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4)
2023(7831)
2022(6541)
2021(6079)
2020(4899)
2019(10757)
2018(10726)
2017(20289)
2016(11120)
2015(12093)
2014(11988)
2013(11978)
2012(10830)
2011(9890)
2010(10102)
2009(9615)
2008(9724)
2007(8990)
2006(8223)
2005(7509)
作者
(30682)
(26662)
(25862)
(24714)
(16339)
(12697)
(11612)
(10035)
(10033)
(9326)
(9038)
(8680)
(8303)
(8226)
(8190)
(7861)
(7745)
(7516)
(7411)
(7393)
(6562)
(6482)
(6306)
(6185)
(5955)
(5937)
(5901)
(5721)
(5314)
(5223)
学科
(48723)
(47268)
经济(47176)
(42593)
农业(32500)
管理(31965)
(21869)
企业(21869)
业经(18696)
(16338)
中国(13633)
(13150)
方法(12494)
农业经济(12346)
(11679)
数学(10945)
数学方法(10857)
(10399)
人口(9763)
地方(9750)
(9524)
农村(9502)
发展(8979)
(8974)
(8692)
体制(8665)
(8323)
银行(8317)
土地(8224)
(7983)
机构
学院(160345)
大学(155170)
(70766)
经济(69301)
管理(61608)
研究(55089)
理学(53004)
理学院(52524)
管理学(51854)
管理学院(51569)
(47546)
中国(44621)
农业(35672)
(33250)
(31776)
科学(30472)
业大(29697)
(27581)
中心(26777)
(25756)
财经(25012)
研究所(24321)
(22619)
农业大学(21964)
经济学(20692)
(19970)
经济管理(19939)
(19714)
(19518)
师范(19367)
基金
项目(104608)
科学(83539)
研究(81693)
基金(76600)
(65622)
国家(64906)
科学基金(56094)
社会(54567)
社会科(51170)
社会科学(51160)
(42251)
基金项目(41021)
教育(35321)
编号(34660)
(33677)
自然(33132)
自然科(32316)
自然科学(32311)
自然科学基金(31771)
资助(28917)
(28686)
成果(27932)
(27454)
(24163)
(23867)
课题(23088)
重点(22984)
国家社会(22921)
(21992)
(21910)
期刊
(89317)
经济(89317)
(55635)
研究(48297)
中国(39275)
农业(37619)
(25626)
科学(23914)
学报(23512)
业经(21441)
大学(19877)
(19837)
金融(19837)
学学(19267)
管理(19089)
(16477)
农业经济(14690)
农村(14463)
(14463)
教育(13603)
问题(13097)
技术(12488)
财经(12465)
(10936)
(10597)
经济研究(10524)
世界(10467)
经济问题(9686)
农村经济(9479)
社会(9417)
共检索到251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希哲,戴星翼  
在中国农村目前的发展水平下,育龄夫妇作出生育决策的最直接的社会环境是农村社区(乡、村)。社区由于其中介地位,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以及综合功能而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1990年下半年对江苏太仓、河南社旗和湖南武岗三个县的五个村进行了实地调查。以问卷形式调查农民家庭1076户,作非问卷深入调查300多小时。本文主要利用调查所获资料探讨社区因素对农村人口控制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永平  
我国农村人口问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引人注目。以1944年为转折点,我国人口出生率在持续下降之后,出乎寻常地开始弹性回升。“一胎政策”在农村受到挑战后,政府对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从80年代初的“提倡一胎”,调整到1982年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彭希哲,戴星翼  
多胎生育是中国农村人口控制的主要难点,而人们对老年生活的担忧则被普遍认为是多胎生育的最主要动因之一。 1990年夏秋,我们在江苏太仓县、湖南武冈县和河南社旗县的5个村进行了生育率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正兰  
刘宇等在《农村改革》第1期上撰文认为,近几年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率下降,“个别地方计划生育率只有34%,人口发展处于失控或半失控状态。其原因可以概括为:(1)繁殖生育能力的自然性,一方面是优越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旺盛的生育遗传基因,造成了我国农村人口繁殖机能的良性遗传。 (2)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传统的生育观念为“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至今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宝树,王桂新  
大城市郊区的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人口控制是密切相关的。对上海这样一个中心城人口高度密集,郊区农业人口密度也很高的特大城市来说,尤其是如此。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搞好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郊区农业人口以“离土不离乡”为主要方式,就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对于避免农村人口盲目流向城市,控制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是有利的。但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项金安  
人所共知,天下第一难的工作莫过于农村的计划生育。难在哪里?困难之一就是村一级缺乏工作网络。广大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由过去的集体生产改变为一家一户的生产。象以往那样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农民家庭的生产和生育行为愈来愈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在有些工作后进的地方,一时出现了乡干部不下队,群众不开会的局面,致使党和政府的许多政策贯彻落实不到群众中去,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振营  
从70年代初开始,我国利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卓越的宣传教育,在全国范围广泛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使总和生育率由1950年的5.813下降到1989年的2.25、成绩为世人瞩目。十四大以后,我国全面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使过去高度依赖行政手段的部门和领域在新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何承金,陈彩霞,邵晓梅  
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农村人口生育率居高不下,人口控制举步维艰,形成了人口多─经济落后─生育率高─人口多的怪圈。本文以川、黔、桂、陕为代表,通过对四省区人口控制和老年供养现状的研究,认为人口控制应从社会养老保障入手,实行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承担的养老体制,从而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降低生育率,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远  
本文根据我国24县社区人口控制网络试点的实践,总结了社区发展与人口控制如何才能很好结合在一起的若干成功经验,包括引导妇女对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的参与,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重视提高生活质量,加强教育培训,推动群众参与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推进地方性制度安排的创新和扩散,实行各部门的综合管理与齐抓共管,强调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社区资源等方面。其核心在于通过社区建设改变群众生活的风险环境,并形成应对生活风险的制度化和社会化规避手段。对人口控制社区行动实践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对人口控制工作的未来发展将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郝麦收,曹亚光  
目前,农村人口控制存在两大困难:原来的人口控制目标难实现,农民对某些人口控制方法难接受。怎样扭转这种局面,使人口控制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就需要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指引下,创立一种控制我国农村人口增长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就是农村人口生育、生产、生活、生态综合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吴忠,本刊编辑部  
1990年11月12日至15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农村人口问题学术讨论会在无锡举行。来自全国40多个人口研究机构和计划生育部门的6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向大会提交专题讨论论文49篇,交流论文15篇。开幕式上,国家教委阚延河代表社科司和国际司向大会致词;无锡市计生委主任周爱珍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无锡市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中国人口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怀宇,董式珪  
我国是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农村人口。 七十年代初以来,我国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短短的十余年间,人口每年净增数从2,500多万下降为1,100多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95‰,下降为1980年的12‰。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一套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管理制度,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必亮  
本文通过来自一个村庄的案例分析 ,说明了农民在当代社会变迁与转型过程中是如何利用“关系”这样的非正式制度而实施其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的。这项研究表明 ,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 ,像“关系”之类的传统因素往往能够起到作为功能性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由此引申出的政策含义要点在于 ,在目前处于社会大变革与大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我们应该将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使两者密切配合、相互补充 ,共同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陆铭  
未来中国的严峻挑战是城市部门是否能够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特别是服务业岗位,从而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使得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直至80%以上的水平。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劳动力总量的枯竭,而是未来城市是否具有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如果城市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断上升,带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就必然会在农村出现人口减少。而在当下,一种表现就是空心村的出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天琪,叶振东  
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力迅速地发展,中国经济逐渐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加剧,迅速汇集成一股汹涌的浪潮。同时,这一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也给他们自身的生育行为带来了重大影响。现实需要理论及实际部门探究这一崭新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农村人口流动的生育效应。所论及的农村人口流动,是指不变更户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