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7)
- 2023(11706)
- 2022(9680)
- 2021(8988)
- 2020(7247)
- 2019(16220)
- 2018(15858)
- 2017(30012)
- 2016(16600)
- 2015(17901)
- 2014(17582)
- 2013(17426)
- 2012(16264)
- 2011(14694)
- 2010(14946)
- 2009(13710)
- 2008(13625)
- 2007(12486)
- 2006(11194)
- 2005(9677)
- 学科
- 济(69729)
- 经济(69559)
- 农(49724)
- 业(49176)
- 管理(39368)
- 农业(33057)
- 企(29089)
- 企业(29089)
- 方法(25960)
- 业经(22947)
- 数学(21284)
- 数学方法(21057)
- 中国(19695)
- 财(15926)
- 地方(15867)
- 学(15760)
- 制(14895)
- 发(12495)
- 农业经济(12492)
- 贸(12143)
- 贸易(12135)
- 易(11847)
- 体(10770)
- 环境(10197)
- 发展(10170)
- 策(10169)
- 展(10157)
- 银(10107)
- 理论(10080)
- 和(10056)
- 机构
- 学院(237340)
- 大学(233797)
- 济(95284)
- 经济(93432)
- 管理(86624)
- 研究(85873)
- 理学(75774)
- 理学院(74817)
- 管理学(73347)
- 管理学院(72932)
- 农(69165)
- 中国(65043)
- 科学(56765)
- 农业(53510)
- 京(49234)
- 业大(47428)
- 所(45153)
- 研究所(41543)
- 财(40901)
- 中心(39955)
- 江(36926)
- 农业大学(33755)
- 财经(32427)
- 范(32202)
- 师范(31739)
- 省(30150)
- 院(29955)
- 北京(29934)
- 经(29611)
- 州(28645)
- 基金
- 项目(166070)
- 科学(129717)
- 基金(120179)
- 研究(117101)
- 家(108477)
- 国家(107428)
- 科学基金(89841)
- 社会(76521)
- 社会科(71098)
- 社会科学(71072)
- 省(66632)
- 基金项目(64745)
- 自然(58744)
- 自然科(57360)
- 自然科学(57340)
- 自然科学基金(56354)
- 划(55824)
- 教育(52019)
- 编号(47049)
- 资助(46598)
- 重点(38097)
- 农(38006)
- 发(37272)
- 成果(36972)
- 部(36406)
- 创(34438)
- 课题(32456)
- 创新(32235)
- 科研(32100)
- 计划(32017)
- 期刊
- 济(112752)
- 经济(112752)
- 农(73076)
- 研究(64371)
- 中国(50917)
- 农业(49382)
- 学报(48595)
- 科学(42680)
- 大学(36448)
- 学学(34859)
- 财(29041)
- 管理(26558)
- 业经(25502)
- 教育(23206)
- 业(23078)
- 融(23008)
- 金融(23008)
- 技术(17327)
- 版(16317)
- 问题(16215)
- 财经(15694)
- 经济研究(15613)
- 业大(14957)
- 农业经济(14764)
- 农村(14503)
- 村(14503)
- 经(13477)
- 资源(13153)
- 农业大学(13092)
- 世界(12763)
共检索到352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受传统的影响,我们往往把制定制度甚至创立民主看作是政府的事情。但真正的民主是公民自己的创造和自己努力的结果。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则是实现这种创造的前提。目前,由政府推动的村民自治建设存在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乏力,宗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峰 何慧丽
农民的社会阶层不同,利益诉求不同,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态度也有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当前的农民可以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社会阶层:脱农阶层、亦工亦农阶层、在村兼业阶层、规模化经营大户阶层以及一般农业经营者阶层,其中在村兼业阶层和大户阶层农民既有可能是合作社发展中核心社员的主要来源,也有可能成为合作社里的边缘社员,而亦工亦农阶层和一般农业经营者阶层的农民则是合作社中普通社员的基本来源。只有深入理解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及其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机制,才能更好地认识合作社发展的复杂现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中农阶层是中国农村社会中的治理主体阶层,中农阶层成为维系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社会阶层力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农阶层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结构性位置与农村社会阶层的深层结构有关,农村社会阶层关系的区隔化使得数量庞大的中产阶层不仅无法在村庄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中间价值",反而被吸纳进由富人治村与派性格局所形塑的治理结构之中。在富人治村不可逆的结构性背景下,国家的农村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到村庄社会的阶层结构现状,加大对合适的阶层特别是农村中产阶层的扶植力度,以保障农村社会公共建设具有可供倚靠的治理主体阶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娟
农业改革的推进使农业经营者呈现以生产力的分化为基础的阶层重塑,这种重塑对农业经营者和农业经营过程影响深刻。各阶层因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生产目的的不同而产生了异质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其中以大资本为基础、以企业式规模经营为手段、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大规模经营与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其它阶层的需求之间存在本质性冲突,即资本大生产与家庭小生产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具有不可调和性,并且这种冲突由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层面扩展至了社会层面,加剧了阶层间的冲突。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呈现出反映阶层力量结构的重塑趋势,即朝更有利于资源俘获能力更强的大规模经营者的方向重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明 余丽梅 邹小容 沙龙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3),实证考察农村居民社会保险参与对其社会阶层认知的影响。采用OLS和Order-Probit估计结果发现,参加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的自评社会阶层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参加社会医疗保险能通过缓解农村居民就医压力、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等方式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社会阶层认知。分组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满意度是关系到社会保险提升自评社会阶层功能发挥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村民对社会保障满意度低,即便参与社会医疗保险,也无法带来社会阶层认知的明显提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渤 王玉庭 李哲敏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农村住房总体上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农村住房面积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阶层认同,考虑房屋类型、室内环境等条件后的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收入不平等成为调节农村住房能否影响农村居民社会阶层认同的关键变量,截止到2018年,面积更大且更新颖的农村住房更有利于提升高收入群体的社会阶层认同。政府须借此机会完善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制度,探索将常住人口作为农村住房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宣传节约集约的农村住房消费观念。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晓峰 赵祥云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农地规模经营的三个典型案例发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间存在资源禀赋差异,他们为达到资本优势互补,结成了复杂的"吸纳—依附"关系网络,进而重塑了农村社会阶层结构。而这种重塑在农业生产领域规模经营与农业服务领域规模经营两种模式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农业生产领域规模经营模式中,农村社会阶层分化趋势明显加快,中坚农民和普通农户处于弱势地位;而在农业服务领域规模经营模式中,农村能人主要负责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关服务,中坚农民和普通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农业收益由多元主体共享。农业服务领域规模经营模式所产生的阶层重塑样态表明,小规模经营仍有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通过农业服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青 蔡银莺
研究目的:基于对武汉市洪山区两个已拆迁城中村原住民的调研数据,分析拆迁对原住民社会阶层变化的影响,为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城中村治理提供基础资料。研究方法: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在软件LatentGold 4.5中进行客观分层模型和住房分层模型估计,归纳拆迁前后社会客观阶层与住房阶层结构的特征与变化。研究结果:拆迁前社会客观结构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拆迁后中间退休阶层与零工底层群体融合形成新的零工退休阶层,客观社会阶层类别减少,社会分层趋于同质化,阶层分化减弱。拆迁后城中村居民住房的绝对价值均有所提高,住房价值整体的不平等差异减弱,而各个客观阶层内部住房价值的非均衡性均有所增加,阶层间的住房价值差距也随着拆迁而扩大。住房分层与社会客观分层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前者未打破人们原有的社会客观位置而重构社会阶层,但也并未与客观分层表现为完全的一致性,而是不同客观阶层的住房价值分布特征各不相同。研究结论:未来应重视拆迁对城中村居民的住房财产、社会阶层等各方面的影响,针对城中村社会阶层结构的特征探寻规范化、差别化且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拆迁补偿制度,以缓和阶层矛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宏昌 郑玉刚
本文以村民自治的科学内涵为逻辑起点,在简要回顾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比较详尽地论证村民自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当代价值。即村民自治构建了当代中国农村新的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机制,创设了当代中国基层民主新的游戏规则和操作程序,确立了当代中国农村政治文化现代化新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当代中国基层政治文明建设新的逻辑生长点,从而阐明在社会需要中应运而生的村民自治是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发展历程 当代价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甘露
应理性看待我国西部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问题:已实际存在但分化相对不足,适度阶层分化有利于西部农村实现后发赶超。延展阶层分化空间、调整阶层分化瞄准机制、消除阶层分化的制度性障碍是提高西部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广度和深度的必要手段。阶层分化还具有策源性特点,要警惕其过度分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西部农村 阶层分化 模型 影响机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坚成
本文阐述了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迁的基本趋势,分析了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对人才工作的影响与挑战,系统地提出了建立适应当代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人才工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阶层构成变化 人才工作 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娅
本文通过对农村组织化程度偏低,现代组织资源缺乏和自治组织功能萎缩等问题的分析,以及对现代组织建构、组织形态与组织形式关系的探讨,提出农村发展不仅是组织形式的民主,更需要建构现代组织形态。以现代组织形态打造农村组织进而实现村民自治和农村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农村组织 组织形态 组织形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思红
村民自治制度自产生时起 ,一直与农村社会控制联系在一起。一方面 ,农村社会控 制结构的变迁为村民自治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 ,村民自治制度安排又影响了 国家层面上对农村社会的控制 ,表现为控制力弱化的态势。因此 ,“自治”和“控制”成了村 民自治制度安排中的突出矛盾。本文主要就两者互动的内在关系、矛盾冲突的成因以及 协调两者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农村 社会控制 政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思凯 邓泉国
中国农村基层自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创新,实践经验不断丰富,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已经逐渐形成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适度分离而又相互制约的组织结构体系。文章从村民自治的自身资源特质以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大背景出发,重点分析了村民自治组织主体系统的结构与关系,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组织体系的建议,以利于推动农村村民自治和农村各项公共事业与公共服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村民自治组织 结构 关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仝志辉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学术讨论中,有论者指出:没有村民自治,就无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就不算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强调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非常正确的认识。但是,有了这一认识,并不等于就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落实这一认识,完善村民自治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最根本的挑战在于,我们不能仅就发展管理民主来谈村民自治,而是应该用新农村建设的整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