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3)
2023(13736)
2022(11872)
2021(11180)
2020(9415)
2019(21572)
2018(21581)
2017(40846)
2016(22911)
2015(26265)
2014(26824)
2013(26462)
2012(24828)
2011(22485)
2010(23190)
2009(21807)
2008(22335)
2007(20972)
2006(18679)
2005(17127)
作者
(68134)
(57537)
(57351)
(54803)
(36167)
(27659)
(26091)
(22447)
(21624)
(20841)
(19589)
(19432)
(18339)
(18046)
(18022)
(17715)
(17592)
(16775)
(16740)
(16660)
(14600)
(14394)
(14089)
(13256)
(13157)
(12920)
(12903)
(12733)
(11834)
(11666)
学科
(93726)
经济(93596)
(70422)
管理(66342)
(51320)
(49117)
企业(49117)
方法(36786)
农业(33933)
数学(31516)
数学方法(31019)
(26897)
业经(26246)
中国(25486)
(24911)
(19640)
地方(19233)
(17428)
贸易(17418)
(16952)
(16814)
(16658)
银行(16621)
(15798)
(15723)
财务(15668)
财务管理(15607)
理论(15370)
(14846)
金融(14841)
机构
学院(336794)
大学(332006)
(134043)
经济(130821)
管理(123208)
研究(113572)
理学(104143)
理学院(102951)
管理学(100936)
管理学院(100324)
中国(90372)
(73934)
(70812)
科学(70205)
(66310)
(59586)
农业(56893)
(55718)
中心(54542)
业大(54518)
研究所(52981)
财经(50323)
(45099)
(44848)
北京(44721)
师范(44405)
(44195)
(39988)
经济学(39821)
(39633)
基金
项目(209614)
科学(162339)
研究(157126)
基金(147763)
(127951)
国家(126683)
科学基金(107029)
社会(96823)
社会科(91079)
社会科学(91049)
(84908)
基金项目(78025)
教育(72687)
(69567)
编号(67583)
自然(67271)
自然科(65612)
自然科学(65592)
自然科学基金(64395)
资助(60339)
成果(56797)
重点(47225)
课题(46852)
(46252)
(45541)
(42886)
(42047)
(40844)
创新(40091)
科研(39744)
期刊
(163634)
经济(163634)
研究(100651)
中国(76656)
(75833)
学报(55032)
(54555)
农业(50805)
科学(48996)
管理(43007)
大学(42257)
教育(41060)
学学(39743)
(36210)
金融(36210)
业经(31549)
技术(30737)
财经(25171)
(24985)
问题(22711)
经济研究(22704)
(21666)
(20007)
图书(16787)
技术经济(16684)
农村(16493)
(16493)
世界(16474)
理论(16107)
(16082)
共检索到529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志超  杨小锋  
我国农村社保制度构建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值得人们深入探讨的隐性问题:一是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行所积累的基金可能会长期被用于城镇养老保险的费用支出,导致资金再一次从农村大量流失;二是强制性定期缴费和政府政策扶持、农民自愿加入的模式都不适合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三是城乡医疗保险的并轨解决不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其根源不是对农村医疗设施的投入不够,而是农民负担不起医疗费用。为此,农村社保制度的建立任重而道远,制度的构建和推广必须基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基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洋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村级财务呈现新特点和新趋势,对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因此,如何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运作、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管理改革,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陆铭  
自七十年代末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下简称承包制)的广泛实施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大力发展,我国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也迅速提高,同时,农村的隐性失业现象也得以缓解。在我国已有的有关农村隐性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中,基本上将隐性失业等同于剩余劳动力(或称零值劳动力),并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减少农村隐性失业的主要途径,这一做法可以追溯到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研究(Lewis,1954)。毋庸置疑,将隐性失业概念简化为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的确有助于说明象农村剩余劳动人口转移这样的问题,但却无助于说明我国农村制度变迁对隐性失业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春明  
就总体而言,我国还未建成比较完备的农村社会保障基本制度框架,一些重大社会保障项目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至关重要,必须下大力气,从制度的完善、政府的扶持、农民观念的改变等诸多方面入手,齐抓共管,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进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闽钢  郭燕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可持续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愿参与原则下,如何化解逆向选择,稳定和提高参合率成为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过程后,认为在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吸引力的情况下,在自愿和强制之间,寻找隐性强制是化解逆向选择的最佳方法。为此,文章在总结了国外和国内农村医疗卫生实践后,提出了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隐性强制的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祖平  
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如何建立农村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处于“边缘社会保障”阶段,存在着严重缺位的现象,分析了建立农村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建立农村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构想和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成波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扶贫开发政策作为农村反贫困的两项基本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农村低保制度是对扶贫开发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扶贫开发巩固了低保制度的成果。同时它们又有概念、对象、目标和性质等方面的差异。目前,这两项基本的反贫困制度在衔接过程中存在着衔接成本过高,扶贫开发部门难以持续承担农村困难群体的能力发展和部分贫困农民利益受损等问题,因此,应该采取复合型的衔接方式,调整扶贫开发政策以及负所得税来解决衔接中的问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金沛  张兴杰  
以广东省定点残疾人跟踪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关键指标及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发现农村残疾人家庭在生存状况重要指标上均大幅低于对照组。同时还发现,农村残疾人家庭的贫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外界对其的贫困程度存在较严重低估。农村残疾人生活生存状况并未获得趋势性提升,相反,还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结论表明,企图依靠现行社保制度和扶贫济困政策来使农村残疾人家庭摆脱贫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詹诗渊  
我国目前土地他项权利制度不完备,导致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实践中遇到一些问题:"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混淆;流转年限太短,致使受让方不敢投入;受让方主体资格带来的隐忧;耕地使用权不能抵押致受让方难以融资进行规模经营;地面附着物的补偿问题纠纷不断。目前流转中之所以存在上述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我国目前土地他项权利制度尚不完善。我国台湾地区他项权利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主要在物权法和土地法中,包括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抵押权、典权、耕作权、租赁权等七种,堪称细密。其中关于地上权、永佃权、抵押权、耕作权、租赁权的一些规定倘能借鉴,对解决我们目前在农村集体土地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应当有所裨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劲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就医环境,而且也调整了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及医疗服务机构等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本文总结了这一制度在试点地区取得的成绩,探讨了在实际实施中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确实保障农村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障权利,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闫东玲  张再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指在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下,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东兰  刘志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新农村的硬件建设,主要是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新农村的软件建设,主要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组织制度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盼开始从"硬件"转向"软件",渴望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这一方面显示了农民对更高生活的追求,更体现了农民进对社会公平和分享社会进步成果的强烈诉求。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新农村建设题中的应有之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岳永兵  
农村村民实行"一户一宅"制度是现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目的是在延续宅基地分配公平优先原则的同时,遏制宅基地无序扩张和乱占滥用耕地行为。该制度对于保障农民居住权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一户多宅"、超标准占用宅基地现象逐渐增多,由此也引发了各界对"一户一宅"制度的广泛讨论。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宋生瑛  
公共政策是政府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公共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矫正收入分配中的市场失灵。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着整体性制度缺失,这虽然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其主导因素在不同时期却是不同的。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小农经济特征限制了农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而在市场经济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政府公共政策的非中性却成为影响农村社会保障的关键因素。因此,应该从健全农民利益的表达机制和公共政策的动态平衡性等方面入手解决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绚  
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对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造成巨大冲击,为农村不同群体提供经济支撑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刻不容缓。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要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建立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同时要提高管理运营水平,保证农村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与安全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