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5)
2023(14178)
2022(12268)
2021(11586)
2020(9594)
2019(21968)
2018(22298)
2017(42433)
2016(23260)
2015(26343)
2014(26537)
2013(26074)
2012(23849)
2011(21531)
2010(21617)
2009(19814)
2008(19206)
2007(16995)
2006(15112)
2005(13004)
作者
(67080)
(56105)
(55392)
(52673)
(35209)
(26846)
(25146)
(22097)
(21265)
(19870)
(18959)
(18849)
(17660)
(17461)
(17039)
(16939)
(16895)
(16313)
(15903)
(15768)
(13976)
(13793)
(13522)
(12944)
(12633)
(12558)
(12319)
(12315)
(11359)
(11297)
学科
(90403)
经济(90208)
(68849)
管理(60489)
(50761)
(45436)
企业(45436)
方法(37843)
农业(33768)
数学(31480)
数学方法(31131)
业经(26167)
中国(25087)
(20749)
(20613)
地方(19806)
(19178)
理论(16418)
(15270)
贸易(15263)
(15001)
(14836)
(13981)
(13889)
技术(13561)
(13556)
教育(13542)
银行(13510)
(13253)
环境(13245)
机构
学院(324850)
大学(322850)
管理(129908)
(124592)
经济(121616)
理学(112658)
理学院(111433)
管理学(109517)
研究(109373)
管理学院(108939)
中国(81754)
(72141)
科学(69701)
(68966)
业大(56023)
农业(55392)
(55302)
(55110)
中心(50826)
研究所(50270)
(48701)
(44233)
财经(43836)
师范(43827)
北京(42931)
(39916)
(39292)
(39066)
经济管理(35168)
(35062)
基金
项目(225817)
科学(176342)
研究(168575)
基金(161371)
(140475)
国家(139143)
科学基金(118752)
社会(105123)
社会科(98396)
社会科学(98365)
(90033)
基金项目(86502)
自然(76000)
教育(75803)
(74529)
自然科(74172)
自然科学(74155)
自然科学基金(72825)
编号(71984)
资助(64758)
成果(58736)
重点(49699)
(49146)
(48679)
课题(48269)
(46461)
创新(43166)
科研(42644)
项目编号(42310)
国家社会(42127)
期刊
(143782)
经济(143782)
研究(92440)
(73774)
中国(68080)
学报(55458)
农业(50096)
科学(49839)
管理(42755)
大学(42254)
(39864)
学学(39681)
教育(39078)
业经(29302)
(28101)
金融(28101)
技术(27499)
(23146)
图书(21273)
财经(20037)
经济研究(19902)
问题(19694)
(18279)
(17001)
科技(16334)
业大(15983)
理论(15729)
农业经济(15215)
农村(15009)
(15009)
共检索到479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娜  苏群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2年的基线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表明:虽然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意愿仍占主要地位,但同时只与配偶同住的占比也较大,而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还是较低。有无配偶对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家庭人数、经济收入、身体状况等对养老居住地点的选择也有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在考虑养老地点时更多是出于生存的需求,个性化差异需求体现并不明显。基于居住意愿的统计分析,文章提出了构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对其各组成部分所承担的服务内容和支付的方式作了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化楠  方金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不仅关系着数亿农村老年人的切身利益,还直接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进程。本文基于山东省6个地市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认知特征、居住地区4个方面对农村老年人参加社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年均收入、子女孝顺程度、对社区养老的了解程度和居住地区对参加社区养老的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仇志娟  杜昊  
利用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全国样本数据,对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当前农村老年人空巢居住意愿为三成左右,但实际上的空巢居住方式占五成以上,居住意愿与居住方式不一致性显著。为解释这一现象,通过建立有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观居住意愿对老年人居住方式有显著的影响,客观因素对居住方式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婚姻状况、主要生活来源、社会养老保障情况、拥有自主产权住房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是否需要照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仇志娟  杜昊  
利用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全国样本数据,对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当前农村老年人空巢居住意愿为三成左右,但实际上的空巢居住方式占五成以上,居住意愿与居住方式不一致性显著。为解释这一现象,通过建立有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观居住意愿对老年人居住方式有显著的影响,客观因素对居住方式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婚姻状况、主要生活来源、社会养老保障情况、拥有自主产权住房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是否需要照料、家中是否有少年儿童对农村男性老年人居住方式存在显著影响;婚姻状况、现住房归属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女儿数量和家中是否有少年儿童对农村女性老年人居住方式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敏  李宝龙  
本文使用2015年京郊山区农村老年人养老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老年人意愿居住安排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老年人意愿养老方式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及子女数量是影响老年人意愿居住安排的主要因素,男性、健康状况较差、仅有1个儿子的老年人更倾向与子女同住,年龄越大越倾向于不与子女同住。值得关注的是,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远低于意愿共同居住的比例,农村家庭养老费源萎缩对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丽丽   韩梦娟  
由于社会结构和经济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民有着不同的市场化动力和能力,前者导致农民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存在着差异,后者使得农民在就业领域选择上存在着不同,结果是在我国形成了本地务工、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强工弱农以及以夫妻分工为基础的弱工强农等多种家庭劳动力配置形态。因此,家庭劳动力配置方式成为农村养老实践的决定性因素,应根据政策情境、人口构成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针对性强的养老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梅  吕晶晶  李歆  
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是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中的短板。本文主张重构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建立以市为中心,省级统筹的农村养老保险服务经办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互联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国经办流程规范统一,实现经办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将行政化经办机制转型为法人化经办机制,推动社会保险主管部门与经办机构的管办分开;构建农村养老保险末端服务机制;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协管员,将其纳入编制,使其工作更专业化、规范化;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服务递送模式,使其更人性化和便捷化;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扬  杨洋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至2012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分析影响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居住偏好的因素。该研究区分老年人在有配偶和没有配偶两种情况下的居住偏好,并运用列联表分析检验老年人居住偏好与各潜在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进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居住偏好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的居住偏好表现出明显的"依赖子女"或"靠近子女"特征。对于在有配偶时的居住偏好,中龄老年人、现在有配偶的老年人和日常生活能力有重度障碍的老年人更加偏好与子女一起居住。有中度和重度抑郁情况的老年人和子女中有非农业户口的老年人更加希望不与子女一起居住。养老经济来源依靠子女...
[期刊] 求索  [作者] 姚兆余  
社会养老服务的属性决定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发展方向。作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对象的农民,不仅为全社会提供农业类公共产品,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应具有事业性、福利性和普惠性等属性,国家需要以保护和"反哺"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养老服务。现阶段,在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考虑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老人的消费能力,强化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将社会养老服务纳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支撑、社区为依托、社会组织为辅助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娟莉  倪永良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相当严重,由此衍生的养老问题将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和严峻。基于2019年陕西省6个县区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2.8%的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有需求意愿,社会养老服务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3种方式,其中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且区域差异较小;其需求内容意愿最为强烈的是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经济收入和政策法规完善程度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婚姻状况、子女数、家庭规模、代际关系、健康状况、政策重视和宣传力度、生活照料评价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负向影响。因此,需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正确处理好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关系,以农村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内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振伟  王翔  张艳  
随着国家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其经办能力不足已经成为该制度的效率"瓶颈"。构建较为完善的经办服务体系、提高制度执行能力是新农保制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有效引导保险公司购买社会保障服务,特别是引导保险机构和农村金融机构等市场微观主体参与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使商业保险更好地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本文从政府购买服务视角出发,应用社会保险资源配置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理论阐述了保险机构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以四川德阳政府购买新农保服务为例论述理论可行性,构建保险机构参与新农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的框架,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家庆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已被各级政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本文结合甘肃实际,从财政政策角度对这个问题做一探讨。一、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现状与问题(一)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甘肃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始建于人民公社初期,到上世纪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余杰  Mark W.Rosenberg  程杨  
在20世纪婴儿潮、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死亡率下降的影响下,中国过去几十年中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政府已经将"居家养老"和"养老服务社会化"确定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方针。要想实现引导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目标,必须充分把握老年人现有生活的实体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的目标是剖析老年人对实体与社会环境的认知,并阐明其与居家养老体验的关联性,并进而研究其对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影响程度。研究北京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具有典型意义,因此本文选择北京市作为案例研究区。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对实体和社会环境的负面评价与其对居家养老体验的负面认知是有关联的,对拥有机构养老意愿的老年人可以通过人口学与健康属性得以细分。此外,子女的看望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及其机构养老意向具有重要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易成栋  任建宇  
文章利用2005和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研究老年人居住意愿满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的变化。研究发现,虽然中国老年人与子女同住仍是主流,但占比不断下降;老年人住非所愿的比例上升。老年人居住意愿满足程度受自理能力、子女的经济支持、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年龄大、有配偶、子女多、生活能自理、态度积极、有自有住房、农村居住、所在省份人均GDP高和城市化率低的老年人更容易实现独立居住的意愿;且子女数量、有子女经济支持、人均GDP对该意愿满足程度的影响显著增加,而城市化率的影响显著下降。(2)年龄小、无配偶、生活不能自理、态度积极、经济状况自评好、无自有住房、城镇的老年人,更容易实现与子女同住的意愿;且有配偶、生活自理、患有慢性病、人均GDP对该意愿满足程度的影响显著增加,农村居民、城市化率对该意愿满足程度的影响在下降。(3)无配偶、有慢性病、有子女经济支持、城镇老年人更易实现住养老机构的意愿,且农村老年人越来越难实现该意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豆风英  
当今,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雏形业巳形成,由于发展中的“适应”与“不适应”同时存在,继续保持其适应的一面,改变其不适应的一面,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所在。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必须坚持服务供给来源多样化,因时、因地制宜、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完善的重点放在农技、供销、农村信息、资金信货和农村经营管理等五大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