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00)
2023(18905)
2022(16487)
2021(15528)
2020(13125)
2019(30575)
2018(30543)
2017(58366)
2016(31726)
2015(36330)
2014(36445)
2013(36065)
2012(33209)
2011(29823)
2010(30209)
2009(28089)
2008(27800)
2007(25034)
2006(21926)
2005(19049)
作者
(93434)
(78399)
(77645)
(74031)
(49424)
(37717)
(35399)
(30828)
(29580)
(27884)
(26541)
(26278)
(24720)
(24650)
(24110)
(23995)
(23772)
(22908)
(22374)
(22318)
(19528)
(19327)
(19131)
(18033)
(17626)
(17465)
(17458)
(17259)
(15935)
(15652)
学科
(132401)
经济(132177)
(92620)
管理(88567)
(71208)
企业(71208)
方法(62165)
数学(53842)
数学方法(52996)
(52935)
农业(35039)
中国(33733)
(32397)
业经(32319)
(28478)
地方(26142)
(24448)
(22957)
贸易(22946)
理论(22812)
(22243)
(20553)
(20006)
财务(19912)
财务管理(19862)
技术(19594)
企业财务(18771)
(18747)
环境(18715)
银行(18688)
机构
学院(459374)
大学(457688)
管理(180251)
(180236)
经济(176203)
理学(156880)
理学院(155108)
管理学(151853)
研究(151342)
管理学院(151044)
中国(113176)
(96878)
科学(96606)
(89682)
(80914)
(77130)
业大(74162)
中心(70658)
研究所(70434)
农业(69408)
(68074)
财经(65004)
(61289)
北京(60854)
师范(60714)
(59098)
(54807)
(53940)
经济学(53024)
技术(48893)
基金
项目(312951)
科学(244944)
研究(226682)
基金(225553)
(197254)
国家(195405)
科学基金(167205)
社会(141342)
社会科(133089)
社会科学(133046)
(123743)
基金项目(119452)
自然(110137)
自然科(107558)
自然科学(107528)
自然科学基金(105581)
教育(105172)
(103343)
编号(94056)
资助(93708)
成果(76013)
重点(69936)
(68532)
(66310)
课题(64408)
(64277)
科研(60111)
创新(59874)
大学(58310)
教育部(58272)
期刊
(198684)
经济(198684)
研究(128826)
中国(87554)
(87133)
学报(76617)
科学(69680)
管理(62656)
(62078)
农业(59273)
大学(58346)
学学(55094)
教育(51614)
技术(41273)
(38504)
金融(38504)
业经(36907)
财经(30940)
经济研究(29960)
(29486)
问题(26800)
(26369)
(24637)
图书(23224)
统计(22792)
技术经济(22581)
科技(21925)
理论(20988)
资源(20597)
(20565)
共检索到666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娜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2年的基线调查数据,运用多层回归模型,通过分析社会照料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获得的影响,探讨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的关系。回归估计结果显示,个人层次上的年龄、居住状况、失能情况和社区层次上的老龄补贴、经济状况对农村老年人获得家庭照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代表社会照料的变量在统计上均不显著。回归估计结果说明,社会照料并不能对缺位的家庭照料起到补充作用,更不会起到替代作用,两者呈现一种非此即彼的"无关系"。文章的政策启示是,打破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的壁垒,构建一个"流动"的老年照料体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纪竞垚  
利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6)数据在探讨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生命历程理论、机会成本视角以及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构建了中国本土化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国居家老年人家庭-社会照料模型。研究发现,总体上社会照料可以减轻家庭照料负担,但两者关系并非线性,而是因社会照料类型、老年人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经济资源禀赋的不同表现为或替代或补充的关系。对中国居家老年人家庭-社会照料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精准匹配社会照料资源需考虑老年人主观能动性及健康状况、照料类型、家庭经济资源禀赋等微观因素,同时当宏观层面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照料政策等作用于个体行为时,需结合城乡发展实际并注重供求对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纪竞垚  
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探讨了家庭照料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有31.95%的老年人具有机构养老意愿,且健康状况下降是导致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在控制其他条件下,家庭照料会显著降低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成为替代制度性照护服务的主要途径,支持家庭养老或成为降低长期照护支出的有效手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匡时  
本文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对中国高龄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满足状况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的个人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居住方式)对其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满足状况的评价并无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家庭总收入和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对老年生活照料需求的满足程度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不过,对生活来源是否足够的评价对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的满足程度的评价却有明显的影响。日常照料者和照料费用承担人对老年人照料需求的满足程度上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日常照料者的照料表现对老年人照料需求的满足度有明显的影响。老年人的失能状况对老年人照料需求的满足程度并没有明显的影响。这个结果意味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黎  张忆雄  俞平  蔡吉梅  马佳  范良瑛  李小平  
文章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3568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量表测定其信息查询能力,以了解不同地区或同地区不同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能力行为现状,对比分析其差异性,为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能力提供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汪斌  郑家豪  
本文使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6),运用多层模型从人力资本、就业动机与宏观就业机会3个角度分析影响中国城市老年人经济参与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因素中,健康对城市老年人的经济参与存在正向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则呈现负向影响;在就业动机因素中,子女的代际支持对城市老年人经济参与没有显著影响,而是否拥有退休金则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被动经济参与的观点;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并验证了宏观就业市场中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对城市老年人的经济参与的影响。本文认为对于政策制定而言,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思考方向是如何能够更好地运行经济系统,并非主要关注于老龄化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珣  
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对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调查中“活动指标”的分析王珣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日本高龄化综合研究中心合作进行了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问题的课题研究。就此,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于1990年8月在天津、杭州、无锡三个城市的市区组织了问卷...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昊  李强  
利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健康资本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研究假说,分别从情景记忆得分、精神状态得分和抑郁状况得分三个角度探析了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照料强度的增加而有所变化且对女性和中西部的农村失能老年人影响更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子女照料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机会以及提高对子女的满意度来改善其精神健康。因此,有效利用以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资源,构建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的多元供给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助推"健康老龄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欣欣  董晓媛  
本研究利用2005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以日常活动有困难的半失能和失能老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了中国目前最需要照料的老年群体的照料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老人相比,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的老人,在日常照料上选择的余地越少,他们得到社会化照料的可能性越低,更多的是依赖于家庭照料。即使是在得到子女照料的老人中,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的老人从子女那里得到的照料时间和现金帮助也越少。农村的老年女性不仅得到照料的选择更少,得到子女的照料也更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范红丽  辛宝英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0~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方法,定量研究农村妇女从事家庭老年照料对其非农就业的阻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在缓解这一阻碍作用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研究发现,从事家庭老年照料对农村妇女非农就业有负向影响,这一负面作用随着妇女从事老年照料强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对30~52岁妇女和贫困家庭妇女非农就业的阻碍作用更为明显;此外,从事家庭老年照料也会影响农村妇女非农就业结构,限制其成为自我创业者;但是,养老院等养老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有利于缓解这一阻碍作用。本文的研究意味着现阶段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女性劳动力因为照料老人而从事农业劳动,养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能够释放这些劳动力,支持农村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  
社会养老欠发展使我国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当前家庭照料者的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照料意愿可能会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照料的质与量。基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料者的配对样本数据,文章分析了家庭照料者的照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多数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较强。(2)照料负担维度、责任与情感维度、主要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关系维度、社会支持维度中的诸多变量均影响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3)进一步的基于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揭示了孝道认同、是否出于爱的照料、关系质量(照料者角度)、关系质量(老年人角度)四个变量既直接影响照料意愿,也通过影响主观照料负担进而间接影响照料意愿。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应该发展社会养老以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负担、改善家庭关系与提倡传统孝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结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群体工作,健全特殊群体农村老人的保障体系必是题中之义。照料贫困作为中国保障民生的重大社会政策问题,急需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项目,实证检验了家庭农场对照料贫困的影响程度与机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改善农村老人的照料贫困状况,对农村老人的经济、健康以及心理减贫均有不同幅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针对健康程度不同的老人,家庭农场的减贫功能出现不一致性。家庭农场对农村半失能老人的健康贫困缓解具有更为鲜明的作用,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贫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创收效应、劳动调配、社会信任三种路径间接调节农村老人照料(经济)贫困、照料(健康)贫困、照料(心理)贫困。整体而言,家庭农场能够通过增收途径显著缓解农村老人照料(多维)贫困,其余两种途径调节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未来决策层除了关注家庭农场的创收效应,持续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挖掘家庭农场的社会功能,为推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多元化践行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德文  
利用2002-2005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采取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深入探讨了居住方式及日常照料在老年人ADL转归中的作用。结果提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城乡、文化、认知以及患重大疾病次数等作用下,老年人只有在ADL完全自理的状况下,独居才会比其他居住方式使其躯体机能下降风险更小。一旦老年人在ADL相对和完全依赖的状态下,生病时由配偶或子女照顾的比保姆社会服务等对其躯体机能的转归更有利。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小平  张忆雄  马佳  蔡吉梅  宋曦玲  冉文亮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3 568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其生活质量,自行设计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量表测定其信息查询行为能力,以了解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与生活质量现状,理清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养老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宁阳  龚梦  
本文根据劳动力迁移理论和相关研究,对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的个体特征和家庭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和Logit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单位性质对于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有影响,从事个体经营或在私营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更愿意在省内转移;打工年限在5年以上的人更倾向于跨省转移;打工收入在2万元以上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年收入对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的影响呈现"倒U型";家庭耕地面积在2亩以上对是否跨省转移的选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统筹城乡户籍制度,鼓励农民实施多种经营,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利用,从而促进中国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