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6)
- 2023(14037)
- 2022(11607)
- 2021(10722)
- 2020(8883)
- 2019(20366)
- 2018(19637)
- 2017(38484)
- 2016(20319)
- 2015(23011)
- 2014(22783)
- 2013(22858)
- 2012(21240)
- 2011(19001)
- 2010(19921)
- 2009(19151)
- 2008(17897)
- 2007(15894)
- 2006(14365)
- 2005(12929)
- 学科
- 济(113444)
- 经济(113354)
- 业(66432)
- 管理(58004)
- 农(50410)
- 方法(44685)
- 企(44502)
- 企业(44502)
- 数学(41362)
- 数学方法(40823)
- 财(34073)
- 农业(33662)
- 中国(30628)
- 地方(28028)
- 融(27720)
- 金融(27720)
- 银(25772)
- 银行(25765)
- 业经(25432)
- 行(24783)
- 制(22481)
- 务(18054)
- 财务(18015)
- 财务管理(17960)
- 企业财务(17193)
- 体(16340)
- 学(16142)
- 贸(15603)
- 贸易(15588)
- 易(15110)
- 机构
- 学院(294939)
- 大学(287920)
- 济(139013)
- 经济(136560)
- 管理(113337)
- 理学(97915)
- 研究(97171)
- 理学院(97048)
- 管理学(95302)
- 管理学院(94793)
- 中国(82683)
- 财(68572)
- 农(59477)
- 京(57452)
- 科学(53728)
- 财经(51209)
- 所(47906)
- 中心(47195)
- 经(46496)
- 农业(44974)
- 经济学(44624)
- 江(44559)
- 业大(43684)
- 研究所(42497)
- 经济学院(40190)
- 财经大学(37392)
- 北京(35826)
- 州(35047)
- 范(33947)
- 师范(33673)
- 基金
- 项目(189018)
- 科学(150036)
- 研究(141601)
- 基金(138802)
- 家(118534)
- 国家(117485)
- 科学基金(102437)
- 社会(94496)
- 社会科(89597)
- 社会科学(89575)
- 省(75015)
- 基金项目(72506)
- 教育(64126)
- 自然(62451)
- 自然科(61091)
- 自然科学(61084)
- 划(60079)
- 自然科学基金(59976)
- 资助(58327)
- 编号(57144)
- 成果(45759)
- 部(42753)
- 发(42372)
- 重点(41965)
- 国家社会(40029)
- 创(39428)
- 课题(39160)
- 教育部(37391)
- 人文(36997)
- 创新(36807)
- 期刊
- 济(160599)
- 经济(160599)
- 研究(91298)
- 农(63041)
- 中国(60342)
- 财(56055)
- 融(44650)
- 金融(44650)
- 农业(42175)
- 学报(40536)
- 管理(39257)
- 科学(38198)
- 大学(33306)
- 学学(32179)
- 业经(28673)
- 财经(26900)
- 经济研究(26372)
- 技术(26031)
- 经(23054)
- 教育(22456)
- 问题(21212)
- 业(19480)
- 统计(17831)
- 技术经济(16822)
- 世界(16648)
- 农村(15859)
- 村(15859)
- 策(15777)
- 农业经济(15069)
- 版(14835)
共检索到457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学军 陈雪君
文章在线性检验与剩余非线性检验基础上选取转移支付、公共投入作为财政金融支农模式的转换变量进行PSTR模型分析,并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后的转换变量及门槛参数估计。结果证实,由转移支付、公共投入构成的财政金融支农模式,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速的因素,存在门槛条件特征限制,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民可支配收入、农业产业增值在上述两类转换变量下,存在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速非线性关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翔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已经很多,将之应用于我国农村金融领域,在对内生增长理论中的帕加诺模型作适当变换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业的发展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决定性变量;另外,利率指标与农村经济增长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应以凯恩斯的低利率货币政策为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海林
金融风险财政化不仅会对财政支出形成压力,直接造成财政赤字缺口的拉大,而且还会助长金融市场上各类行为主体的机会主义心理,持续酝酿更深层次的金融风险。由此宏观经济风险必然会被大幅度地向上推动,使得各类经济主体的风险增大,从而经济增长亦因此而受到抑制。这个论断不仅得到模型的证明,而且还可以得到基于中国1978~2007年间数据协整分析的支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海林
中央政府以金融手段化解财政风险的行为,即为财政风险金融化。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可能会抑制财政风险,但是,它不仅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大纳税人的税负,还会导致财政风险的持续上升,因此,从长期来看,财政风险金融化会向上推动经济风险,并最终抑制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中国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财政风险金融化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具有模型的抑制效应,若不有效限制这种政府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华增 兰庆高
文章通过VAR模型对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财政金融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协整检查、格兰杰因果检查、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财政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配置现处于较低的效率,应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发展农村财政金融,以此来创新金融制度和降低风险,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关键词:
VAR模型 农村财政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伟光 肖晶
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放开,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会越发激烈。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抗风险能力、安全性与稳健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相关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爽爽
文章基于协整检验分析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出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是正向关系,而农村金融的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呈反向关系。说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和农村金融效率在很大程度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农村金融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效率表现的并不十分突出,而且其发展明显缓慢于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从而提出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适度的竞争格局,优化农村金融结构将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耦合关系 协整检验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春霄 贾金荣
农村经济增长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基于1985年~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效率等三个指标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在长期内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内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结构的关系明显,与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的关系则不明显。基于此提出优化农村金融结构、提高农村金融效率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才云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利用1978~2007年的相关数据,结合帕加诺模型实证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的主要结论是: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证实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帕加诺模型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松奇 郭江山
基于中国1978年到2010年的年度数据,本文研究了金融支持、结构优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发现农村经济水平提升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改善密切相关,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实际上是通过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消费结构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支持 农村经济 经济结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金全 徐宁 刘达禹
本文利用PLSTR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在农村金融发展初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能够有效拉动农业经济增长,但提高农村金融相关率会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而当农村金融相关率超过门槛水平后,提高农村金融相关率则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表明二者的作用机制会随着普惠金融的推进而不断演变。因此,政府和财政部门在支农政策选择上要确保有的放矢,清晰判断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采取不同的支持策略,进而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农村金融体系,为"新常态"时期内的宏观经济发掘新的增长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姣华 李长健
众多研究学者证明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起着决定性推动作用,金融支持也能反作用于经济增长。本文借助时间序列模型对湖北省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时发现,湖北省农村贷款对农村G D P的增长并没有显著的支持作用。因此,湖北省可以通过积极创新农村资金供给和回流机制,培育各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建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和配套政策等措施,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斌 毛德勇 朱桂宾
运用多元测算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获取我国31个地区2008-2014年"互联网+"、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相关变量数据,借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三类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和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相当,经济增长对"互联网+"的影响较大,而对普惠金融影响相对较小。微观上看,三者之间正向作用已经存在,普惠金融对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对普惠金融发展、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各经济主体加强基础性投入、注重精准化投入并做到长期坚持以促进三者协同发展。但从长期看,普惠金融对"互联网+"和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驱动的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冲击,"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微弱的负面冲击,因此,需要政府层面加强统一监管并积极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消除其中的摩擦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斌 毛德勇 朱桂宾
运用多元测算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获取我国31个地区2008-2014年"互联网+"、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相关变量数据,借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三类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和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相当,经济增长对"互联网+"的影响较大,而对普惠金融影响相对较小。微观上看,三者之间正向作用已经存在,普惠金融对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对普惠金融发展、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各经济主体加强基础性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