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3)
2023(11064)
2022(9416)
2021(8950)
2020(7350)
2019(17140)
2018(16852)
2017(31830)
2016(17857)
2015(20591)
2014(21065)
2013(20395)
2012(18957)
2011(17232)
2010(17598)
2009(16176)
2008(16290)
2007(15269)
2006(13303)
2005(11892)
作者
(50862)
(43089)
(42729)
(40936)
(26737)
(20732)
(19632)
(16873)
(16055)
(15492)
(14621)
(14322)
(13668)
(13532)
(13248)
(13195)
(13074)
(12403)
(12381)
(12343)
(10685)
(10663)
(10444)
(10044)
(9948)
(9750)
(9699)
(9392)
(8840)
(8775)
学科
(72047)
经济(71978)
(52257)
(50127)
管理(43089)
农业(33204)
(30890)
企业(30890)
方法(28669)
数学(25182)
数学方法(24897)
业经(21349)
中国(21342)
(17542)
地方(15748)
(15103)
(13798)
(13515)
贸易(13510)
(13159)
农业经济(12439)
(12242)
教育(12193)
理论(11867)
(10915)
银行(10891)
(10470)
(10348)
(10337)
(10158)
机构
学院(255686)
大学(252973)
(101669)
经济(99303)
管理(93281)
研究(84343)
理学(80214)
理学院(79261)
管理学(77688)
管理学院(77215)
中国(64453)
(62160)
(52927)
科学(52115)
农业(47674)
(45859)
业大(43749)
(43135)
(41505)
中心(41212)
研究所(38803)
(37105)
师范(36801)
财经(36113)
北京(33100)
(32804)
(32712)
经济学(30545)
农业大学(29515)
(28959)
基金
项目(163866)
科学(127591)
研究(126681)
基金(114478)
(98216)
国家(97167)
科学基金(82386)
社会(78101)
社会科(73314)
社会科学(73290)
(67510)
基金项目(61211)
教育(59608)
编号(55724)
(55236)
自然(50345)
自然科(49098)
自然科学(49083)
自然科学基金(48183)
成果(46230)
资助(45102)
课题(38472)
(36959)
重点(36906)
(36631)
(34986)
(34379)
大学(32874)
(32839)
创新(31740)
期刊
(120789)
经济(120789)
研究(76119)
(66324)
中国(58249)
农业(44962)
学报(41106)
教育(40181)
科学(36320)
(36184)
大学(32815)
学学(29617)
管理(27804)
业经(27216)
(24968)
金融(24968)
技术(22651)
(21232)
问题(17508)
财经(17426)
经济研究(16524)
(15645)
(15074)
农业经济(15066)
农村(15049)
(15049)
图书(13537)
世界(12812)
经济问题(12662)
技术经济(12651)
共检索到388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侯会丽  吴克明  邬婷  
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的实质是城乡高等教育需求差距扩大,根源在于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降低了高等教育经济收益,增加了高等教育投资风险,但对高等教育非经济收益的影响不显著。相对于城市家庭而言,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农村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的经济收益更少,更偏好教育的经济收益以及承受教育投资风险能力更弱。因此,大学生就业难导致我国城乡高等教育需求差距进一步扩大及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提高农村籍大学生比例的对策在于降低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提高高等教育收益、促进大学生就业公平竞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作诗  杨克瑞  
大学生就业难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之间的内在矛盾,问题的实质是在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经济社会大量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熟悉某项操作与技能的实务型人才,但现实的人力资本供给却与此需求结构不相吻合。高等院校有必要实现研究型教育与技能型教育的分离均衡,少部分大学从事研究型教育和精英教育,绝大多数大学则从事应用型和技能型教育。从短期看,要硬化高校的预算约束,逐步放松对于学费和招生计划的统一管制,给予学校更多的其他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并改革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方式;从长期看,必须改革更为基础的制度安排,促进高等教育领域的产权改革,高等教育最终将形成面向市场的办学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国强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问题。文章在社会资本视角下厘清社会资本的内涵,探讨其与就业的关系。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分析农村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探讨开发社会资本的有效途径,以期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桂梅  马方圆  王晓英  
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特别是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本研究针对农村籍大学生由于就业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分别从个人、家庭、学校和国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前进  
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社会、高等学校和毕业生个人等因素。要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政府必须加强调控,提供就业岗位,营造良好就业环境;高等院校应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毕业生个人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静  
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和劳动力就业压力的增大,女大学生的就业面临极大的挑战。就其主体原因来看,主要还是女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欠缺、主体意识薄弱、择业期望值高而自主创业意识差、择业心理上自信不足等主体因素造成。因此,女大学生要想使自己在择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实现职业理想,关键还在于她们自身的奋斗与追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克建  胡碧玉  
本文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成本日益增加谈起,分析了就业成本的内容、就业成本增加的原因及其外部性影响,对如何降低大学生就业成本进行了探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根  
对大学生就业力的研究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领域。在当前就业难的宏观环境下,分析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的产生背景,明确大学生就业力概念的内涵界定,探讨大学生就业力理论的研究趋势,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秀芝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就业空间日趋饱和,大学毕业生面向农村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农村籍大学生回其生源地就业具有天然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但是农村籍大学生对此认同度并不高。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的现状,分析其中原因,探索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途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恺  蒋承  
从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视角,探讨近年来我国林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以北京市三所农林院校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对于就业去向、就业地点、就业行业、工作选择核心要素、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期望。研究发现,农林院校学生总体期望读研或留学的比例较高,而从事基层工作的意愿较低,更倾向于第三产业工作,相对于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更关注发展机会、收入水平、稳定性等核心要素;农林院校中,农林类专业学生相较于非农林类专业学生,从事第一产业的期望较高,但对于在农村工作的意愿较低。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冲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既有量的矛盾,又有质的矛盾,两者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但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建立由国家政府支持、社会企业参与、高校主导、大学生为主体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林  
大学生就业具有知识性群体、职业选择层次高、政策性影响大、就业心理压力大等特点,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归因于高校缺少明确的人才定位、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有待加强、高校将毕业生就业作为唯一的目标导向、就业指导匮乏等。对此,文章提出要通过高校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建立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推出高校信息化就业平台进行解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明  
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及传统性别歧视观念的影响使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突出,特别是从政策设计中的立法层次、执行效力、保障层面上来看,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保护和促进力度均不足。对此,应加快制定《大学生就业促进法》,以立法促进大学生就业;营造男女平等的就业环境,在平等条件下实现女大学生公平就业;建构女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为她们打造和维护好个人发展平台来建构和设计女大学生就业政策机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平原  
引语 :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 ,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 ,引发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会有哪些变化 ?高等教育应该如何面对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这一系列问题既不是纯粹的教育问题 ,也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组织本次笔谈之初衷在于试图打破某一专业研究的思维定势 ,深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认识 ,因此特邀学科背景不同、学术个性卓尔不群的学者阐述他们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观点和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边勃  杨宇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涉及社会价值体系对女性的偏见或歧视、企业经济价值与女性社会价值的冲突、法律保障相对滞后等多个方面。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从转变社会价值观、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构建女大学生就业服务和保障体系,促进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