
- 基金
- 项目(255881)
- 科学(200665)
- 基金(185734)
- 研究(181627)
- 家(164129)
- 国家(162712)
- 科学基金(138478)
- 社会(114962)
- 社会科(108578)
- 社会科学(108544)
- 省(102577)
- 基金项目(99062)
- 自然(91628)
- 自然科(89477)
- 自然科学(89444)
- 自然科学基金(87824)
- 划(85407)
- 教育(82361)
- 资助(75805)
- 编号(73100)
- 成果(58498)
- 重点(57942)
- 部(56050)
- 发(55639)
- 创(52432)
- 课题(50239)
- 科研(49838)
- 创新(49127)
- 计划(48223)
- 国家社会(47478)
- 期刊
- 济(164395)
- 经济(164395)
- 研究(98474)
- 农(83297)
- 中国(72952)
- 学报(66043)
- 科学(59320)
- 农业(56602)
- 财(50450)
- 大学(49623)
- 学学(47431)
- 管理(46561)
- 融(34169)
- 金融(34169)
- 教育(32857)
- 业经(32626)
- 技术(31065)
- 业(28143)
- 财经(25308)
- 经济研究(23492)
- 问题(23111)
- 版(21721)
- 经(21694)
- 资源(19546)
- 统计(18368)
- 业大(18174)
- 技术经济(17721)
- 科技(17361)
- 世界(16982)
- 理论(16563)
共检索到540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柳林 付江凡 王长松 余艳锋 周海波
从收入和要素替代视角构建了耕地劳动力承载量适度性模型,基于江西省及其11地级市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在测算耕地劳动力承载量的上限和下限的理论阈值的基础上,按照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收入、农民工务工收入和城镇职工收入三个标准测算了区域耕地劳动力承载量的保障规模和稳定规模。进而,与农业耕地实际承载劳动力数量进行对比,检验分析农业耕地劳动力承载量适度性与转移潜力。结果表明:当前江西省农业收入水平较低,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机械利用效率不高,农业耕地实际承载的劳动力数量远高于耕地劳动力承载量保障规模和稳定规模,意味着耕地农业劳动力存在大量富余。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高,以及户籍制度完善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耕地劳动力具有较大的转移潜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莹 穆怀中
本文从完全机械化耕作情形下农业机械与劳动力之间的替代关系入手,结合边际收益理论测算了中国耕地劳动力承载量的上限、下限以及劳动力承载量的保障规模和稳定规模,以此为标准检验了中国耕地劳动力承载量和劳动量承载量的适度性。结果表明,2001~2014年,中国耕地劳动力承载量呈稳定下降趋势;从2006年开始,农业劳动力在农业部门所得收入足以满足其负担人口(含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但是,在2013年之前,农业劳动力的工作效率未达到最优状态;中国耕地实际承载的劳动量大于耕地可承载的劳动量,过多低产能农业机械的投入是造成耕地实际承载的劳动量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劳动力将在非农业部门较高工资的...
关键词:
耕地 劳动力 承载量 适度性检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红 曾平
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对江西省赣州市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迁移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性迁移,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紧张的人地矛盾,更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增殖;同时也对流出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留守"的劳动力呈现出明显的"高龄化"和低素质化倾向,对当地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产业结构调整非常不利;"留守儿童"问题,将加重流出地未来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就业迁移 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文梅 孔凡斌 林颖
【目的】劳动力是林业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要素。本文试图回答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林业投入和产出水平带来的具体影响,这对于提升林地投入产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江西省1 178户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定量分析模型分析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就地与异地转移程度对农户林地投入产出的影响。【结果】劳动力转移程度对农户林地投入产出水平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099;劳动力就地和异地转移程度对农户林地投入产出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负向影响程度高于异地转移,尤其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通达程度、人口聚集度低的区域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刚
运用湖南省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 ,探讨了耕地、收入和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结论是 ,没有证实耕地、收入和外出打工行为间的倒“U”关系以及没有证实在耕地和收入居中的家庭里农民更愿意外出打工的假说 ;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教育对农民外出打工行动具有促进作用 ;年龄和外出打工行动间具有反向关系 ;人口多的家庭中人员外出打工的较多 ;儿童和老人的人数越少、劳动力人数越多家庭的农民越发愿意外出打工。
关键词:
耕地 收入 教育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阳欢 李峰
农民收入增长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而农民的素质是影响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江西省农村为例,分析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结构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江西 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 农民收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阳欢 李峰
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其受教育年限明显相关,即其受教育年限越高收入越高;农民受教育年限对其收入结构也具有明显影响。为此,农村地区要通过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及对农民开展各种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提高收入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俊明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弱化了,但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的环境下,作为社会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弱化。正确把握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处理好农村劳动力出去、留下和返乡的关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温州、宁波三市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处置农地意愿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民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地处置意愿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俊明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农民工进城以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弱化了,但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的环境下,作为社会保障的功能并没有弱化。正确把握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趋势,处理好农村劳动力出去、留下和返乡的关系,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温州、宁波三市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处置农地意愿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民家庭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农地流转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地处置意愿 农村劳动力 城镇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洋洋 游振波 陈美球 袁梁 鲁燕飞 洪土林
[目的]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开发组合序列是有效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以县为分级单元对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潜力分级,对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序列进行研究,从而为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图形分析法、DPS数据处理系统两维图论聚类等方法确定开发潜力等级以及开发序列。[结果]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高到底依次分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Ⅲ级潜力区和Ⅳ级潜力区,面积分别为2.726 672万hm~2、2.306 897万hm~2、2.873 594万hm~2、1.378 88万hm~2。[结论]根据两维图论聚类法分析结果得知,江西省各县地域相似程度较高可优先开发的组合有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彭泽县;袁州区-分宜县-上高县-渝水区-樟树市;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都昌县和樟树市-渝水区-上高县-高安市-奉新县-安义县-永修县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洋洋 游振波 陈美球 袁梁 鲁燕飞 洪土林
[目的]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开发组合序列是有效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以县为分级单元对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潜力分级,对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序列进行研究,从而为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图形分析法、DPS数据处理系统两维图论聚类等方法确定开发潜力等级以及开发序列。[结果]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高到底依次分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Ⅲ级潜力区和Ⅳ级潜力区,面积分别为2.726 672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秀芝 刘顺伯
采取直接观察的方法,通过细分和观察江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及年龄结构现状,结合江西农村住户调查中未外出劳动力的相关数据,对江西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进行了估算,并对其年龄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如果采用农业劳动力使用相对紧凑的假设条件,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为527万人,且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中年为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熊平生 谢金宁 谢世友
通过确定并计算土壤有效系数和社会有效系数,得到耕地社会生产潜力,运用"机制法"理论计算重庆地区耕地资源生产潜力。通过预测重庆地区未来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人均粮食需求量、粮经比、复种指数和耕地面积,探讨重庆地区耕地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粮食单产虽然增产潜力比较大,但总产增产潜力不大。耕地资源短缺与锐减及其导致的粮食资源不足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关键词:
重庆地区 耕地生产潜力 人口承载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文辉 李小红
本文以经济学的理论和观点,看待农民的经济行为与经济意识,并解释农村劳动力为什么会发生转移,以及向何处转移的问题,进而提出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影响因素 经济学分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隽
江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也带来了江西省城镇化率的不断攀升。本文首先对江西劳动力人口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对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再剖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难题,最后就如何合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测算 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