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5)
- 2023(12569)
- 2022(10586)
- 2021(9788)
- 2020(8029)
- 2019(17888)
- 2018(17868)
- 2017(34215)
- 2016(18387)
- 2015(20755)
- 2014(20348)
- 2013(20237)
- 2012(18404)
- 2011(16657)
- 2010(16565)
- 2009(15545)
- 2008(15307)
- 2007(13735)
- 2006(12349)
- 2005(10962)
- 学科
- 济(73050)
- 经济(72870)
- 业(57393)
- 管理(53701)
- 农(50394)
- 企(37310)
- 企业(37310)
- 农业(33622)
- 业经(24653)
- 方法(23164)
- 财(20857)
- 中国(20614)
- 制(20099)
- 数学(18149)
- 数学方法(17966)
- 地方(16548)
- 体(14375)
- 学(14220)
- 发(13795)
- 农业经济(12602)
- 和(12388)
- 土地(12375)
- 理论(12241)
- 环境(12186)
- 策(11458)
- 银(11434)
- 银行(11411)
- 贸(11019)
- 贸易(11013)
- 务(10960)
- 机构
- 学院(255827)
- 大学(250528)
- 济(103642)
- 经济(101331)
- 管理(98920)
- 研究(85337)
- 理学(84920)
- 理学院(83983)
- 管理学(82740)
- 管理学院(82242)
- 中国(67626)
- 农(58684)
- 京(52947)
- 科学(50967)
- 财(50700)
- 农业(44446)
- 所(42044)
- 业大(41931)
- 中心(41662)
- 江(40590)
- 财经(38647)
- 研究所(37318)
- 经(34935)
- 范(34633)
- 师范(34397)
- 北京(32089)
- 州(32008)
- 经济学(30565)
- 院(30283)
- 省(29324)
- 基金
- 项目(172571)
- 科学(136568)
- 研究(133239)
- 基金(124355)
- 家(106734)
- 国家(105667)
- 科学基金(91313)
- 社会(86895)
- 社会科(81138)
- 社会科学(81117)
- 省(69058)
- 基金项目(66676)
- 教育(59232)
- 编号(57093)
- 划(56196)
- 自然(55425)
- 自然科(53963)
- 自然科学(53947)
- 自然科学基金(52964)
- 资助(47342)
- 成果(46592)
- 制(38876)
- 部(38735)
- 发(38140)
- 重点(38056)
- 课题(37809)
- 创(36144)
- 国家社会(35904)
- 性(34002)
- 创新(33653)
- 期刊
- 济(125989)
- 经济(125989)
- 研究(73927)
- 农(63323)
- 中国(62069)
- 农业(42885)
- 财(40423)
- 学报(38456)
- 科学(36792)
- 管理(31849)
- 大学(30203)
- 学学(28293)
- 教育(27720)
- 业经(26903)
- 融(25494)
- 金融(25494)
- 技术(20258)
- 业(20026)
- 财经(18718)
- 问题(17940)
- 经济研究(16429)
- 经(16116)
- 农村(15314)
- 村(15314)
- 农业经济(15195)
- 资源(15084)
- 图书(14888)
- 版(14884)
- 世界(13021)
- 经济问题(12429)
共检索到394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育全 马雁
目前,农村土地纠纷呈现出利益变动和利益调整的特性,因此,本文认为,应把土地纠纷的良性解决与构建农村社会稳定机制并轨,并在土地合理合法使用中,挖掘新农村建设的公共资源因素,培育运行有效的可持续的社会稳定协调机制。
关键词:
社会稳定机制 土地纠纷 公共资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永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社会。当前,由于农户土地所有权的缺损,农地无法进行有效地流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本文首先分析了完善农地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如何完善的措施,以期达到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目的,并最终构建起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使用权流转 和谐社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克斌
农村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解决这一问题事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农村环境问题相对更为复杂艰巨,政府应重视协调农村经济、环境与社会的矛盾,并要构建制度性环境公共参与平台。
关键词:
农村 生态文明 环境参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素卿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也在急剧积累,特别是在农村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就如何创新改善农村民生与维护社会稳定机制问题进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农村 社会稳定 机制 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静 程钢
农村公共资源网络治理机制,与传统的治理机制相比更加灵活、稳定、适用性强,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从科层治理机制向网络机制转变,是我国农村公共资源治理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其治理机制的基本构架强调政府治理与非政府治理、社会伙伴治理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农村公共资源 网络治理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静 程钢
农村公共资源网络治理机制,与传统的治理机制相比更加灵活、稳定、适用性强,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从科层治理机制向网络机制转变,是我国农村公共资源治理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其治理机制的基本构架强调政府治理与非政府治理、社会伙伴治理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农村公共资源 网络治理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红云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交错混杂,存在较大的社会稳定风险。本文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切入,阐述了我国社会稳定风险的现状,分析了公共财政在防控社会稳定风险方面的功能,并提出了民生保障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和财政监督机制相结合的社会稳定风险防控策略。
关键词:
公共财政 社会稳定风险 防控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胜利
农村利益分化是农村现代化不均衡发展的产物,与农村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农村利益分化既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又可能导致农村社会不稳定。必须通过增进正相关、降低负相关来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鸿
农村稳定是全社会稳定的关键,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稳定有着双向关联,文化建设与农村社会稳定的正相关主要体现为文化建设的减贫效应、社会结构优化效应、社会控制效应、社会心理优化效应和社会化效应等,而文化建设的受益不均衡效应、虚化效应、过度社会动员效应和信息失稳效应又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因此,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我们应寻求抑负扬正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文化 社会稳定 关联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洪生
随着“三农”问题的不断出现 ,农村稳定问题渐渐浮出水面。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农村稳定 ?应该看到 ,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包括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以及多种因素的综合 ,但笔者认为 ,归根结底是政治的。笔者对赣西东边村个案的研究表明 ,农民的相对剥夺感与对党和政府的期望值与信任度等要素共同构成了农村稳定的政治基础。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田柏栋 武泽江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征收和拆迁安置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日渐增多,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着眼点,在明确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机制设计理论,以降低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为目标,以在土地征收中的各相关组织和群体为参与主体,按照"资源有效配置、信息有效利用、激励兼容"3个机制设计标准进行了降低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设计,构建了多方参与的"分析-协商-论证"决策模型,并对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运行过程及应用进行了说明,同时还对这一理论具体运用到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的作用及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士文
大稳定小调整──山东省栖霞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调查徐士文山东省栖霞县是农业大县,农业问题关系着全县的安定与发展。农村集体上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重大。围绕这个问题,县土地局对全县23个乡镇进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炉明
农村社会稳定风险既有原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也有次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直接关乎农村社会稳定发展。首先界定农村社会稳定风险内涵,结合历年来农村群体性事件,基于原生性和次生性的农村社会稳定风险,聚焦风险源形成、风险传递和风险的社会放大等关键环节,深入解剖不同类型农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个阶段生成逻辑脉络。其中,原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大致遵循"内部因素激发—政治权威直接受损—群体行为失序—社会稳定损害"的生成逻辑;而次生性农村社会稳定风险大致遵循"外部因素诱发—政治权威间接受损—群体心理催化—社会稳定损害"的生成逻辑。因此,农村社会稳定风险的精准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应树立整体性思维、全局观念。针对不同类型农村社会稳定风险,需精准识别与精准治理,并运用差异措施进行防范预警和精准施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长子中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事业滞后、基层干群矛盾突出、社会治安不容乐观及由土地引发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等。亟需采取措施,保障农村社会稳定。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改善民生,建立有效的预警防范和调处机制,落实村规民约,尊重和理性面对农民的利益诉求。
关键词:
农村社会 治安 稳定 民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为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针对当前河南农村部分地方存在的上访人数和突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