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41)
2023(16469)
2022(13550)
2021(12392)
2020(10343)
2019(23404)
2018(22771)
2017(43705)
2016(23375)
2015(26130)
2014(26181)
2013(26156)
2012(24087)
2011(21704)
2010(22151)
2009(21405)
2008(20851)
2007(19367)
2006(17132)
2005(15412)
作者
(68756)
(57774)
(57537)
(54592)
(36477)
(27702)
(26148)
(22507)
(21762)
(20747)
(19669)
(19335)
(18435)
(18248)
(18093)
(17713)
(17355)
(16889)
(16792)
(16622)
(14306)
(14252)
(14238)
(13320)
(13159)
(12980)
(12956)
(12878)
(11779)
(11723)
学科
(106168)
经济(106056)
(98455)
(79899)
企业(79899)
管理(76473)
(51235)
方法(45600)
数学(36774)
数学方法(36435)
业经(35039)
农业(34183)
(31376)
中国(30869)
(27546)
金融(27543)
(26110)
银行(26074)
(25189)
(24439)
地方(22640)
技术(22188)
(22094)
财务(22060)
财务管理(22019)
企业财务(20870)
(19786)
贸易(19770)
(19243)
理论(17972)
机构
学院(347650)
大学(338192)
(147354)
经济(144353)
管理(136568)
理学(117117)
理学院(115936)
管理学(114188)
管理学院(113558)
研究(112703)
中国(93953)
(71545)
(69908)
(67869)
科学(67462)
(57302)
农业(55015)
(54824)
中心(54689)
业大(54273)
财经(53748)
研究所(51633)
(48620)
经济学(44537)
北京(43473)
(43472)
(41975)
师范(41568)
经济学院(40561)
(39678)
基金
项目(225108)
科学(177843)
研究(167259)
基金(162657)
(140592)
国家(139223)
科学基金(120213)
社会(108327)
社会科(102512)
社会科学(102481)
(91090)
基金项目(86522)
自然(75391)
教育(75262)
(73880)
自然科(73688)
自然科学(73668)
自然科学基金(72404)
编号(68757)
资助(64922)
成果(54063)
(50481)
重点(50336)
(50001)
(49727)
课题(46761)
(46423)
创新(46073)
国家社会(44702)
(43184)
期刊
(172010)
经济(172010)
研究(97817)
(72918)
中国(69891)
(55020)
学报(51734)
管理(51274)
科学(50054)
农业(48883)
(45193)
金融(45193)
大学(40130)
学学(38626)
业经(34139)
技术(33264)
教育(29950)
财经(26761)
(25673)
经济研究(25179)
(23097)
问题(23060)
技术经济(20576)
(18425)
世界(17437)
商业(16981)
(16727)
现代(16711)
农村(16413)
(16413)
共检索到526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冰  
"三产融合"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研究其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是推进"三产融合"进程的重要任务。在综合农村农民视角、产业发展视角、社会分工视角、技术扩散视角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技术接受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思想,将"三产融合"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农村社群关系网络、技术扩散和过程创新。研究发现在农村社群中存在关系驱动型、技术驱动型、复合驱动型三条显著正向影响的"三产融合"路径,证实了"社会化+生态化"的"三产融合"路径是有效可行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国斌  李博  
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对于破除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实现城乡各自充分发展及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从市场资源配置、社会主体参与和政府制度保障深入剖析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对于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现代农业发展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基于此,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城乡产业间要素资源自由平等流动;强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等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姚辉  赵础昊  高启杰  
现代农业的发展强调突破核心农业技术,而非核心农业技术在"产学研用"中的高效流动、运用、转化亦同样重要,以农户为例,一项农业技术创新在农户间高效扩散,其重要性、经济价值不亚于突破核心农业技术。然而,一项农业技术在不同农户间的扩散进程差异较大,由于不同农户的农业技术认知差异较大,尤其是地处偏僻、缺乏组织性的农户,较难实现与现代农业技术直接对接。作为影响农户与农业技术扩散有机衔接的两大关键网络渠道因素,社会网络、知识网络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较大,对农户间农业技术知识流动的作用关系、传导路径差异很大,而且农业技术知识在不同时期农户间的流动方式也不同,需要研究知识网络、社会网络在不同时期农业技术扩散中的优越性,总结我国不同时期农业技术扩散的网络渠道使用,并明确指出未来农户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衔接的网络路径使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小静  
"三产融合"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融合主体,第二产业工业为经济支撑,第三产业为主攻方向的叠加发展形式。"三产融合"发展应是在农村经济发展到相应期间和市场发展到相应程度后,不同产业间因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而自发生成的结果。文章认为,农村"三产融合"的条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核心是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市场经济的成熟,关键是资金的投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崔和瑞  赵天  
双元理论要求现代化农业要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绿色农业应运而生。绿色农业发展的瓶颈是技术扩散不利,表现在技术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为此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扩散的政府-农民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加大对绿色生产的监督力度、减少农民的技术购买成本可实现绿色农业技术的有效扩散;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扩散循环机制,分别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提出促进绿色农业技术扩散的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绪福  
在给出两种农业技术扩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的基础上,以云南、贵州部分贫困山区的杂交玉米采用情况为例,通过模型分析了影响技术扩散速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技术在贫困山区扩散快慢由采用技术的经济效益、技术成果供给地的距离等因素决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永强  朱玉春  
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扩散过程中的扩散源、被扩散技术、扩散技术采用者、技术扩散路径中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具体的障碍因素产生的原因寻求克服对策,期望对农村地区农业技术扩散效果的提高提供帮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凌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主力军。新时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明确其动力因素和影响因素,在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强化不同主体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的同时创新三产融合的模式,形成一二三产业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不断为新的产业融合创造新的契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晴  
三产融合村镇的提出为破解农村贫困的难题指明了方向。囿于农村经济基础的薄弱,若对农村税源课以同样标准的税负或将抑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因而需要涵养农村税源。农村税源欠缺的法治成因在于立法体系不完善、实体规则存在疏漏、征管程序滞后。通过结合发展权保障理念、激励理论及税收效率原则进行分析可知,农村税源涵养具有理论与实践中的正当性。因此,需完善农村税源涵养的立法体系,弥补农村税源涵养实体规则的疏漏并构建农村税源涵养的现代化征管程序,扭转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因农村贫困而陷入的"双输"困境为"双赢"状态,促使农村税源的"星火之光"诱发农村经济的"燎原之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康晓梅  
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的根本路径,是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格局的关键环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进行农村三产融合路径的研究,就要从二者的逻辑关系入手,剖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实现三产融合存在的困难,从实践中探索融合路径,为乡村振兴助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郝雨辰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越发增强,农产品生产成本迅速提高,从国外先进农业发展经验和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来看,这一趋势可能还会延续甚至加剧。农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会打击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损坏农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村三产融合扩大了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首要选择,在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是我国突破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推动力(黄祖辉,2018)。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魏珂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各大产业的融合是深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加快农村转型和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农村三个产业之间联系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村要素配置不合理等方面[1]。因此,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必将是新形势下乡村发展的趋势所在。本论文以山东省临沂市为样本,系统阐释了临沂市“三产融合”的现状及问题,并附上参考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郝爱民  
改造传统农业,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越发明显,但其影响途径和方式尚未可知。深入分析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促进机理,构建流通数字化发展和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和农村三产融合水平,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发展对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发现:流通数字化能有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提升;流通数字化通过流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流通渠道数字化和流通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对农村三产融合产生正向作用;流通规模在流通数字化发展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为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实现乡村振兴,要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农村流通数字化发展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力度,加强流通渠道数字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金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芳  
"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和必然结果,通过"三产融合"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能够拓展农村农业事业边界,实现农村居民就业结构优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进而实现农村自我发展。然而目前农村经营主体面临着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制约,缺乏足够的流通能力以牵引相关政策落地和要素整合配置。本文基于"三产融合"的目标对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面向"三产融合"的农村流通体系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尽管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但还无法支撑"三产融合"的深入发展。本文认为应加快壮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培育"三产融合"流通"领跑者";推进公共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创建农村农业现代化流通产业园;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流通配套设施;以优质就业和宜居空间吸引人才留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辉  李小芹  李同升  
本文介绍了农业扩散的框架理论、沟通理论、农户行为改变理论和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以杨凌农业示范区为例,分析了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技术扩散内容和方式;历史基础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技术扩散的速度和效果;政治、市场机制对农业技术扩散的起到加速或减缓作用;另外分析了农业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