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6)
2023(9871)
2022(7782)
2021(7304)
2020(5720)
2019(12962)
2018(13198)
2017(24505)
2016(13909)
2015(15850)
2014(16342)
2013(15856)
2012(14623)
2011(13313)
2010(13859)
2009(12836)
2008(13133)
2007(12345)
2006(11468)
2005(10583)
作者
(41605)
(35283)
(34657)
(33093)
(22034)
(16799)
(15680)
(13531)
(13437)
(12777)
(12171)
(11780)
(11373)
(11082)
(10939)
(10536)
(10503)
(10172)
(10139)
(10040)
(9091)
(8760)
(8640)
(8460)
(8211)
(7954)
(7830)
(7821)
(7291)
(7220)
学科
(56808)
经济(56718)
(49405)
(44428)
管理(33755)
农业(32996)
(24034)
企业(24034)
业经(21584)
中国(17949)
方法(15350)
(14287)
地方(13672)
(13072)
(12932)
农业经济(12514)
(12429)
数学(11885)
数学方法(11616)
发展(11225)
(11201)
(10268)
(10183)
(10067)
银行(10038)
理论(10008)
(9590)
(9582)
农村(9557)
(9501)
机构
学院(205831)
大学(199638)
(78901)
经济(76894)
管理(72921)
研究(71908)
理学(61401)
理学院(60686)
管理学(59397)
管理学院(59052)
中国(57742)
(56418)
科学(44960)
(43218)
农业(42776)
(38098)
(36716)
业大(36696)
(35737)
中心(34383)
研究所(33982)
(30477)
师范(30188)
(28236)
财经(27723)
北京(27003)
(26443)
农业大学(26199)
(24888)
(24441)
基金
项目(126705)
科学(98533)
研究(98128)
基金(88333)
(76872)
国家(76016)
科学基金(63699)
社会(60276)
社会科(56209)
社会科学(56193)
(52430)
基金项目(46787)
教育(44435)
编号(43753)
(42450)
自然(39006)
自然科(37999)
自然科学(37988)
自然科学基金(37283)
成果(36838)
资助(34566)
(31923)
课题(30402)
(29415)
重点(28754)
(27381)
(25824)
(25792)
(24977)
(24318)
期刊
(106233)
经济(106233)
(62708)
研究(61965)
中国(50723)
农业(42222)
学报(34397)
科学(31941)
教育(28724)
(27934)
大学(26826)
学学(25088)
业经(24403)
管理(24288)
(24009)
金融(24009)
(19321)
技术(18067)
问题(15576)
农业经济(15135)
农村(15086)
(15086)
(14105)
财经(13153)
经济研究(12677)
世界(12094)
(11368)
图书(11185)
经济问题(11039)
资源(10533)
共检索到331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马良灿  
作为村落共同体存续和发展的灵魂,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具有地方性、自发性、自主性、非正式性、公共性和总体性等多重属性,是农村社会建设的组织保障。在市场化和乡村制度变迁的巨大冲击下,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遭遇了"内卷化"过程,表现为:生存空间被挤压、总体性功能衰竭、自主性消解和社区公共性衰落等。修复和重建农村社区内生性组织,重塑内生性组织公共性,是新时期推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种修复与重建,既需要国家的制度保护与社会工作者的积极介入,更应尊重和维护村落共同体的社区自觉性和自主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温雪  
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战略部署,也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要目标。随着扶贫工作的稳步推进,整体扶贫工作已经变得更加精细化和复杂化,同时也造成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内卷化"问题显现。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问题的症结,给予科学的优化和指导,是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去"内卷化"研究重点,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农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实现扶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锋  
农村税费改革后,项目制逐渐成为向农村地区转移支付的主要形式,然而,这种超越科层制的供给方式却遭遇了"内卷化"的现实困境——项目投入的数量和密度持续增长而供给的效能却一直难以提高。项目承载的公共产品经常无法满足农民的切实需求,农民对"需求外"的产品也表现出无奈和抵触的情绪。供求偏离的结构性失衡不仅降低了转移支付资金的运作效能,也极大地消解了乡村建设与治理的效果。在项目制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健全村民表达集体偏好的公共选择机制、完善项目链上各主体的统筹协调机制、创新项目资金多元组合的运作机制、构建农民体验主导的多维评估机制是使项目走出"内卷化"困境的现实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冠军  
在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过程中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当前社会管理在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着"内卷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出现组织机构变得精细、功能变得片面和人员更具行政化的问题,这些"内卷化"使得旧机制得到复兴,公共权益也被异化。对此笔者分析了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内卷化",并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治理对策:根据国情创设新的社会管理模式,重新塑造社会管理创新的正确价值取向,让负责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变得多元化,开通更多的供居民传达社会管理创新需求的渠道,改变对相关部门和主要负责人的考核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司金銮  克己  朱琴华  
随着人口激增、资源高耗和环境破坏的加剧,GDP核算体系已不能正确反映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进步程度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正确界定生态GDP的内涵是实施中国农村生态GDP核算的逻辑基础。本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探讨了生态GDP内涵,提出生态GDP核算是以GDP核算为基础的一个净值指标的流量核算;进而结合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统计实际情况,研究中国农村生态GDP的两个调整值核算问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大松  资源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了社区特征对农村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在同一社区内聚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交往,但其"跨层"效应强化了"业主身份"对社会交往的正向影响,同时削弱了"社会排斥"的负面影响;流入地经济发展会拉大城乡居民间的社会距离,不利于流动人口社会交往,但其"跨层"效应对从事低端职业的流动人口社会交往有积极影响;社区活动和社区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不仅有直接促进作用,还通过强化"业主身份"效应和削弱交往中的年龄劣势,间接地促进了社会交往。应通过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质量,改善社区交往环境、加强社区治理等措施降低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内卷风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天雪  黄丹  
当前农村教育在二元结构下形成了城乡割裂的思维定势,农村教育陷入了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状态。农村教育内卷化可分为内生型内卷化和外铄型内卷化,其形成原因既有历史传统、地域环境、资源配置、政策惠顾等,也有自身愿景、目标与能力等原因。农村教育"去内卷化"要利用城镇化来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以目标管理来形成农村教育发展共同愿景,以农村组织来放大农民的话语权,以多元教育目的来避免农村教育目标的复制,以去精英教育寻租来对城乡教育再平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坚  
内卷化理论为农村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我国农村教育长期以来在功能发挥、目标定位、改革方式及观念文化层面延续着内卷化的机制,这是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并使之愈演愈烈的更隐蔽的因素。在推进农村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注意由内卷化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涨宝  狄金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艳华  彭玉旺  
农民专业合作化组织"内卷化"是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为克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卷化",必须引导合作社建立规范的内部治理机构,协调好民主与集中、委托代理两大关系。政府要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和引导,使其规范化运行,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卓  詹琳  
随着城镇化加速发展,包括土地在内的要素在城乡间流动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开始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和集体资产清算、确权进程的不同是影响集体资产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对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现状,笔者发现,造成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差异的制度原因是集体资产缺乏清算和确权,以及管理主体混乱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孔翔  宋志贤  
城郊开发区周边新建社区作为失地农民和外来人口混居的空间,普遍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无法有效形成情感、利益共同体,陷入内卷化困境。基于这类社区的形成机制,结合对昆山开发区周边蓬曦社区的实地调查,分析了这类社区陷入内卷化的原因、表现和优化路径。结果显示,开发区的快速建设消解了原有乡村社区,造成了本地居民在征地拆迁中的利益格局调整;外地人的不断涌入,使新建社区的利益矛盾复杂化,而且存在矛盾不断复制、延伸的倾向,威胁社区和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勉  
当前我国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和财政支持,本文选取桂东南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玉林市的八个村的实际情况,试图寻找一种可普遍适用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以实现对社区的有效治理,以期该研究成果能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富民强国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大鹏  吕晓娟  
财产制度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确立和完善的核心。从财产构成来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质上存在以土地所有权等资源性资产为基础和以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为基础的两类不同形态。资产“三分法”意味着集体经济组织对不同财产享有不同权利。兼顾集体经济组织公有制财产的所有者和财产经营管理者双重身份,需要区分不同的财产类型赋予经营性资产等以债务清偿能力,并防止滥用财产权利损害集体成员利益。集体财产收益分配关系确立的核心是集体成员资格的明确界定,复合型的成员资格界定规则符合法律逻辑和现实需求。股份化的收益分配关系不利于成员参与,应当完善按股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大鹏  吕晓娟  
财产制度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确立和完善的核心。从财产构成来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质上存在以土地所有权等资源性资产为基础和以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财产为基础的两类不同形态。资产“三分法”意味着集体经济组织对不同财产享有不同权利。兼顾集体经济组织公有制财产的所有者和财产经营管理者双重身份,需要区分不同的财产类型赋予经营性资产等以债务清偿能力,并防止滥用财产权利损害集体成员利益。集体财产收益分配关系确立的核心是集体成员资格的明确界定,复合型的成员资格界定规则符合法律逻辑和现实需求。股份化的收益分配关系不利于成员参与,应当完善按股分配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