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07)
- 2023(16014)
- 2022(13707)
- 2021(12807)
- 2020(10667)
- 2019(24336)
- 2018(24323)
- 2017(45971)
- 2016(25273)
- 2015(28418)
- 2014(28614)
- 2013(28032)
- 2012(25595)
- 2011(23133)
- 2010(23185)
- 2009(21620)
- 2008(21186)
- 2007(18958)
- 2006(16930)
- 2005(14878)
- 学科
- 济(99065)
- 经济(98915)
- 业(77913)
- 管理(72583)
- 企(54996)
- 企业(54996)
- 农(52696)
- 方法(39779)
- 农业(35473)
- 数学(34159)
- 数学方法(33760)
- 业经(27783)
- 财(26652)
- 中国(26464)
- 制(23738)
- 地方(21266)
- 学(21200)
- 体(17532)
- 贸(16598)
- 贸易(16590)
- 银(16294)
- 理论(16252)
- 银行(16248)
- 易(16141)
- 务(15802)
- 财务(15724)
- 财务管理(15688)
- 技术(15613)
- 环境(15591)
- 行(15482)
- 机构
- 学院(357157)
- 大学(355572)
- 管理(141038)
- 济(140279)
- 经济(137100)
- 理学(122010)
- 理学院(120707)
- 研究(119658)
- 管理学(118711)
- 管理学院(118076)
- 中国(91066)
- 京(75671)
- 农(74944)
- 科学(73943)
- 财(65996)
- 所(59992)
- 业大(59201)
- 农业(57539)
- 中心(55330)
- 研究所(54245)
- 江(53916)
- 财经(51552)
- 范(47382)
- 北京(47234)
- 师范(46936)
- 经(46795)
- 州(43064)
- 院(42883)
- 经济学(40433)
- 经济管理(38243)
- 基金
- 项目(244045)
- 科学(191625)
- 研究(182291)
- 基金(175742)
- 家(152650)
- 国家(151269)
- 科学基金(129729)
- 社会(114228)
- 社会科(107787)
- 社会科学(107762)
- 省(96689)
- 基金项目(93495)
- 自然(82883)
- 教育(82673)
- 自然科(80883)
- 自然科学(80866)
- 划(80136)
- 自然科学基金(79401)
- 编号(76359)
- 资助(70767)
- 成果(62630)
- 重点(54152)
- 部(53891)
- 发(52317)
- 课题(52177)
- 创(50545)
- 制(48031)
- 创新(47149)
- 国家社会(46578)
- 科研(45966)
- 期刊
- 济(161085)
- 经济(161085)
- 研究(104765)
- 农(76251)
- 中国(75874)
- 学报(58586)
- 科学(53161)
- 农业(51621)
- 财(50356)
- 管理(48950)
- 大学(45303)
- 学学(42841)
- 教育(42172)
- 融(33329)
- 金融(33329)
- 业经(31190)
- 技术(30620)
- 财经(24546)
- 业(24154)
- 经济研究(22561)
- 问题(21969)
- 经(20819)
- 版(19909)
- 科技(17733)
- 图书(17528)
- 理论(17103)
- 业大(16635)
- 技术经济(16440)
- 现代(16154)
- 农村(15814)
共检索到532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菊
精细化社会治理是对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的反思和改进,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转型的必然要求,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关键在于引入共享发展理念,吸纳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明晰各个治理主体的权责,达到协同共治的目标。精准扶贫本质上是一种精细化社会治理的实践,也应融入分权、合作和参与等治理理念,立足乡村体系,通过要素引进,充分调动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企业和扶贫对象等主体协同治贫。首先,应分析各扶贫治理主体的行为逻辑,从而探讨其参与精准扶贫的动力;其次,应明确各主体职责,以发挥各主体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和资源;最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夏一璞
精准扶贫政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治理贫困事业的重大战略转型,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在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之下,我国推行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合作的扶贫运行机制,构建了政府、企业、社会、农户之间彼此依存、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遵循有利于扶贫对象发展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加强对精准扶贫过程中多元主体协同运行机制研究,有利于准确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核心要义,把握政策实施走向,探索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曦 赵朋飞
贫困目标瞄准粗放、扶贫资源投入分散、管理监督评估体系欠缺、扶贫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社会主体参与机制不完善是我国传统农村扶贫机制设计的主要缺陷与障碍。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7017万人全部如期脱贫的要求下,必须科学设计以健全精确识别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完善信息交流机制、优化监督评估机制与拓展社会参与机制为主体的农村精准扶贫机制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精准扶贫战略。
关键词:
农村 扶贫战略 精准扶贫 机制设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芸 黄解宇
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是指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相互协作、信息共享以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的共赢机制。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目前存在着生产分散、物流滞后、信息不对称、缺乏信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企业生态学理论视角,研究了农产品供应链主体协同的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控制机制,形成机制的核心是信息流的有效共享与交换,运行机制主要体现为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交换,控制机制主要通过契约、评价、反馈来发生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同时,以山西省为例,探索了山西农产品供应链主体协同机制的构建,并结合山西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提出分区域协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制定多种措施保障农户利益和探索有效合作协议等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 供应链 协同机制 分区域协同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婧 陈鹤阳
当前,众包已成为一种新的信息交互方式,并在应急管理领域得到持续性关注,成功应用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梳理,归纳总结出应急管理中3类众包信息主体:受事件影响公众、社会化网络公众、数据志愿者,并分析提出各主体对众包流程中应急信息生成、交互、传播及再用的协同影响机制,以期进一步促进众包模式在应急管理中的高效应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眭海霞 陈俊江 董亮
农村公共服务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助推器,是衡量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标准。本文以成都为例,系统研究了村级公共服务改革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教卫事业、实施就业和社会保障、治理人居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提出应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以投入机制、供给决策机制、人才保障机制、管理和监督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机制体系。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村公共服务 供给效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潘锡杨
农村贫困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来自8省区的12名农村贫困大学生为期三年的跟踪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这一群体的"贫"和"困",表现为思想困惑和心理焦虑。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为指导,扶贫必先扶志,扶贫贵在精准。帮扶农村贫困大学生,必须借助正能量这一"靶向药物"。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以主旋律引领人生的航向,用正能量驱动梦想的风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向昭颖 张冰松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贫困劳动人口的素质和就业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于我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农村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存在着投入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精准扶贫机制不健全、扶贫效率较低,缺乏良好的职业教育脱贫的社会文化环境等问题。基于此,应从机制建设入手,加快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相关联的统筹机制、运行机制、精准识别机制、多方联动机制以及多元化投入机制等,以开创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新局面。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机制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翔 向立群
深圳推行了市场化的城市更新模式,通过打破“政府收储—拆迁安置—政府出让土地”的“旧制度”,促进政府、市场、社区三方利益共享,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然而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市场化的城市更新模式未能促进三方利益共享,项目实施困难。基于合作型治理理论,指出深圳市场化的城市更新模式存在市场主体的领导力不足、多元主体的参与规则不清晰、政府的审核监管不足、共识形成的协商过程缺乏、社区的参与文化不成熟等问题。因此,市场化的城市更新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权力、明确参与规则、强化政府监督、构建多方共识、塑造社区参与文化,以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宁 吴明
产业精准扶贫是解决农村地区贫困问题的重要策略,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产业精准扶贫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还存在对产业精准扶贫重视程度不够,利益联结比较分散,风险防控有待提升,经营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应从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实际出发,构建和完善产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农村 产业 精准扶贫 长效机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文彬
加速推进农村精准扶贫,事关国家"四个全面"战略落实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但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却面临着农民缺位、政府越位和社会组织参与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协同推进精准扶贫。究其根源,在于农村扶贫中没有树立协同治理理念。一方面,农村人才过度外流,脱贫主体不足;另一方面,在扶贫中,政府、农民和社会组织缺乏协商合作,导致现行脱贫机制难以满足农村精准扶贫要求。因此,应该通过培育农村脱贫主体,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吸引社会组织参与扶贫,重塑农村脱贫治理机制,来优化农村精准扶贫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有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稳步上升,旅游业成了在现代繁忙城市生活之余闲暇放松的热门方式,尤其是乡村旅游更为人津津乐道,农家乐、民宿、乡村家常菜等吸人眼球。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经济体系。关于乡村旅游系统主体如何多元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等问题有待多方面协调治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乡村旅游现状、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未来发展途径、各主体协调治理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展开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有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稳步上升,旅游业成了在现代繁忙城市生活之余闲暇放松的热门方式,尤其是乡村旅游更为人津津乐道,农家乐、民宿、乡村家常菜等吸人眼球。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经济体系。关于乡村旅游系统主体如何多元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等问题有待多方面协调治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乡村旅游现状、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未来发展途径、各主体协调治理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展开研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楚涵 吴松江
农业自然灾害的有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的有效协同。当前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治理主体协调意愿不强、各类治理主体的目标和行为失谐、灾害信息失真和治理主体间沟通不畅成为有效协同治理困难的症结。因此,化解协同治理难应围绕"协同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加强政府主导能力建设、建立利益整合机制,升级农业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创新农业自然灾害治理主体协同机制,为农业自然灾害协同治理提供理念、组织、信息多重保障。
关键词:
农业自然灾害 治理主体 协同机制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菊
农村空心化加大了精准扶贫对象识别难度,虚化了扶贫的社会基础,弱化了扶贫的发展主体,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新的难题和挑战。治贫先治弱,治弱先培本,精准扶贫实践中应调动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加强精准扶贫对象进行主体意识(包括主体地位意识,主体能力意识,主体价值意识)的培育,加入优势视角,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培育方式,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社会合力,提升精准扶贫效果。
关键词:
农村空心化 精准扶贫 主体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