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9)
2023(8388)
2022(7075)
2021(6771)
2020(5419)
2019(12257)
2018(12084)
2017(24087)
2016(13012)
2015(14188)
2014(14150)
2013(14079)
2012(13157)
2011(12047)
2010(12485)
2009(11657)
2008(11533)
2007(10806)
2006(10033)
2005(8885)
作者
(35892)
(30498)
(30103)
(28926)
(19205)
(14627)
(13583)
(11782)
(11695)
(10941)
(10463)
(9908)
(9647)
(9633)
(9428)
(9086)
(8987)
(8814)
(8800)
(8630)
(7796)
(7593)
(7449)
(7195)
(7034)
(6843)
(6829)
(6600)
(6176)
(6158)
学科
(58173)
经济(58027)
(49366)
(45860)
农业(32840)
管理(32478)
(25966)
企业(25966)
业经(20406)
方法(19381)
中国(16513)
数学(15543)
数学方法(15335)
(14423)
(14158)
地方(13657)
(13135)
农业经济(12418)
(10912)
及其(10503)
(10131)
政策(9776)
(9689)
贸易(9681)
(9608)
农村(9588)
(9500)
(9467)
方针(9371)
发展(9298)
机构
学院(187694)
大学(180833)
(83753)
经济(82066)
管理(73865)
研究(64761)
理学(63714)
理学院(63099)
管理学(62173)
管理学院(61814)
中国(52224)
(49447)
(38127)
农业(37036)
科学(36939)
(36746)
业大(32089)
(32045)
中心(31350)
(30288)
财经(29077)
研究所(28595)
(26360)
(24621)
师范(24450)
经济学(24145)
(23123)
经济管理(23026)
北京(22745)
农业大学(22467)
基金
项目(120156)
科学(96120)
研究(93925)
基金(87340)
(74387)
国家(73564)
科学基金(63681)
社会(62616)
社会科(57954)
社会科学(57935)
(48050)
基金项目(45695)
教育(41415)
编号(40253)
(38847)
自然(38117)
自然科(37199)
自然科学(37193)
自然科学基金(36588)
资助(34976)
成果(33089)
(29677)
(27896)
(27780)
课题(26921)
重点(26461)
国家社会(25066)
(24889)
(24575)
(24256)
期刊
(104481)
经济(104481)
研究(57253)
(56252)
中国(40775)
农业(37917)
(27180)
科学(26879)
学报(26229)
(23964)
金融(23964)
业经(23718)
管理(23265)
大学(21936)
学学(21034)
教育(18785)
(16497)
技术(14966)
农业经济(14937)
问题(14850)
农村(14751)
(14751)
财经(14259)
经济研究(14017)
(12270)
世界(11767)
(11280)
经济问题(10912)
社会(10082)
农村经济(9588)
共检索到292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全生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经过分化和整合,基本形成了七大社会阶层,即管理干部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类白领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农民工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贫弱阶层。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既要解决好普遍性的民生需求和政策要求,还应结合农村社会分层结构,考虑不同社会阶层的民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以此来推进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社会结构的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全生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基本形成了七大社会阶层,即管理干部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类白领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农民工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贫弱阶层。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的城镇化进入加速期,城镇化的不断加速,日益影响到农村社会的阶层结构,造成了农村中间阶层的流失等问题。我们应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优化农村经营环境,鼓励人力资源返乡下乡,从而优化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将农村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美丽家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伟玉  
农村社会分层反映出了农村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这些分层反映出的问题认真对待和解决有利于农村未来更好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全生  
革命时期,党将农村社会分层与革命任务紧密结合,对农村社会分层提出了正确理论,针对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的路线和政策。建国后,党依据有关的农村社会分层理论和政策,进一步推进新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和全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时期,经济分层标准消解,政治分层标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新的分层结构,党的系统性理论和政策没有提出,但仍有不少针对性政策。党关于农村社会分层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成斌,卢福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均质同构的社会结构从根本上被打破,尤其是在较发达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充分。浙江省10个村庄的职业分层、收入分层和消费分层状况表明,农村社会的分化变迁与其非农化水平密切相关,由于非农化水平的差异,当前农村社会的分层呈现出多元化、非均衡性、非充分性等特征。从分层总体结构上看,浙江省农村社会的“橄榄型”阶层结构已经初步形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亨微  林松池  
我国农村养老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根据老人的经济状况、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等的不同将我国农村老年群体分为底、中和高三个层级。分析不同层级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提出满足不同层次农村老年群体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沈亚强、刘丽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1期中撰文,从社会分层视角分析了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的局限性,剖析了社会分层指标在农民教育选择中的作用形式,呈现了农民为子女进行职业教育选择表现出的形态,并提出实现农民子女职业教育选择观念理性回归的路径。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亚强  刘丽  
在社会分层的框架中,不同的教育类型通向不同的职业,从而将受教育者分流到高低不等的社会层级,教育成为个体实现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农民子女一方面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又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对普通教育的偏爱,职业教育成为次要选择。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是要从社会大环境着眼,倡导尊重技能的新型人才观,实现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的转换;二是要增强职业教育自身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实用技能,真正提升他们在用人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向上流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侯麟科  
基于一组大样本数据,本文尝试以家庭为单位,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税改革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背景下农村居民的社会阶层分化情况。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促使农村居民的职业和收入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进而促使社会分层更一步深化;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已经很高,大多数类型的家庭都可以分享劳动力转移的成果;农村社会已经形成了七类特征较为显著的群体,这些群体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近似金字塔形状的社会结构,传统农业家庭和年老贫困家庭成为消除贫困的主要目标。同时,在"人口红利"兑现后农村如何实现进一步发展,需要引起关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曹晶  
在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农村教育由于受到再分配和市场两种机制的双重边缘化,而使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在城乡之间明显失衡。这种失衡状态,强化了教育促进复制式社会流动的功能,而非替代式的社会流动功能。它直接带来的后果是农村教育中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兴起,并进而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的全面受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书龙  
农民工子女教育"两为主"政策的落实难不仅受到执行上的制约,而且还受到国家教育体制和二元社会结构的制约。在"围堵机制"和多方博弈下",两为主"政策下的教育获得成为农民工阶层再生产的重要环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黎姗  李新虎  张国钦  王润  
外来人口是城市常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研究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居住、就业特征和社会经济情况,探索常住人口内部分层现象及其成因,进一步分析人口政策,有助于消弭差异,实现社会融合,合理分配城市空间资源,促进不同社会阶层全面发展,构筑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本文以厦门市为研究区,构建外来人口集中度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和Logistic模型,分析厦门市常住人口的居住分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在厦门市域范围内接近随机分布,具有经济导向性,并与第二产业规模显著相关。在城市核心区显示较强的空间聚集效应,与地价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Logistic模型验证了本地居民与外来居民之间,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单位职务,房屋产权,居住面积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以住房资源分化引起的居住分层最为严重,并影响了外来人口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认同。这种分层会阻滞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应以政策为导向,提高外来人口的居住效用,将外来人口的政策融入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中。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宜航  张朝阳  刘雅南  刘霞辉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跨学科的视角思考我国时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关注社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均证明了包括创业在内的创新在其中的核心作用。而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创新群体形成的职业阶层与其他职业阶层间可能存在差异。这种阶层差异将对创新进而对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创新的增长模型基础上,导入职业阶层因素,利用理论模型解析其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当创新阶层的阶层地位低于与其存在人力资源竞争关系的其他职业阶层时,阶层差异将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且这种负面效应将随创新效率的提升而加剧。而影响职业分层的人才选考制度对经济增长可能产生正反两面的不同效应。本文还尝试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主要结论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向红  
中国在由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社会问题日渐突出。其中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社会分层所显示的社会层级结构不合理状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通过分析影响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要素,力求探索理想化的社会分层模式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并论证推动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继平  
近代湖南乡村社会可以区分为两大阶级、六个社会阶层,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大地主、中小地主、自耕农、佃农、雇农、流民。鸦片战争后湖南地权的集中以及传统外贸商路的改变,使湖南乡村社会的流动呈现向下的趋势,投身营伍、沦为佃农、流入会党成为乡村贫民流动的主流;由于太平天国及其湘军的崛起,由士而仕或由士而绅的现象也得以凸显。从总的特点来看,近代湖南乡村社会的流动显示了传统的特性、向下的趋势和自由流动与结构性流动相结合的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