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22)
2023(13667)
2022(11448)
2021(10708)
2020(8543)
2019(19454)
2018(19086)
2017(36056)
2016(19619)
2015(21800)
2014(21768)
2013(21813)
2012(21186)
2011(19622)
2010(20126)
2009(18690)
2008(18140)
2007(16478)
2006(15315)
2005(14219)
作者
(59094)
(50085)
(49285)
(46992)
(31471)
(23967)
(22126)
(19160)
(19126)
(17954)
(17291)
(16656)
(16198)
(15955)
(15542)
(15064)
(14433)
(14433)
(14375)
(14271)
(12954)
(12467)
(12170)
(11905)
(11281)
(11265)
(10949)
(10925)
(10169)
(9984)
学科
(104721)
经济(104626)
(53432)
(51573)
管理(43627)
农业(34618)
地方(32090)
中国(29713)
(29361)
企业(29361)
方法(28892)
数学(25054)
业经(25037)
数学方法(24806)
(20889)
(18234)
(17524)
(17242)
地方经济(17088)
(15336)
金融(15333)
(14872)
贸易(14861)
(14831)
银行(14804)
环境(14584)
(14460)
(14221)
发展(13530)
(13493)
机构
学院(289499)
大学(284924)
(128347)
经济(125715)
研究(112706)
管理(101930)
理学(85992)
中国(85842)
理学院(84824)
管理学(83341)
管理学院(82813)
科学(68207)
(67248)
(61871)
(58603)
(55139)
研究所(52864)
农业(51155)
中心(50941)
(47759)
业大(47110)
(42955)
师范(42589)
财经(42150)
(39697)
北京(39394)
经济学(39356)
(38666)
(38014)
(37770)
基金
项目(185238)
科学(144942)
研究(139808)
基金(130894)
(114024)
国家(112903)
科学基金(94701)
社会(89538)
社会科(84274)
社会科学(84252)
(75936)
基金项目(69457)
(61771)
教育(61629)
编号(57778)
自然(57037)
自然科(55524)
自然科学(55507)
自然科学基金(54491)
资助(51979)
(47700)
成果(47693)
重点(42582)
课题(41461)
(40512)
发展(38907)
(38288)
(37599)
国家社会(36951)
(36531)
期刊
(165958)
经济(165958)
研究(93952)
(70698)
中国(68542)
农业(47771)
学报(46756)
科学(44773)
(39251)
大学(36057)
管理(35280)
学学(34044)
(32991)
金融(32991)
教育(32933)
业经(30773)
技术(25387)
经济研究(24449)
(22768)
问题(22630)
财经(20997)
(18322)
世界(17711)
资源(16456)
(16268)
农村(16173)
(16173)
农业经济(15859)
技术经济(15636)
经济问题(15496)
共检索到470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秀云  
农村经济结构自发调整是指农民出于发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动机,主动地改变其生产结构和要素结构的行为。这是笔者在河南省部分农村调查时认识到的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谈到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都是在政府的努力下进行的,忽略了农民自发的调整经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秀云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求是"生产发展",而要实现生产发展仅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促使作为内因的农民自身的努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本文首先根据调查的实际状况对农民自发调整经济结构的一般状况给予描述,然后分析了农民这种自发行为的障碍及其私人解决方式,并进一步指出了其根本的解决方式。与此同时,本文以实际数据证明了村委会不具有经济职能并分析了其原因。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农业经济组织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林  余新华  朱建伟  
近年来,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在加速向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坚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并重,以促进银行与地方经济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促经济增长,走出了一条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家君  张卫星  
通过对河南省16个村的调查分析,指出:农村经济发展与劳动力结构、规模、文化素质等存在较强关联,与村域在年内耕地减少量呈现一定相关,尤其与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面积有密切关系;河南省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较低,而农户兼业化随着时间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在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中,村域所在县(市)的影响程度大于较大范围的地(市)的影响程度,但地(市)影响程度正逐步加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文因子逐渐增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村域的历史基础也有一定关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教平  朱友文  杨延哲  
文章在探讨农村经济区划理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区划原则体系,将河南全省划为7 个农村经济区域,并根据各区的资源条件和现状特点,对其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了简单评述,从而为分区指导和发展河南的农村经济提供了可靠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忠海  李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肖娜  史文生  
农村成人教育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农村成人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应与时俱进,提高对农村成人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农村成人教育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经费支持,尽快明确农村成人学校编制,多渠道筹措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加快农村成人学校建设,健全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体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建立有效的农村成人教育评估奖励机制;确保农村成人教育健康发展,为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苗长虹  
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结构调整的障碍因素,提出了90年代的结构调整战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近日对扶沟县、邓州市、开封县、宁陵县、清丰县、卫辉市、新蔡县、永城市等12个县(市)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技术推广工作遇到了许多突出困难。一、基层技术推广部门“空壳”现象较为严重,经费缺乏,工作难以开展永城市乡镇机构改革后,乡级农技站被取消,技术人员大都被分流或转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晨  袁永智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仍未打破,农村地区的绝对和相对贫困问题仍存在,因此发展农村金融,解决农村、农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成为了必然选择。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首先探析我国农村经济资金需求总量和领域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此,结合"金融供给"观点,运用河南省的资料数据,剖析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结构、发展效率等金融相关率指标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喜军  
非正规金融是内生于民间金融需求的处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间金融创新的产物,它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度,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回顾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对河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阐明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提出发展河南省农村非正规金融应赋予非正规金融合法发展的法律基础,构建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合作互补的联结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华龙  
湖南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须实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因地制宜”有所为 ,有所不为 ,与社会结构调整相配合 ,注重竞争优势 ,以农民为调整主体 ,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调整宏观微观结构 ,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 ,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 ,加快传统小规模家庭经营的改造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结构调整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开华  万敏  
农村基础设施属于公共品或准公共品范畴,政府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责无旁贷,是公共财政应该大力支持的重点领域。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断提升农民的参与度。本文以河南省新密市、荥阳县为例,考察了农民对农村道路、生活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满意度和意愿,提出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要尊重农民意愿,构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互动的利益表达及公共决策机制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