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3)
2023(8494)
2022(6806)
2021(6487)
2020(5051)
2019(11229)
2018(11075)
2017(21823)
2016(11825)
2015(12859)
2014(12843)
2013(12614)
2012(11739)
2011(10844)
2010(11165)
2009(10412)
2008(10180)
2007(9486)
2006(8863)
2005(7797)
作者
(31838)
(27185)
(26695)
(25653)
(17046)
(13045)
(12041)
(10325)
(10265)
(9773)
(9291)
(8855)
(8592)
(8462)
(8448)
(8026)
(7960)
(7905)
(7715)
(7598)
(6721)
(6701)
(6503)
(6473)
(6269)
(6132)
(6129)
(5828)
(5465)
(5458)
学科
(52441)
经济(52291)
(49186)
(40821)
农业(32763)
管理(27942)
(20792)
企业(20792)
业经(20369)
中国(15119)
方法(14846)
地方(13741)
农业经济(12415)
(12389)
(12098)
数学(11421)
数学方法(11238)
(10903)
(10769)
及其(10255)
政策(9698)
(9575)
农村(9556)
方针(9324)
发展(9127)
(9110)
(8910)
贸易(8905)
(8826)
(8825)
机构
学院(167145)
大学(158811)
(73638)
经济(72118)
管理(65280)
研究(58750)
理学(55899)
理学院(55355)
管理学(54564)
管理学院(54240)
中国(47191)
(46767)
农业(34947)
科学(33313)
(32554)
(32540)
业大(29071)
(28933)
中心(28487)
(27702)
研究所(25730)
财经(24329)
(22997)
师范(22883)
(22008)
(21219)
农业大学(21013)
经济管理(20785)
经济学(20517)
(20325)
基金
项目(106725)
研究(85509)
科学(85295)
基金(76481)
(64723)
国家(63962)
社会(56849)
科学基金(55322)
社会科(52377)
社会科学(52360)
(43302)
基金项目(39962)
编号(37618)
教育(37297)
(34756)
自然(32187)
自然科(31404)
自然科学(31399)
自然科学基金(30868)
成果(30854)
资助(29555)
(28465)
(25492)
课题(25251)
(24230)
重点(23328)
(22638)
国家社会(22540)
(22332)
(22214)
期刊
(94825)
经济(94825)
(54302)
研究(51123)
中国(39351)
农业(36777)
科学(23132)
(22683)
业经(22553)
学报(22320)
(22012)
金融(22012)
管理(20315)
教育(19030)
大学(18729)
学学(17870)
(16339)
农业经济(14856)
农村(14578)
(14578)
技术(13646)
问题(13234)
经济研究(12163)
财经(11528)
世界(10775)
(10377)
经济问题(9981)
(9926)
社会(9767)
农村经济(9469)
共检索到265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奇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的纵深推进,乡土中国正由“全耕社会”向“半耕社会”演进。转型期的农村经济社会形态和结构及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解决好新时期的“三农”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现状和特点、影响和趋势,把握好政策方向和重点,尽最大努力减轻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社会转型的“阵痛”,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建富  黄晓赟  
中国农村社会正在由"农耕社会"演进为"农工社会",新农村建设也已成为全社会的行动纲领。基于农村社会的转型,未来农村职业教育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成人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定位多元化,逐步实施农村义务职业教育,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制度逐步健全,区域职业教育体系一体化,注重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海华  王德成  
社会转型是利益结构调整、重构和稀缺资源的再配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机制及组织形式发生着变革。当前,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释放农村资源的潜力,进行科技和制度创新,寻求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资源效益、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平衡,以及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平衡,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汤生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居民生活、人口发展、高等教育等方面的转型或变化,对职业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五统筹"发展战略要求统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公平要求关注农村学生;"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振兴农业职业教育。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娟  汪继承  
从三个不同的视角系统评述了学术界对农村社会生活变迁所形成的几种结论。对农村私有化的研究,学术界都忽略了产权改革在社区中被认可和接受的机制,没有系统讨论这种过程对村庄公共权威发生的影响。对农村精英的研究,需要在三个方面加以拓展。对农村地方政府的研究,得出两点重要启示:其一,农村基层在控制的手段和机制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二,要丰富对地方政权的研究,就必须结合大众的视角。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公齐  
农地使用权转让效率与农村社会转型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文章运用广东省和河南省2011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城市化)背景下的农地使用权转让的价格和理论价格,结果发现,农地使用权转让价格远低于其理论价格。价格扭曲降低了农地使用权转让效率,进而阻碍了我国农村社会转型。因此,需要改革我国政府主导的农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模式,以此解决我国农村社会转型的资金约束和农村社会被动转型的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曲延春  
我国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转型表现出转型的落后性、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的非同步性、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的滞后性等特征。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对于应对社会转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基层政府应转变职能,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云桥  
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对农村家庭造成较大冲击,出现大量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农村家庭功能随之出现了失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如果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解决不好,影响的不仅仅是农村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是试图探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及其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守宝  宋飞  
农村社会转型以土地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为核心,土地流转是农村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和路径,农村社会转型又是土地流转的动力和结果。当前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并没有出现,这阻碍了农村的社会转型。华西村、小岗村等土地集体经营对当前的土地流转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加速土地大规模流转,并辅之以各种配套措施,实现农村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才是社会转型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实际上开始了一个利用自身内部资源引导农村社会转型的过程,其主导模式是农村的工业化和依附于工业化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一阶段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最大特征,是它未能融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良性循环。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成功最终将可能取决于经济结构转换条件下农民的市民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窦凌  
中国的土地改革是在中国现阶段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受到中国社会转型特性的制 约。改革要考虑中国正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特性、农业在转型过程中的地位、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和渐 进性等因素。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光海  
住宅市场需求结构的内在冲突、供给结构的内在矛盾、产品供求的失衡、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及伴随而来的房价虚高,构成当前的住宅市场困境。这种困境,不但造成经济资源的高度积聚,同时扭曲了"第三次分配",进一步恶化了社会转型与发展的环境。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住宅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突显出其社会性和政治性。本文在深入分析住宅市场困境对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和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萧衡锺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在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上,管控人口规模最重要的手段便是配合传统户籍制度所施行的各种配套政策,如社会福利保障、粮食配给等制度。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后,通过确定了要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正式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目标,逐步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并全面推行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整个户籍管理改革累积经验,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作为基本落户条件,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