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2)
- 2023(16650)
- 2022(14274)
- 2021(13316)
- 2020(10833)
- 2019(24671)
- 2018(24674)
- 2017(46922)
- 2016(25123)
- 2015(28337)
- 2014(28442)
- 2013(28397)
- 2012(26513)
- 2011(24250)
- 2010(24659)
- 2009(22812)
- 2008(22042)
- 2007(19654)
- 2006(17920)
- 2005(16208)
- 学科
- 济(123603)
- 经济(123471)
- 业(72402)
- 管理(65133)
- 农(51664)
- 企(49249)
- 企业(49249)
- 方法(43051)
- 数学(37034)
- 数学方法(36694)
- 农业(34496)
- 中国(33506)
- 地方(31298)
- 业经(29054)
- 学(24713)
- 财(22293)
- 制(20777)
- 贸(18658)
- 贸易(18643)
- 发(18539)
- 易(17972)
- 银(17518)
- 银行(17476)
- 融(17351)
- 金融(17350)
- 环境(17321)
- 地方经济(16936)
- 行(16924)
- 技术(16533)
- 和(16397)
- 机构
- 学院(367571)
- 大学(366890)
- 济(157214)
- 经济(153919)
- 管理(143673)
- 研究(133013)
- 理学(123309)
- 理学院(121894)
- 管理学(120014)
- 管理学院(119348)
- 中国(99986)
- 科学(80152)
- 京(79338)
- 农(74111)
- 财(67506)
- 所(67493)
- 研究所(61129)
- 中心(59947)
- 业大(58171)
- 农业(56472)
- 江(55491)
- 财经(53184)
- 北京(50664)
- 范(50347)
- 师范(49936)
- 经(48337)
- 院(47064)
- 经济学(46310)
- 州(44513)
- 经济学院(41319)
- 基金
- 项目(244473)
- 科学(192018)
- 研究(182524)
- 基金(176064)
- 家(153364)
- 国家(151744)
- 科学基金(129231)
- 社会(116245)
- 社会科(109714)
- 社会科学(109683)
- 省(95823)
- 基金项目(93545)
- 教育(81339)
- 自然(81117)
- 划(79615)
- 自然科(79110)
- 自然科学(79095)
- 自然科学基金(77681)
- 编号(75583)
- 资助(71303)
- 成果(61704)
- 发(56823)
- 重点(54371)
- 部(53872)
- 课题(51759)
- 创(50096)
- 国家社会(47754)
- 创新(46687)
- 发展(45966)
- 教育部(45871)
- 期刊
- 济(189203)
- 经济(189203)
- 研究(114705)
- 中国(77573)
- 农(75180)
- 学报(57910)
- 科学(55269)
- 管理(51866)
- 农业(51097)
- 财(47859)
- 大学(44723)
- 学学(42248)
- 教育(40790)
- 融(36389)
- 金融(36389)
- 业经(33710)
- 技术(32155)
- 经济研究(28360)
- 财经(25985)
- 问题(25005)
- 业(24275)
- 经(22313)
- 技术经济(19373)
- 世界(19350)
- 图书(19009)
- 版(18612)
- 科技(17954)
- 现代(17348)
- 理论(17289)
- 经济问题(17170)
共检索到566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左冬梅 李树茁 吴正
论文从农村成年子女个体层面的角度研究他们与老年父母间的经济交换在其整个中青年阶段的变动状况。研究借助生命历程理论框架,从社会、家庭和个体层面实现宏微观视角的整合,力求达到对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发展动力机制的系统认识。借助纵贯调查数据,将代际经济交换的生理年龄效应、队列的历史效应和家庭生命周期效应加以分解。结果证明了老年父母在代际交换当中经济福利有所提升,表现在增龄效应和宏观的历史效应两方面,三代家庭成员所处的生命阶段对代际经济交换水平具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性别差异进行了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左冬梅 吴正
文章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视角,借助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在巢湖农村进行的历时9年的四期纵贯调查数据,构建起代际交换变动的多层曲线增长模型,对老年人在60岁及以后的整个生命阶段中,个体年龄、出生队列和家庭生命阶段三方面因素对家庭代际交换的效应进行了分解,并描绘了代际交换的年龄发展轨迹。结果表明,代际交换的发展动力源自于社会、家庭、个体三个层面,其动态轨迹既是个体发展过程和历史过程,也是家庭策略,其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时间、历史时间和家庭时间的同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斌 周骥腾
文章基于转型社会视角,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中国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关系的现实状况,并从微观机制和宏观结构两方面进一步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支持模式仍以供养型为主,但随着现代化进程,互惠型将逐渐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微观层面,老年人个体禀赋越低、文化观念越传统、健在子女数越多,则更可能身处传统的供养型的代际经济关系之中;家庭网络得分越高,代际关系越紧密,互惠型的可能性更大,游离型的可能性更小;同时,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对子女的向下经济支持,呈现出抚养型或互惠型的关系。在宏观层面,社会保障的获得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代际经济资源的双向互惠流动。研究结果对于在转型社会背景下前瞻性应对中国家庭养老风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仕勇 石人炳
基于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文章通过Logistic多元估计模型与倾向值匹配等量化方法,以代际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分析为切入点,回应了代际合作与家庭效用关系的经典命题。结果表明:父代经济收入与子代数量,影响着子代投入与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之间的关系。在三代的代际交换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产生显著性影响,并且存在着稳健性的正向效应。在三代的代际合作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家庭效用产生了正向显著性影响。文章指出了代际合作与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之间的正向关系,生育偏好成为影响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的重要参数,并说明了代际交换的不平衡以及子代家庭效用增长等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文娟,李树茁
Using data from a sample survey “The well being of the elderly in Anhui province” conducted in 2001 in Chaohu city,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of the elderly, from the view of children and parent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truism/corporate group model describes the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behavior in current rural families better, and the needs of parents ar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of the children.
关键词:
代际支持 经济支持 器械支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烨霞 李树茁 靳小怡
劳动力外流在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老年人的家庭养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利用深圳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从子女角度分析了中国农村子女外出务工三代家庭中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结果显示:首先,农村老年人与其外出务工子女三代家庭的代际支持符合合作群体模型:经济支持主要由子女流向老年父母,最有需要的老年父母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众多老年父母给留守未成年孙子女提供了同住和生活照料帮助,老年父母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支持。其次,外出务工子女的城市化程度并没有影响其提供的经济支持。最后,文章指出了研究结果对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促进剩余劳动力外流的启示。
关键词:
代际支持 三代家庭 外出务工 中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洁 李树茁 吴正 刘伟
文章采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5年"安徽省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基于IPCC"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分析框架和综合指数评估模型,构建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分别从农村老年人家庭暴露水平、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出发,探讨不同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指数及其维度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保持在较高水平,高、中等养老脆弱性家庭所占比例为51.81%。高养老脆弱性农村老年人家庭具有高龄、低教育水平、低生活自理能力、低收入的特征,而中等脆弱性农村老年人家庭的各项特征均与高脆弱性家庭相差甚微,并且丧偶、子女中只有女儿或不与子女、孙子女同住的农村老年人家庭暴露水平与敏感性较高。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家庭 养老脆弱性 脆弱性评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张恺悌
文章采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的数据重新检验了以往有关文献中关于子女数对老年人的家庭经济供养影响的研究结果,分析了这些研究设计中所存在的主要缺点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误解,并在新的研究框架中加入了老年人年龄以及其他变量。文章证明,老年人受子女供养的比例受到老年人年龄的影响。与以往有关研究结果不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老年人年龄及其他自变量以后,子女数对于老年人家庭供养存在显著作用,证明子女供养老人在中国当前条件下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回归分析还检验了其他有关自变量对于子女净供养的作用。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老年经济供给“填补”理论应用于中国实际情况的局限性,并进而讨论了在子女供养研究方面的有关理论和方法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仕勇 李洋
本文以湖北省四市760位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家庭内部影响因素中,家庭年收入、子女婚配费用状况、与子女的居住状况、分家状况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影响较大,其中,家庭年收入与子女婚配费用状况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分家状况以及与子女的居住状况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有负向影响。由此,家庭内部代际合作对农村家庭养老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在家庭外部影响因素中,社会舆论以及村委会干预效果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满意度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家庭养老 满意度 影响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丽 李树茁
基于压力过程理论和生命历程理论,利用2001~2018年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调查数据,考察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发展轨迹。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年龄轨迹呈曲线模式,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先上升后下降,抑郁水平呈上升趋势;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队列轨迹呈倒U形模式,抑郁水平的队列轨迹呈U形模式,较早和较晚出生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低、抑郁水平较高,中间队列即在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出生的农村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最高、抑郁水平最低;婚姻状况和工作阶段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生命阶段效应;女性、收入较低、负性生活事件压力源较多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较差,自评健康较好、经济支持较高、情感交流较频繁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较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孔荣 牛刚 李民寿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美国家庭小农场经历了从繁荣走向衰败 ,从资源集中走向资本集中 ,从家庭小规模经营走向规模经营的发展过程 ,这也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农业 家庭农场 规模经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科岩
要了解住房关系的复杂性,有必要回顾一下家庭在住房历史和家庭历史上的表现。
[期刊] 改革
[作者]
温思美 张乐柱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村经济成就斐然,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其演进轨迹表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多层面的动态变迁和农村产业结构演进以及持续的农业科技进步,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以农业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农业,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及农民专业合作、促进金融与财政等制度的相容创新,加之以农民工流动为契机的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制度 经济总量 发展轨迹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夏振坤
一、1949-1956 年的复苏 解放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消灭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桎梏——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中华民族,在漫漫的千年长夜之后,第一次看到了工业化的曙光,充满了迈向一个现代文明强国的希望! 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在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的同时,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在此以前,1947年9月便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1、2亿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从 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仅用了两年多一点时间便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了中国农民这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田北海 雷华 钟涨宝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和咸宁市崇阳县青山镇农村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其生活境遇对其家庭养老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虽然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但他们中的多数人仍然具有家庭养老偏好。生活境遇对其家庭养老偏好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映个体客观状态与特征的年龄和个人年收入水平、反映经济支持境遇的生活开支的主要来源、反映生活照料境遇的是否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以及反映情感慰藉境遇的心情烦恼时家人的反应,都对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偏好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年龄越大、个人年收入水平越低的农村老年人,越可能有家庭养老偏好;生活开支的主要来源为子女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几辈同堂更幸福? 农村老年人家庭结构变动后果分析
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城市独生子女低龄老年父母的家庭代际支持研究——基于与多子女家庭的比较
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中国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轨迹及队列差异——基于固定年龄与动态年龄指标的测算
新农保对农村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基于年龄与家庭收入的异质性分析
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未成年子女数量与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来自1559个农村家庭的证据
社会、家庭养老不平等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
半耕半保:转型期农村老人家庭的养老经济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