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03)
2023(15445)
2022(12911)
2021(11952)
2020(10055)
2019(23273)
2018(22730)
2017(43662)
2016(23710)
2015(26643)
2014(26632)
2013(26317)
2012(24358)
2011(21804)
2010(21694)
2009(20086)
2008(19927)
2007(17912)
2006(15448)
2005(13430)
作者
(68160)
(57490)
(57019)
(54336)
(36292)
(27811)
(25994)
(22523)
(21849)
(20444)
(19610)
(19364)
(17891)
(17741)
(17722)
(17595)
(17510)
(16672)
(16578)
(16567)
(14167)
(14003)
(13978)
(13392)
(13032)
(12964)
(12624)
(12595)
(11682)
(11509)
学科
(105988)
经济(105882)
(71204)
管理(64120)
(51660)
方法(49364)
(48721)
企业(48721)
数学(44743)
数学方法(44259)
农业(34222)
业经(26225)
中国(26126)
(25548)
地方(24696)
(18743)
(18625)
(18196)
贸易(18188)
(17639)
(15926)
财务(15883)
财务管理(15841)
企业财务(15089)
环境(14651)
(14565)
技术(14386)
(14141)
银行(14116)
(13926)
机构
学院(338543)
大学(334838)
(140233)
经济(137413)
管理(134751)
理学(117412)
理学院(116175)
管理学(114136)
管理学院(113519)
研究(109425)
中国(84280)
(72318)
(68752)
科学(67683)
(61787)
业大(55769)
农业(55697)
中心(54717)
(54593)
(54108)
财经(50031)
研究所(49555)
(45584)
(43815)
师范(43383)
经济学(42675)
北京(41691)
(40838)
经济学院(38922)
(38570)
基金
项目(234716)
科学(186099)
基金(171643)
研究(170900)
(148752)
国家(147473)
科学基金(128241)
社会(110147)
社会科(104188)
社会科学(104157)
(94104)
基金项目(91576)
自然(82932)
自然科(81008)
自然科学(80988)
自然科学基金(79532)
教育(77741)
(77134)
编号(70142)
资助(69640)
成果(55143)
重点(52338)
(52078)
(51268)
(48231)
课题(46973)
国家社会(45795)
科研(45470)
创新(45107)
教育部(44445)
期刊
(152022)
经济(152022)
研究(91661)
(72952)
中国(63840)
学报(53017)
农业(49684)
科学(49638)
(47149)
管理(42755)
大学(40979)
学学(39024)
(32785)
金融(32785)
业经(31735)
教育(29674)
技术(29436)
(23978)
财经(23767)
经济研究(21953)
问题(21747)
(20264)
统计(18659)
(18328)
资源(17046)
技术经济(16774)
(16672)
理论(16028)
世界(15724)
农村(15534)
共检索到490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越  崔红志  
本文基于农户问卷调查的数据,测量了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和客观生活条件,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主要的结论是:老年人口自评的主观生活质量水平较高,但客观指标的水平较低,老年人口在心理上能够适应(习惯、认可)现有的客观生活条件。社会比较倾向弱、仅仅以过往的收入和消费为参照系以及对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的认同和对未来的美好预期,是形成老年农民主观生活质量与客观生活质量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海盛  
本文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Ordinal Logit模型对江苏省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老人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家庭决策参与、健康状况以及社会支持对其评价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存在着地区差异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红志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3年山东、河南、陕西等8个省(区)农户调查数据,将主观幸福感作为定序变量,采用有序Logit模型,探讨了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健康条件和婚姻状况等个人基本特征,经济条件、社会保障、与过往生活条件的比较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有无儿子等因素,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伟  郭晓燕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农村减贫和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其也面临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财政支持不够、与其他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到位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新农保制度的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韦雪霁  罗小龙  刘宝国  于涛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城市建成区边缘和资源禀赋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半城市化地区。在城市化、工业化等多重影响下,半城市化地区经历着从单一农村社会向城乡多元社会的转变。以姜堰市城郊结合部为例,分析半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社会和空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城市化地区就业结构和居民家庭收入来源的非农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在就业结构和家庭收入来源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空间结构和功能呈现出更多的城市特征,居住空间正在由传统的自然村落向城市社区过渡。同时,半城市化地区存在着土地利用混杂低效、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服务匮乏、原住居民就业和社保形势严峻等亟待破解的问题。最后,针对姜堰市城郊结合部现状提出建议,推进城市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渝琳  赵卿  陈媛  万丽娟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翌秋  吕美晔  
本文利用江苏省26个县740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主要取决于疾病严重程度、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和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本文肯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减轻老年人住院经济负担方面的重要贡献,但同时发现,农村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与家庭经济状况呈现倒挂,低收入老年人承担了更高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因此,现阶段公共卫生政策和医疗改革应更多关注医疗公平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永霞  刘晓娜  李红  孙丹峰  涂宏汉  文化  
从居民生活质量角度评价区域发展程度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本文以北京山区经济薄弱村为例,在抽样农户调查基础上,基于小康监测体系中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的主观评价体系,分别测算了村级客观、主观生活质量指数,运用聚类法与差异贡献率法,开展北京山区经济薄弱村居民主客观生活质量的对比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1客观指数上,99.29%的村庄低于北京农村的平均水平,村间差异显著,高指数村庄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近郊区;2主观指数上,具有一定地域趋同性,离城区越近主观满意度越低;3综合来看,深山区与近郊区的村庄自身存在较大的主—客观差异,18.95%的村庄综合生活质量较差,文化娱乐、信息教育、生态环保等生活品质是限制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4差异扶贫、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扶持生活质量高维度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开展扶贫动态监测与开发规划,是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主要驱动力。主客观生活质量评价能够深入反映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间的关系,可作为区域综合发展决策的重要辅助方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祖光,王瑞梓  
本文运用1990年人口普查及1992年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资料,将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分解成3个核心方面,共选择7个核心指标。利用综合评分法建立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指教,并运用这个指数对我国老主人口生活质量的综合状况、地区之间或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得出如中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普遍低下;老年人口物质生活水平不能完全体现老主人口生活质量;中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差异;引起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城乡差异的主要内在因素是农村老年人口文化水平落后于城市较远等结论,为我国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口生质量提供理论上的对策依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强  周杨  王雅珠  
生活质量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察人口生活状况的综合指标,是可持续发展中"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本文基于全国8个省份1371份田野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两种不同的养老方式对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养老保险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家庭养老中家庭储蓄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子女数量并不一定带来生活质量的提升,它虽有利于养老担忧度的缓解,但却带来相对剥夺感增强和身体健康度下降。因此,家庭养老需由关注子女数量向注重子女质量方向发展,进行子女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积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钱忠好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农户心态的实证分析及其政策启示——对江苏无锡、泰兴、连云港三市(县)部分农户有关土地制度问题的问卷调查钱忠好至今,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以土地均分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经济体制已推进了十几个年头。在日趋增大的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卫兵  丰景春  张可  
农村水环境治理仅靠政府投资难以为继,需要其他治理主体特别是作为主要受益者的农户的积极参与。为探讨农户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意愿及其程度,应用条件价值法调查了江苏省农户水环境治理支付意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户水环境治理支付意愿较高,有73.64%的农户表示愿意支付;主要影响因素有水环境现状评价、非农收入比重、对政府的信任度、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和年龄,且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着力改善政府形象,加强宣传教育,并创新投入机制和明确支付领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春平  葛莹玉  
文章以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为基础,通过构建代际支持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理论模型,运用分组的广义结构方程模型(GSEM)分析代际支持的三个方面和老年人个体特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健康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水平,可以提高代际经济支持效果;农村文化资源的匮乏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门的资源,农村地区子女照料效果相对较差,农村社区养老设施和人员、养老机构建设、专业护理、医疗设施和人员的规划投入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构建财产权制度、农户资源禀赋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作用框架,并提出相关假说,基于理论框架,建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户数据,定量揭示其影响关系。结果显示:财产权制度的保证和稳定会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水平,承包地确权的政策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宅基地确权;土地调整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农户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禀赋、社会资源禀赋对土地财产权的价值显化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地区土地市场化水平等其他因素,正向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可能。创造条件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收,需从财产权制度层面强化赋权,提高农户土地产权可预期性,从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