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4)
2023(7942)
2022(6575)
2021(6239)
2020(5079)
2019(11277)
2018(11532)
2017(21475)
2016(11761)
2015(13237)
2014(13363)
2013(13022)
2012(12013)
2011(10950)
2010(11179)
2009(10414)
2008(10102)
2007(9384)
2006(8444)
2005(7343)
作者
(33493)
(28662)
(28058)
(26651)
(17556)
(13654)
(12713)
(11103)
(10864)
(10059)
(9775)
(9359)
(9008)
(8761)
(8692)
(8576)
(8407)
(8074)
(8018)
(8010)
(7157)
(7075)
(6919)
(6730)
(6559)
(6421)
(6303)
(6163)
(5965)
(5903)
学科
(48452)
(46000)
经济(45837)
(39307)
农业(32387)
管理(24545)
业经(19028)
(15995)
企业(15995)
中国(14393)
方法(13343)
(12652)
农业经济(12360)
地方(11151)
(10267)
(9960)
(9696)
数学(9606)
工作(9533)
(9508)
农村(9489)
数学方法(9476)
服务(9359)
(9115)
发展(8882)
(8870)
理论(8791)
(8392)
建设(8082)
土地(7697)
机构
学院(163384)
大学(157236)
(63769)
经济(62163)
管理(61311)
研究(57380)
理学(52348)
(51882)
理学院(51819)
管理学(50924)
管理学院(50638)
中国(45060)
农业(39314)
科学(35794)
(33171)
业大(32404)
(29479)
(28318)
中心(27951)
(27249)
研究所(26524)
农业大学(24198)
(22657)
师范(22420)
(22032)
财经(21309)
(21141)
北京(20063)
(19716)
(19402)
基金
项目(109673)
研究(85600)
科学(84996)
基金(76356)
(66496)
国家(65711)
科学基金(55126)
社会(54827)
社会科(50259)
社会科学(50244)
(45878)
基金项目(40679)
编号(38754)
教育(37066)
(36522)
自然(32405)
成果(32128)
自然科(31604)
自然科学(31594)
自然科学基金(31036)
(30366)
资助(29109)
课题(25490)
(25354)
重点(23979)
(23650)
(22460)
国家社会(21906)
(21839)
(21723)
期刊
(83440)
经济(83440)
(58845)
研究(45294)
中国(43198)
农业(39741)
学报(29222)
科学(25488)
大学(22895)
学学(21618)
业经(21377)
(20461)
教育(20066)
(17700)
(17246)
金融(17246)
管理(17197)
农业经济(14524)
农村(14138)
(14138)
技术(13410)
图书(11905)
问题(11905)
(11761)
经济研究(10060)
社会(9868)
财经(9795)
世界(9759)
业大(9607)
农村经济(9278)
共检索到258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姚兆余  
社会养老服务的属性决定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发展方向。作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对象的农民,不仅为全社会提供农业类公共产品,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应具有事业性、福利性和普惠性等属性,国家需要以保护和"反哺"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养老服务。现阶段,在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考虑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老人的消费能力,强化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将社会养老服务纳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支撑、社区为依托、社会组织为辅助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雪梅  
养老保险是我国为了保障老年人口进入晚年丧失劳动能力后获得国家以及社会的帮助,实现老有所养而实施的社会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75%,由此看来,解决好农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中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这一重大惠农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的构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娜  苏群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2年的基线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表明:虽然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意愿仍占主要地位,但同时只与配偶同住的占比也较大,而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还是较低。有无配偶对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意愿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家庭人数、经济收入、身体状况等对养老居住地点的选择也有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在考虑养老地点时更多是出于生存的需求,个性化差异需求体现并不明显。基于居住意愿的统计分析,文章提出了构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对其各组成部分所承担的服务内容和支付的方式作了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丽丽   韩梦娟  
由于社会结构和经济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民有着不同的市场化动力和能力,前者导致农民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存在着差异,后者使得农民在就业领域选择上存在着不同,结果是在我国形成了本地务工、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强工弱农以及以夫妻分工为基础的弱工强农等多种家庭劳动力配置形态。因此,家庭劳动力配置方式成为农村养老实践的决定性因素,应根据政策情境、人口构成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针对性强的养老服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龙卓舟  
农村贫困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救济是缓解贫困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农村社会救济却一片空白。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十分复杂 ,且贫困人口数量庞大 ,传统的社会救济模式无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贫困 ,寄希望于在农村建立广泛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是不现实的。在农村 ,基本生产条件的具备是基本生活得以保障的重要内容 ,因而 ,对农村基本生产条件的救济应是农村社会救济不可或缺的内容。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救济问题 ,就必须首先拯救农业 ,对农业实施救济 ,确保农民拥有基本的生产条件。科学的农村社会救济体系应由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构成。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建  
文章通过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分析,指出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的重点应在加强社会养老保障立法、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等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梅  吕晶晶  李歆  
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是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中的短板。本文主张重构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建立以市为中心,省级统筹的农村养老保险服务经办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互联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国经办流程规范统一,实现经办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将行政化经办机制转型为法人化经办机制,推动社会保险主管部门与经办机构的管办分开;构建农村养老保险末端服务机制;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协管员,将其纳入编制,使其工作更专业化、规范化;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服务递送模式,使其更人性化和便捷化;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云英  刘艳斌  
2000年以来国内学者围绕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组织及其体系建设问题展开了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组织及其体系在内涵上属于一体多元的组织网络系统,依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分布不均衡,服务能力低,供求矛盾突出等问题;约束因素是多元、多层次的,包括政府体制、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组织机构自身因素等;改善策略包括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多方协作、多管齐下的运行机制,加强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建设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新民  
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1.6%,已经迈进了老龄化,老年抚养系数不断增大,家庭赡养能力不断弱化,而这种现象在农村表现得更为突出。为解决此问题,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金铠  
解决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是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农村养老方式受到极大挑战,农民养老日益艰难。当前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在内容上既有对传统制度的承袭,又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崭新发展,前者主要包括家庭养老保障、集体保障、自我养老保障三种方式,后者主要包括社区养老保障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两种方式。这五种方式特点决定了各自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及其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不同地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晛昀  刘亚娜  李春  
在人口老龄化、家庭人口规模小型化、单位福利弱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多重背景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已进入以社会化为重要特征的阶段。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新方法、新理念和新机制,既不意味着政府责任垄断,也不意味着政府责任推卸。相反,在公共服务购买过程中,需要将政府的责任贯穿于"购买什么、向谁购买、如何购买、购买效果"的链条中,切实履行其责任,才能保证政府购买行为的有序进行。结合养老服务的特殊性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中的责任框架体系包括:注重维护老年人权利,开展面向需方的服务;培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照红  郭旺  陈树玉  
随着社会转型和人口老龄化发展,我国农村传统养老模式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农业经营风险增加的挑战,而已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因存在保障水平低、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政府责任缺失等问题,因此依据立法先行、明确政府责任、城乡衔接等原则,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进行重建,是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维  刘燕丽  
通过对河南、江西等4省8村的实地调查,发现我国农村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保险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不同养老模式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且各模式之间彼此独立甚至互相排斥。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呈现出明显的"断裂"特征,无法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农村养老危机。研究认为,在结合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老人个体化需求差异的基础上,推动家庭、社区、机构和社会养老保险等不同养老模式有机融合,取长补短,同时有效整合农村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农村老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传承性,建构一个多主体、多层次、多阶段的综合型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危机的主要出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振伟  王翔  张艳  
随着国家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其经办能力不足已经成为该制度的效率"瓶颈"。构建较为完善的经办服务体系、提高制度执行能力是新农保制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有效引导保险公司购买社会保障服务,特别是引导保险机构和农村金融机构等市场微观主体参与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使商业保险更好地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本文从政府购买服务视角出发,应用社会保险资源配置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理论阐述了保险机构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以四川德阳政府购买新农保服务为例论述理论可行性,构建保险机构参与新农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的框架,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水  周延飞  
本文研究剖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度的演变过程,分析了供给主体成分的变化和供给主体现状;借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个多元供给主体的案例来说明供给主体多元化这一趋势。论述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关键是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多元供给主体以及如何明确主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权责关系。研究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来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多元供给主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权责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