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01)
2023(15866)
2022(13167)
2021(12017)
2020(9842)
2019(22653)
2018(21991)
2017(41585)
2016(22691)
2015(25524)
2014(25637)
2013(25629)
2012(24534)
2011(22565)
2010(23261)
2009(21990)
2008(21386)
2007(19684)
2006(17702)
2005(16273)
作者
(69780)
(58693)
(58490)
(55251)
(36897)
(28218)
(26480)
(22788)
(22259)
(21170)
(20135)
(19726)
(18609)
(18583)
(18452)
(18097)
(17637)
(17114)
(16929)
(16888)
(14799)
(14738)
(14337)
(13537)
(13378)
(13225)
(13147)
(13041)
(12138)
(12003)
学科
(103760)
经济(103658)
(67559)
管理(56772)
(51736)
(43732)
企业(43732)
方法(37988)
中国(34721)
农业(34444)
数学(33414)
数学方法(33071)
地方(28998)
(28316)
金融(28313)
(27134)
银行(27085)
业经(26600)
(26262)
(23557)
(22175)
(20993)
(18848)
贸易(18830)
(18224)
(17602)
环境(16271)
技术(14905)
(14574)
理论(14222)
机构
学院(338007)
大学(333742)
(141276)
经济(138221)
研究(122670)
管理(122607)
理学(104345)
理学院(103060)
管理学(101229)
管理学院(100602)
中国(98071)
(79069)
科学(76270)
(71646)
(64430)
(63821)
农业(61202)
研究所(58383)
中心(57951)
业大(57185)
(54251)
财经(49716)
(46511)
师范(46025)
北京(45104)
(45010)
(43198)
经济学(43045)
(42582)
(40198)
基金
项目(218706)
科学(170569)
研究(160427)
基金(155623)
(136276)
国家(135020)
科学基金(113729)
社会(101733)
社会科(96170)
社会科学(96137)
(88803)
基金项目(82501)
(73327)
教育(71780)
自然(71074)
自然科(69398)
自然科学(69374)
自然科学基金(68144)
编号(66179)
资助(62520)
成果(54299)
(53408)
重点(49721)
(47569)
课题(46467)
(45602)
发展(42873)
创新(42717)
(42178)
国家社会(42023)
期刊
(167295)
经济(167295)
研究(100785)
(80478)
中国(74817)
学报(57774)
农业(54130)
科学(52571)
(47377)
(47057)
金融(47057)
大学(43606)
学学(41417)
管理(40731)
教育(36348)
业经(32370)
技术(28316)
(26533)
经济研究(24685)
财经(24142)
问题(23128)
(20761)
(19312)
世界(17471)
技术经济(17220)
农村(16650)
(16650)
业大(16053)
资源(15904)
农业经济(15855)
共检索到527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纳  唐微风  欧阳胜银  
推动农村绿色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绿色基础、绿色资源、绿色环境和绿色技术四个方面综合测算了2011—2019年的农村绿色发展指数,发现我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态势,但地区间的差异十分明显。从发展水平来看,甘肃、广西和海南等省份的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内蒙古、山东和黑龙江等省份的农村绿色发展水平则相对较高;从驱动路径来看,金融发展能显著推动农村绿色发展,相比金融广度和金融效率,金融深度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为了有效推动农村绿色发展,应当积极制定有区域差异性的农村绿色发展策略,持续加强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深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威震  罗小锋  薛龙飞  李兆亮  
为探讨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与驱动因素,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在测算出各地区2005—2014年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较好且处于上升趋势,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2)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差距不断扩大,东部与西部的区域内差距相对较大,而总体差距主要来自于区域间差异;3)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与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农户投资能力显著正相关;各区域农村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同中存异,人均GDP对东部和西部、城镇化水平则对中部和东北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城镇化水平和生态保护社会投资对西部农村绿色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惠良  肖华茂  刘红峰  
【目的】研究并构建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综合水平的测评指标体系,研判基于绿色视域的乡村振兴发展趋势,探索其演化规律和驱动因素,为乡村振兴路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态文明与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为切入点,构筑农业绿色发展为基础的乡村振兴水平综合性、整体性、动态性测度指标体系,体系包括5大子系统(即乡村振兴5个主旨内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3个评价维度,34个测度指标。采用熵权与灰色关联法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出我国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要求下乡村振兴综合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接续在13个评价维度中遴选出与“绿色”“发展”两大主题相关的6个驱动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我国乡村振兴水平整体较低,乡村振兴水平地区间差异显著,乡村振兴综合水平自2013—2021年以来呈稳定上升趋势,中西部地区上升速率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从驱动因素分析得出,中西部地区、农业大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绿色生产水平、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普遍较低,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从业人员收入较低,乡村生态保护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论】据此提出激活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驱动因素、制订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差异化发展策略、构筑绿色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综合水平监测体系与预警机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卜凡  
文章立足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不同省份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呈现持续攀升趋势,且表现出显著空间分化趋向,其中,东部地区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较高,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较低。城镇化率、人力资本、涉农技术创新、农业生产补贴、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竟男  任青青  
流通业是第三产业中污染物排放最多的行业,所以流通业绿色发展对于减少经济系统碳排放至关重要。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构建流通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份2010-2021年流通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流通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静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和全球经济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课题。追求长期价值增长、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绿色金融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和更多重视。政府制定的国家绿色金融发展路线、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企业寻求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公众观念的转变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而融资缺口的存在,需要更多地借助市场的力量,最终形成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资本合作的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长明  
文章在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2014—2020年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质量进行测算,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研究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2014—2020年,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质量逐渐提升,在空间上表现出“东—中—西—东北”阶梯递减的特点。乡村消费占比、劳动效率、农业总产值增速等是驱动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作用存在差异。文章最后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集群化发展、健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动机制、创新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长明  
文章在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2014—2020年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质量进行测算,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研究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2014—2020年,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质量逐渐提升,在空间上表现出“东—中—西—东北”阶梯递减的特点。乡村消费占比、劳动效率、农业总产值增速等是驱动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作用存在差异。文章最后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集群化发展、健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动机制、创新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樊华  苏应生  郑尊信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研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方法:在运用熵思想对构建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后,结合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确定全局因素及局部因素,并对局部因素回归系数显著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而言呈上升态势。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在不同年份作用范围不同,同一年份相同局部因素对各省份的影响显著性也不相同。研究创新:构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揭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趋势,探明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及其影响的显著性。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持续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蒋庆正  李红  刘香甜  
选取中国东、中、西部15个省市样本数据,利用Cov层次分析法(Cov-AHP)和正交偏向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PLS),分别对中国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东西部之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在各因素中重要性最大,而存款贷款比例、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与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建议充分利用金融机构推出的手机银行、短信银行、微信公众号等数字金融渠道,提高农村居民的数字金融意识,促进农村数字金融的平稳有序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娟  秦放鸣  
提高经济效率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文章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经济效率值,发现各区域呈东、中、西递减的分布格局。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发现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因素。为了深入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在测算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对外开放对提高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经济发展、绿色环保、公平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只有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协调兼顾,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洁梅   林曾  
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实证分析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区、市)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不断上升,且呈现显著空间分化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相对较低。农业技术研发力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驱动中国省(区、市)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优化农业资源投入结构、健全农村循环经济差异化发展机制、统筹农村绿色低碳资源配置的举措,以期为提升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鹿晨昱  成薇  黄萍  刘小莞  唐相龙  
工业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寻求适合中国工业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2005—2019年中国工业数据,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构建测度模型和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模型、空间自相关、空间杜宾模型(SDM)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时空综合测度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空间上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发展格局。(2)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点,且表现出由东部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不断递减的变化趋势。(3)能源使用效率、工业化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技术供给的增加,可以有效促进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鹿晨昱  成薇  黄萍  刘小莞  唐相龙  
工业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寻求适合中国工业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2005—2019年中国工业数据,结合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构建测度模型和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模型、空间自相关、空间杜宾模型(SDM)等分析方法,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时空综合测度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空间上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发展格局。(2)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点,且表现出由东部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不断递减的变化趋势。(3)能源使用效率、工业化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技术供给的增加,可以有效促进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群哲  
碳金融绿色发展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快速实现。文章利用时序多指标模型对2014—2019年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区域视角分析,北部沿海、长江及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碳金融涨幅较大,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涨幅较小,西南、东北及大西北地区涨幅基本不变。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CDM项目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数、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城市造林覆盖率对碳金融发展起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工业增加值则会抑制碳金融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