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8)
2023(13510)
2022(11676)
2021(11078)
2020(9157)
2019(20941)
2018(21090)
2017(40030)
2016(21994)
2015(24856)
2014(25262)
2013(24767)
2012(22633)
2011(20447)
2010(20462)
2009(18795)
2008(18100)
2007(16056)
2006(14201)
2005(12167)
作者
(65107)
(54529)
(53809)
(51291)
(34120)
(26233)
(24278)
(21681)
(20653)
(19249)
(18544)
(18234)
(17120)
(17084)
(16633)
(16527)
(16435)
(15853)
(15414)
(15355)
(13750)
(13500)
(13235)
(12621)
(12300)
(12289)
(12006)
(11926)
(11152)
(10977)
学科
(88639)
经济(88538)
(65143)
管理(57675)
(50713)
(43677)
企业(43677)
方法(37395)
农业(33759)
数学(32584)
数学方法(32185)
业经(24251)
中国(23203)
(20046)
地方(19652)
(19516)
(17277)
技术(14759)
理论(14163)
(13888)
(13638)
贸易(13632)
(13404)
(13235)
环境(13222)
(13111)
(13031)
银行(12984)
(12903)
农业经济(12589)
机构
学院(311981)
大学(309423)
管理(125169)
(119387)
经济(116615)
理学(108832)
理学院(107656)
研究(106267)
管理学(105776)
管理学院(105237)
中国(78911)
(72811)
科学(69272)
(66342)
业大(56161)
农业(56017)
(54145)
(51162)
研究所(49676)
中心(49120)
(46274)
(41976)
师范(41562)
北京(41215)
财经(40898)
(38158)
(37271)
(37244)
农业大学(35271)
经济管理(34662)
基金
项目(219200)
科学(170685)
研究(161387)
基金(155797)
(136593)
国家(135342)
科学基金(114960)
社会(99001)
社会科(93246)
社会科学(93219)
(88343)
基金项目(83602)
自然(74718)
(73188)
自然科(72890)
自然科学(72868)
教育(72311)
自然科学基金(71512)
编号(68106)
资助(63155)
成果(54755)
重点(48544)
(47536)
(47505)
课题(46187)
(45377)
创新(42259)
科研(41577)
计划(40090)
国家社会(39737)
期刊
(135995)
经济(135995)
研究(87371)
(74516)
中国(63901)
学报(54640)
农业(50806)
科学(49657)
大学(41256)
管理(40987)
学学(39066)
(36338)
教育(35807)
业经(28259)
技术(27431)
(26370)
金融(26370)
(23606)
问题(18651)
经济研究(18476)
财经(18287)
科技(18150)
(18018)
图书(16452)
业大(16228)
技术经济(15421)
(15416)
农业经济(15160)
资源(14991)
理论(14941)
共检索到454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敬锁  袁学国  牟少岩  郑纪业  
农村科技进步在我国科技创新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开展农村科技进步评价是发展和提高我国农村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转化和科技进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的角度,运用增长率的概念,通过对2001—2010年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得出我国过去10年间的农村科技进步水平变化情况,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科技进步评价、预测指标体系的建立》课题组  
一、建立北京市科技进步评价和预测指标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科学技术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因素,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由科学技术寻求出路已形成世界潮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作用愈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此势态下,如何定量化的描述和揭示北京市科技进步的状态,评价科技进步的速度和效果,是统计工作者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平芳  姜国麟  刘弘  
本文按照现行科技进步测评指标体系中每一部分各个指标在经济和科技上的背景与意义,运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借助信息量最大和减少信息重复的原则以及国内外已经公认的重要指标,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思路进行了指标分类,并从每一类中筛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组成了易于运用和操作的简化的科技进步测评指标体系。为科技进步测评指标体系能够与时俱进,及时跟踪和评价科技创新作用,并能适应未来的完善与发展,尽快与国际接轨提出了若干分析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懋辉  
一、关于科技进步的含义正确理解科学技术进步的含义,是建立科技进步统计指标体系和衡量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前提。目前主要争论点是科技进步是否只就自然科学技术而言,抑还包括管理科学技术在内?在衡量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作用时,除了包括生产技术因素外,是否还应包括企业管理方面的诸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潮  
企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企业是否有活动力,关键在于企业科技进步的程度。推进企业科技进步,迅速把企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建立起科学地评价企业科技进步的指标体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企业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可以分析影响生产效率和效益提高的技术因素。把科技进步的要素落实到具体项目,并实现目标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小萍  郑雨苹  
通过回顾国内外科技进步评价方法研究进展,结合对设区市科技进步特点的认识,提出构建设区市层面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指标体系基本思路和原则,重点讨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及其权重系数和标准值的确定;进而,运用所建立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设区市科技进步水平进行实证分析,论证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树,田英法  
本文运用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对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套监测科技进步统计制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锦义  刘树梅  
本文针对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提出了进一步修订建议,如:增加教育投入强度和教育产出的指标,修改反映资本使用效率的指标,以及完善反映环境保护、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的指标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晓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村的电子商务,但是因为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还严重缺失,这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对于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来说,建立一套健全的农村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万江  朱允卫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不只是一个经济和生活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文章运用系统科学层次分析法提出反映农村全面小康的子系统,在子系统内严格选择个体指标并科学确定相应的指标标准值;然后根据各子系统和个体指标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分别确定其权重;最后再编制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评价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有关数据对农村全面小康的建设状况及其前景进行了综合评判。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立清  李明贤  
本文以解决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问题为基本任务,概括了国内包括重庆市“简便实用型”、北京市房山区“新农村数字化模型”、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和南京市江宁区、湖南湘西自治州等地方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评价、简便可行、系统性、可比性和导向性等六大基本原则。文章采用AHP方法,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50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运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措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欣  唐巍  
对农村电网性能进行系统、科学、客观的评价,可以有效地指导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评价指标体系是电网性能评价的基础。作者在对中国农村电网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电网性能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建立了层次型农村电网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指标的含义及合理范围进行了具体说明。所提出的农村电网性能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系统、科学、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农村电网的技术特点和现状,已被成功应用于全国各县农网建设与改造后评估工作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