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4)
2023(7777)
2022(6253)
2021(6044)
2020(4809)
2019(10967)
2018(10698)
2017(19756)
2016(10606)
2015(11526)
2014(11244)
2013(11276)
2012(10514)
2011(9668)
2010(10141)
2009(9439)
2008(9338)
2007(8825)
2006(8204)
2005(7627)
作者
(28923)
(25128)
(24236)
(23209)
(15277)
(11881)
(10887)
(9460)
(9363)
(8873)
(8422)
(8154)
(7802)
(7701)
(7461)
(7456)
(7243)
(7203)
(6876)
(6863)
(6262)
(6127)
(6071)
(6037)
(5736)
(5673)
(5583)
(5361)
(5066)
(4996)
学科
(48711)
(46104)
经济(46047)
(34441)
农业(32501)
管理(23811)
业经(17323)
(14261)
企业(14261)
中国(13825)
地方(12542)
农业经济(12434)
(11434)
方法(11138)
(10467)
(9555)
农村(9534)
数学(9149)
数学方法(8984)
发展(8940)
(8926)
(8397)
建设(8333)
(8223)
土地(8038)
(7993)
(7704)
(7296)
银行(7293)
收入(7194)
机构
学院(146890)
大学(142067)
(60212)
经济(58757)
管理(56060)
研究(50898)
理学(47475)
理学院(47012)
管理学(46200)
管理学院(45931)
(45412)
中国(41983)
农业(33875)
(30287)
科学(28793)
业大(27484)
(27027)
中心(26090)
(25799)
(24726)
研究所(21806)
(21464)
师范(21320)
农业大学(20658)
(20183)
(19860)
财经(19815)
北京(18798)
(17946)
经济管理(17871)
基金
项目(93208)
研究(75268)
科学(73714)
基金(66035)
(56425)
国家(55707)
社会(48292)
科学基金(47751)
社会科(44952)
社会科学(44943)
(38069)
基金项目(34850)
编号(34035)
教育(33696)
(30259)
成果(28217)
自然(27705)
(27563)
自然科(27047)
自然科学(27042)
自然科学基金(26561)
资助(24897)
课题(22949)
(21577)
(20902)
重点(20428)
国家社会(19614)
(19529)
(19442)
(19326)
期刊
(82125)
经济(82125)
(53651)
研究(45052)
中国(41531)
农业(36278)
教育(22319)
学报(22053)
科学(21359)
业经(20830)
(19210)
(18718)
金融(18718)
大学(18625)
管理(17439)
学学(17046)
(16211)
农业经济(14676)
农村(14376)
(14376)
技术(13541)
问题(11839)
(10621)
图书(9958)
世界(9709)
农村经济(9448)
社会(9412)
财经(9407)
经济研究(9366)
经济问题(9077)
共检索到245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理财  
文章认为,农村社区认同建立在社区居民的互动基础之上,没有一定的互动不可能形成社区认同,并且社区认同与这个社区的社会资本相互关联,它促进社区成员的利益趋同,从而增进公共利益。社区认同感越高,社区成员越乐意为社区尽义务和责任,而社区认同感减弱导致社区参与不足,同时,社区参与不足也将进一步削弱人们的社区认同感。此外,社区认同感越强,社区的公共舆论越能规制人们的行为。社区认同跟社区记忆是一种正向关系,社区记忆越强,社区认同也越强。社区认同感的减弱跟社区文化的消解不无关系。社区越开放,越难建立社区认同。总之,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决定了社区认同的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日新  吴剑辉  
通过市场、政府行政干预、非营利组织等要素配置机制的共同作用,形成资源配置的良性机制,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的改善、农村公共品投入的增加、农民道德水平的上升、农村民主管理机制的形成。本文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试图从要素配置的角度,寻求建立新农村建设的理论逻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为径  
2000年后,社会学界关于"农民市民化"主题的研究日益丰富,学者们主要致力于回应两大问题:其一,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关切为何;其二,农民市民化进路何在。文章通过对广东广州城郊K村"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成果调查与文件梳理,试图窥探村庄规划如何通过达标机制、生成机制、发展机制有效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市民化进程,以及其特征与局限性,并由此回应上述两大问题,论证新型现代性、城乡一体化和"人的城市化"对当前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为径  
2000年后,社会学界关于"农民市民化"主题的研究日益丰富,学者们主要致力于回应两大问题:其一,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关切为何;其二,农民市民化进路何在。文章通过对广东广州城郊K村"新农村建设"项目的成果调查与文件梳理,试图窥探村庄规划如何通过达标机制、生成机制、发展机制有效推动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民市民化进程,以及其特征与局限性,并由此回应上述两大问题,论证新型现代性、城乡一体化和"人的城市化"对当前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建分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占用大量土地,引发对建设用地尤其是对耕地的大量需求。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合理的集约和节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新农村建设用地的研究,分析我国新农村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并对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运国  陈和平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建立了一批示范样板,探索了一些建设模式,创建了一些工作机制,村庄的变化越来越大,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寻求解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端锋  
新农村建设业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有必要对新农村建设的各种主张进行冷静的讨论。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有两种主导性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另一种观点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文化建设,是重建农民生活方式。新农村建设并不单单是要促进村庄成员的福利和权利,更是要增强村落社区的社区权力,增强村庄的自主发展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季丽新  南刚志  
政治认同关注的是政治合法性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对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着关键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战略的提出为提高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机会不等于现实,目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农民对党的认同。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党在农村执政权获得途径的认同、行使过程的认同以及执政效果的认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柯用米  
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和繁荣新农村经济,更特别需要强而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农村金融活力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和作用中如何,笔者就此作一些浅层思考。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活力的农村金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晓卫  
一、开拓农村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开拓农村市场的必要性1.我国农村市场人口多、地域广、市场容量大,消费水平比较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有9亿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5%,农村市场地域也非常广阔。而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农民的购买力一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管德卿  
当前我国农村价格政策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调整和完善农村价格政策,必须抓住战略性、协调性、基本性、发展性、致富性等5个要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柳菲  杨锦秀  
加强农民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提升农民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作者根据对四川省平原、丘陵、山地的农民调查所掌握的素材,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培训的需求现状,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敬忠  那鲲鹏  
目前关于新农村建设完成时间的研究,多是从学者的视角出发,缺乏农民视角的探讨。本文以社区为基础,对农民期望的新农村建设的完成时间展开了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八成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可以在20年以内完成。这也要求各地政府在以当地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也要加强在政策上的宣传,不要给农民造成误解,让农民失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常亮  贾金荣  
通过总结在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中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对比分析邻国日本、韩国乡村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农村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新农村建设策略应该是以建立在区域差异性基础上的城市化水平为轴线,通过区域功能分工实现城市功能延续,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境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静  
当前农村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村庄规划。农村"村庄集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对策,它有利于村容的整洁,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等。结合农村自身的特点,合理规划,推进"村庄集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