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06)
- 2023(17000)
- 2022(14582)
- 2021(13595)
- 2020(11021)
- 2019(25185)
- 2018(25145)
- 2017(48281)
- 2016(25941)
- 2015(29254)
- 2014(29571)
- 2013(29590)
- 2012(27517)
- 2011(25135)
- 2010(25525)
- 2009(23751)
- 2008(23035)
- 2007(20908)
- 2006(18960)
- 2005(17205)
- 学科
- 济(128911)
- 经济(128789)
- 业(75416)
- 管理(68846)
- 企(52146)
- 企业(52146)
- 农(51979)
- 方法(46488)
- 数学(40167)
- 数学方法(39823)
- 中国(34801)
- 农业(34547)
- 地方(31596)
- 业经(29840)
- 学(25247)
- 财(23505)
- 制(22009)
- 贸(19963)
- 贸易(19946)
- 易(19197)
- 融(18717)
- 金融(18716)
- 银(18647)
- 银行(18601)
- 发(18516)
- 行(18007)
- 环境(17502)
- 地方经济(17061)
- 理论(17039)
- 技术(17038)
- 机构
- 学院(382658)
- 大学(381913)
- 济(165007)
- 经济(161585)
- 管理(149503)
- 研究(137106)
- 理学(128236)
- 理学院(126791)
- 管理学(124831)
- 管理学院(124149)
- 中国(104524)
- 京(82267)
- 科学(81790)
- 农(75667)
- 财(71367)
- 所(69610)
- 研究所(62840)
- 中心(61698)
- 业大(59627)
- 江(57839)
- 农业(57790)
- 财经(56498)
- 北京(52541)
- 范(51588)
- 经(51352)
- 师范(51173)
- 经济学(49149)
- 院(48560)
- 州(46524)
- 经济学院(43843)
- 基金
- 项目(251605)
- 科学(197995)
- 研究(187306)
- 基金(181838)
- 家(157676)
- 国家(156261)
- 科学基金(133682)
- 社会(119632)
- 社会科(112965)
- 社会科学(112935)
- 省(98115)
- 基金项目(96456)
- 自然(84388)
- 教育(83835)
- 自然科(82365)
- 自然科学(82348)
- 划(81607)
- 自然科学基金(80891)
- 编号(77234)
- 资助(74254)
- 成果(62914)
- 发(57919)
- 重点(55859)
- 部(55774)
- 课题(52894)
- 创(51557)
- 国家社会(49010)
- 创新(48028)
- 教育部(47631)
- 人文(46919)
- 期刊
- 济(197846)
- 经济(197846)
- 研究(119194)
- 中国(81668)
- 农(76120)
- 学报(59406)
- 科学(56792)
- 管理(54455)
- 农业(51572)
- 财(51017)
- 大学(46004)
- 学学(43571)
- 教育(41313)
- 融(40108)
- 金融(40108)
- 业经(34973)
- 技术(33319)
- 经济研究(29938)
- 财经(28340)
- 问题(26009)
- 业(24537)
- 经(24347)
- 技术经济(20426)
- 世界(20060)
- 版(18772)
- 理论(18654)
- 图书(18354)
- 现代(17980)
- 科技(17942)
- 经济问题(17659)
共检索到591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秀 罗泽尔 霍艾米
农村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发育关系研究张林秀罗泽尔霍艾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使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流转到工业与服务业等其它经济部门,这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萍华
“三农”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将大量滞留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素质。但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许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公平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靖 徐雪高 陈兰 陈传波
我国现有农村户籍人口8.6亿人,其中实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5.37亿人,主要包括农业从业人员(3.07亿人)、本地非农就业人员(0.85亿人)和外出务工人员(1.45亿人)等三大群体。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需要劳动力约1.8亿人,约有农业剩余劳动力1.2亿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变化趋势为:农村劳动力供给量开始下降,但由于城镇化增速放缓,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业经营规模出现扩大,但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进一步明显;外出劳动力就业环境明显改善,"迁徙式"迹象开始出现;农民工正在完成代际转换,外出就业类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十二五"时期,每年将约有1200万名新生代农村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考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玉静
本文从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土地产出率提升等三个研究视角出发,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不同的线性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以来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土地产出率提升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从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洪银
"三农"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针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借助宏观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进一步计算出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较大。总体上看,非农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显著。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农村经济发展 效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言林 程丽丽
早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突出表现为农民对市场价格机制与政府政策的敏感回应,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是随后的农村经济发展则陷入了困境。从农民经济理性与市场发育的角度进行研究后发现,滞后的农村经济体制特别是独立产权制度和保护产权完整的法律安排缺失,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中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的增加,加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效率损失。因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应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保护农民独立产权,加强法制建设,节约交易费用,提高生产效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文 尹继东
基于经验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实证地揭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之间的相关性。江西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城乡非农产业,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彻底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平利
文章选取2001~2012年的相关统计年鉴面板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会组建情况等宏观因素对我国集体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规模、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会导致集体劳动关系趋于缓和,集体争议案件发生频率的减少,城镇化、失业率的增加会导致集体劳动关系紧张,增加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
关键词:
集体 劳动争议 劳动关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瑜 黄蓓 陈传波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会对输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资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从农村金融资本的视角出发,分析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带来了输出地农村金融资本的整体增加,并且通过资金在农业生产要素、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农村民间金融市场资金注入等途径,从而促进输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国欣
农村劳动力外流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劳动力外流直接引发了农村精英阶层缺失、底层群体过于庞大、经济社会发展后继乏力。制度经济学认为,健全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推动劳动力合理“外流”“回流”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困境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劳动力外流 协调发展 制度经济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锐 吕臻
由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这种以跨地区转移为主的就业格局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受东部地区出口受挫的影响,农民工失业增加,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不平衡的就业格局存在很大的风险,而这种就业格局源于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分析,通过对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本质,深入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发挥的主动作用,并探讨农村劳动力在区域和城乡之间高效、有序、良性流动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蒲艳萍 石海彦
本文运用1985~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人均耕地面积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负相关,且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耕地的流失;农业劳动生产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名义而非实际的正效应;城乡收入差别预期、农村人力资本状况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正相关。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劳务经济与资源经济互动的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并从政府、市场、农村金融层面对其政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小妹 孔荣 徐彦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原因及其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农村经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会平 王培根 郭毅夫
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互动性关系,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应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湖北县域经济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省份,大量的劳动力依附于有限的土地上,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薛继亮 杜凤莲
本文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测度了非公经济的马尔萨斯指数、边际技术替代率、产出对劳动就业的吸纳弹性系数和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弹性系数等指标,结果发现:我国非公经济发展有动力以劳动来替代资本,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非公经济的就业速度明显快于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速度和能力。保证非公经济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还需要宽松活跃的政策环境和充分优化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非公经济 劳动力市场 马尔萨斯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