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22)
2023(18502)
2022(15578)
2021(14595)
2020(12134)
2019(27994)
2018(28083)
2017(53608)
2016(28725)
2015(32731)
2014(32575)
2013(31955)
2012(29026)
2011(26125)
2010(26166)
2009(24042)
2008(23443)
2007(20519)
2006(18220)
2005(15941)
作者
(81266)
(68158)
(67278)
(64250)
(42970)
(32616)
(30504)
(26697)
(25861)
(24024)
(23081)
(22920)
(21441)
(21234)
(20752)
(20737)
(20203)
(20030)
(19510)
(19380)
(16765)
(16585)
(16374)
(15682)
(15154)
(15143)
(15110)
(14924)
(13656)
(13352)
学科
(116244)
经济(116079)
(86747)
管理(83526)
(64543)
企业(64543)
(52774)
方法(49500)
数学(43222)
数学方法(42628)
农业(35061)
(31246)
中国(31011)
业经(30804)
(26458)
地方(25074)
(22168)
(19860)
贸易(19851)
(19305)
(18526)
(18438)
理论(18398)
技术(18364)
财务(18356)
财务管理(18313)
(17946)
银行(17906)
环境(17637)
企业财务(17324)
机构
学院(404640)
大学(402887)
(162360)
管理(161639)
经济(158789)
理学(140399)
理学院(138944)
管理学(136477)
管理学院(135741)
研究(131629)
中国(100057)
(84527)
科学(80155)
(77033)
(74740)
(64286)
业大(63535)
中心(62128)
(60350)
财经(59177)
农业(58773)
研究所(58198)
(54003)
(53167)
师范(52713)
北京(52590)
(48112)
经济学(48112)
(47554)
财经大学(43890)
基金
项目(279194)
科学(220420)
研究(208286)
基金(202404)
(175035)
国家(173491)
科学基金(150151)
社会(131796)
社会科(124576)
社会科学(124542)
(109873)
基金项目(107590)
自然(96057)
教育(95612)
自然科(93778)
自然科学(93756)
自然科学基金(92056)
(91241)
编号(86759)
资助(81892)
成果(69822)
重点(61930)
(61902)
(59891)
课题(58907)
(58175)
(54374)
创新(54266)
国家社会(54108)
教育部(53288)
期刊
(181905)
经济(181905)
研究(118132)
中国(82440)
(77382)
学报(62257)
科学(57769)
(57290)
管理(56990)
农业(52533)
大学(49198)
教育(46971)
学学(46371)
(37319)
金融(37319)
技术(36307)
业经(34841)
财经(28269)
经济研究(26380)
(24901)
问题(24761)
(24109)
(20959)
图书(20338)
科技(19353)
理论(18941)
技术经济(18762)
现代(18164)
世界(17508)
资源(17333)
共检索到596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崔凤军  姜亦炜  
建构中国乡村的治理新机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考察德清县乡贤参事会的政治制度安排与开放式协商运作机制,还原了乡贤参事会得以存在的政治文化基因:道德文化形塑现代公民气质,文化礼堂构筑"公共领域",游子情节力促权威回归,自治文化王权止于县政。进而分析了乡贤参事会运作中应该处理好的三对关系:乡贤治村与村民自治,传统伦理与现代治理,精英式协商与大众式协商。最后提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乡贤参事会的运行机制,规制乡贤参事会的行动权力边界,以乡贤参事会带动社会个体民主意识和能力提升,增强乡贤参事过程中精英与大众的互动性,通过塑造乡贤文化保育乡村精英等几点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春敏  张领  
传统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面临着村组组织的效力式微、乡村精英的大量流失及农民的低组织化状态等诸多困境,阻碍着民族地区乡村自我整合和有效治理。黔东Y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通过充分挖掘当地治理资源,成功探索建设了乡贤参事会这一重要农民组织载体。依据文化基因、制度基础、利益理性和精英再造等方面对乡贤会的运行逻辑分析显示,其具有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经济振兴、培育农村社会资本、优化村级治理体系和实现村级民主治理等多重价值,这种探索对于实现民族地区农民再组织化,实现乡村社会有效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而要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组织化水平,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明确角色定位,在提升农村组织化的内生动力方面进行路径完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敏  
基于广东清远市九龙镇乡贤理事会治村实践的考察发现:在传统宗族文化浓厚的若干自然村落,其乡贤理事会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组织,通过"长老(村长)+房头"的组织架构、"私对私"的集体行动逻辑以及民主治理机制,有效地激活了"有主体"的村民自治,从而为完善基层治理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郭夏娟  秦晓敏  
近年,乡贤参事会在乡村"三治一体"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学界引起争论,其中不乏质疑之声。本文运用道德治理、协商民主与理想观察者理论,以浙江省德清县的乡贤参事会为例,分析其在"三治一体"结构中处于何种地位。研究发现,民间自主产生的乡贤参事会具有"理想观察者"的中立与公正特征,因此可以发挥协商民主的道德谈商与调控功能;其运行机制依赖于道德主体的自主调控,在"三治一体"治理结构中具有核心地位;因此,乡贤参事会作为道德协商主体,对化解基层社会治理失灵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实践。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云  
基层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不同于中农治村、能人治村、富人治村等,乡贤治村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重构了双轨治理的结构和机制,既能够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也能够嵌入乡村社会激活乡村社会内生性活力。通过考察赣南农村的乡贤治村实践,探讨了乡贤治村的制度建设与实践机制。研究发现,村庄熟人社会是乡贤主体角色与乡村治理相适应的内部调适器,以乡贤为首的村庄精英群体结构再生产在村庄治理中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激活乡村社会内部资源。村庄内生需求与乡贤组织建设是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关键因素,村庄公共事务是新时代乡贤参与基层事务的载体,政府积极引导乡贤组织自我建设保证了乡贤治村的正规性和规范性。乡贤参与基层治理是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婉飞  单文君  
在描述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德清县乡村旅游为例,总结其乡村旅游类型和经营模式,并通过市场调查和德清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访谈分析,得出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产品、模式、营销三方面进行产业提升,同时指出发展乡村分时度假、创建乡村旅游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是实现三方面提升的关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志成  
当下乡村治理存在三个主要难题,第一,成年村民缺乏教育;第二,干群关系良性发展出现障碍;第三,村民公共理念有待形成。在中国古代,乡贤所发挥着三个主要乡治作用,教化乡村居民、促进邻里和谐、疏通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在当代的乡村治理中,应该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可以让乡贤发展宗族祠堂建设,推动乡村孝道文化的提升,发挥移风易俗的教化功用;可以在各乡确立文化委员会,让乡贤以顾问形式进入文化委员会,有效化解农村治理矛盾,明确他们对乡治的引导作用;可以让乡贤成为联系地方党员与民众的纽带,辅助协商民主运行。以史为鉴,在当代的乡村治理中,乡贤仍然可以发挥教化、调和与协商的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玥   张睿恬   秦梓格   陈清政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浙江德清县“整体智治”理念引领的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通过Topsis模型分析其在浙江省域内的横向比较优势与实际水平,并总结出其在人才、资金、机制及具体举措等方面的典型实践与经验。结合德清县各村庄特色对其乡村产业(如旅游业、观光农业等)数字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后,本文认为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乡村发展,同时,基于我国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共通性,为促进全国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康  廖祖君  
本研究用生计框架理论分析了农村空心化情况下农村生计资本的脆弱性,回顾了乡贤对农村生计资本的影响。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文中分析了"乡贤返乡哺农"的背景和措施,以及乡贤返乡对增强农村生计资本、构建农村社区建设长效机制的积极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蕾  赵金成  何晓玲  孟广芹  
总结了浙江省德清县以发展现代林业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工业化模式发展效益林业,农户组织化,商品品牌化,生产园区化,产品标准化,营销专业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得到如下启示:正确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推动林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祥  胡银根  张亦弛  虞加林  张豪  
[目的]识别与量化宅基地多功能,分析宅基地功能间权衡与协同关系,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功能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要素和结构识别宅基地多功能,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宅基地功能值,综合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生产可能性边界(PPF)度量和分析宅基地功能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1)德清县的宅基地以社会、生态功能为主,经济、文化功能为辅,不同类型村庄的宅基地多功能表现有差异:相较于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和搬迁撤并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各项功能具有明显优势。(2)德清县的宅基地生态、社会功能间呈中度协同关系,经济、社会功能间呈中度权衡关系,经济、生态功能间呈弱权衡关系,宅基地功能权衡强度在不同类型村庄显现差异:搬迁撤并类的经济、社会功能间权衡强度最大,特色保护类的经济、生态功能间权衡强度最小。[结论]宅基地功能间存在显著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未来应结合不同类型村庄的发展目标制定差异化的功能优化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开勇  谢寒  张建  
自2005年来,新农村建设已实施了10个年头,取得了成绩,但同时农村也出现了空心化、空壳化现象。本文通过背景分析,选取乡贤作为研究切入,在对乡贤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调研数据统计分析,描述了当今乡贤现状,归纳出目前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等4点结论。为支持结论,多角度分析了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并提出培育与开发乡贤的路径,以期在乡贤的影响下,促进新农村建设尽快实现预期目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与经济迎来蓬勃发展,信息化和现代化推进让城市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提升,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但相较于城镇区域,农村地区社区治理发展相对薄弱,存在基层党建不足、农村机构组织化程度较低、社区组织发展不完全、社区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等普遍问题,影响我国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其中,农村社区协商治理作为当下热门的新型乡村社区治理机制,能够兼顾整合多重利益方,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得到了大力推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学界也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探索的研究书籍和专项论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卓燃  曲政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发展乡村经济,推动乡村建设的新生力量,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面临着动力乏力、保障缺失、制度空白、环境制约等困境。鼓励和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必须创新工作新机制:以乡愁为纽带,凝聚新乡贤;创新生活保障机制,便利新乡贤;渲染社会风气,认同新乡贤;创新制度保障机制,激励新乡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兴宇  季中扬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近年来由地方探索推行的农村网格化管理实践成为疏解基层乡村社会治理困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的"网格化",这一治理方式有助于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但在当下部分农村社区还面临着"网格乏力""格网不畅""格中缺人"等诸多新问题。目前中国农村网格化实践理念出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甚至是"治理"的新趋势演变,新乡贤群体逐渐成为嵌入农村网格化管理的一股潜在力量。通过挖掘中国乡村社会"礼俗互动"的文化逻辑和运作传统,充分发挥新乡贤在基层乡村"德治"环节中的关键衔接功能,有效打通农村网格化管理的"下情上达"渠道,能够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增强乡村治理能力,推动新乡贤的"德治"优势转化为基层乡村社会"网格"治理效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