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0)
- 2023(12639)
- 2022(11023)
- 2021(10340)
- 2020(8512)
- 2019(19730)
- 2018(19878)
- 2017(38949)
- 2016(20986)
- 2015(23281)
- 2014(23202)
- 2013(23259)
- 2012(21165)
- 2011(19064)
- 2010(19015)
- 2009(17454)
- 2008(16861)
- 2007(14800)
- 2006(13126)
- 2005(11224)
- 学科
- 济(85173)
- 经济(84982)
- 业(64459)
- 管理(53240)
- 农(50343)
- 企(41023)
- 企业(41023)
- 方法(36413)
- 农业(33503)
- 数学(30580)
- 数学方法(30281)
- 业经(25045)
- 中国(22667)
- 地方(18574)
- 财(18225)
- 学(17142)
- 制(16533)
- 贸(14396)
- 贸易(14387)
- 易(13999)
- 理论(13823)
- 和(13506)
- 发(13499)
- 技术(12623)
- 农业经济(12535)
- 环境(12142)
- 策(12042)
- 教育(11466)
- 银(11386)
- 银行(11353)
- 机构
- 学院(291294)
- 大学(289942)
- 管理(120396)
- 济(115938)
- 经济(113333)
- 理学(105244)
- 理学院(104162)
- 管理学(102506)
- 管理学院(101987)
- 研究(95751)
- 中国(71763)
- 农(64427)
- 京(61116)
- 科学(59973)
- 业大(50037)
- 财(49448)
- 农业(49078)
- 所(47243)
- 中心(44832)
- 研究所(43076)
- 江(42160)
- 财经(39784)
- 范(39110)
- 师范(38849)
- 北京(38007)
- 经(36327)
- 州(34251)
- 院(33716)
- 经济管理(33221)
- 经济学(32470)
- 基金
- 项目(204442)
- 科学(160755)
- 研究(153505)
- 基金(147770)
- 家(127458)
- 国家(126254)
- 科学基金(108905)
- 社会(97819)
- 社会科(91548)
- 社会科学(91518)
- 省(80687)
- 基金项目(79700)
- 自然(68961)
- 教育(67907)
- 自然科(67309)
- 自然科学(67298)
- 划(66278)
- 自然科学基金(66097)
- 编号(65281)
- 资助(58883)
- 成果(52337)
- 部(44931)
- 重点(44558)
- 发(44350)
- 课题(42689)
- 创(42144)
- 国家社会(39446)
- 创新(39132)
- 科研(38540)
- 人文(38330)
- 期刊
- 济(132025)
- 经济(132025)
- 研究(82834)
- 农(67463)
- 中国(57175)
- 学报(46789)
- 农业(46108)
- 科学(43452)
- 管理(38304)
- 大学(36380)
- 财(34229)
- 学学(34157)
- 教育(31122)
- 业经(27563)
- 融(25098)
- 金融(25098)
- 技术(23784)
- 业(20622)
- 图书(19172)
- 问题(18362)
- 经济研究(18183)
- 财经(17990)
- 版(15960)
- 经(15217)
- 农业经济(15025)
- 理论(14672)
- 科技(14621)
- 农村(14480)
- 村(14480)
- 技术经济(13871)
共检索到422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雪辉 彭聪
基于国家统计年鉴和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通过构建评估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指标体系,全面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区域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总体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差异显著,在地理分布上自东向西并未呈阶梯状分布。具体看,高供给区域以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直辖市地区为主,农村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表现尤为突出;中供给区域的农村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整体偏低;低供给区域的农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均较低,与其他区域的差距较大。可知,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均衡是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在农村地区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应成为农村老龄政策关注的重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现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乡村的全面振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而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目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落后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通过回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历程、考察发展现状,聚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供给质量、供给效率、供给主体、供给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从“质”“量”协同优化供给、“软”“硬”兼顾匹配需求、“内”“外”发力强化主体、“人”“财”共补夯实保障,四个路径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娟莉
基于涵盖农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电网、通讯、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要素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评价体系,利用2013年的统计数据,综合运用因子法和聚类法,对中国31个省(区、市)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除河南、山东、四川外,农村公共品整体供给水平较低,低于0.61;各省域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差异较大,比如西部地区的四川和云南之间的差距是0.946513;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财政实力、政策、资源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水平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唐娟莉
构建包括生产性、生活性和保障性三大类农村公共品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00—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2000—2013年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3年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整体上呈增长态势,其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等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较高,而公共安全、文化娱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的供给水平较低;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与国家政策有关,反映了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上的行为偏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艳波
一、农村社区及公共产品供给的内涵与特征随着国内外学者对社区这一概念探索研究的不断深入,农村社区对我们来讲已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从社会经济视角出发,指出"农村社区是指在村庄范围内,村民依靠彼此间紧密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属性所形成的生活共同体"。不同于自然村,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自然村,也可以是一个大的自然村划分为几个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邻里关系认同感和亲密感强烈;第二,以村庄为地域依托;第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肖博 刘维忠
通过运用保险精算模型,在对不同系数进行假设的前提下对不同缴费年龄和缴费档次下的新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给替代率进行了测算,然后测算出新疆北疆和南疆地区农民的新农保缴费能力,得出绝大多数新疆地区农村养老金供给替代率偏低的结论,建议政策部门鼓励农民尽早参保、制定与收入相匹配的缴费档次,财政部门加大对新疆贫困地区补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劲松 王征兵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基线调查的数据,从数量和集中程度两个维度研究了宗族结构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基于数量层面,相较于没有宗族而言,两家均衡型的宗族结构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而一家独大型和多家混合型的结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集中程度层面,相较于没有宗族而言,高寡占型的宗族结构对村庄的公共品供给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竞争型和低寡占型结构并未发挥显著作用。另外,宗族数量通过影响当选者意愿进而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宗族集中程度通过影响当选者能力进而作用于农村公共品供给。
关键词:
农村 宗族结构 公共品供给 影响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梅正午 孙玉栋 丁鹏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居民获得感得到了较大提升。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调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获得感之间关系。研究发现:医疗资源与住房保障资源供给对居民获得感有正向的影响;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居民获得感满足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提出:为提高居民获得感,针对不同类型基本公共服务,应对症施策。在教育方面,要突出教育服务的公共性,加大对居民教育需求的识别力度;在医疗卫生服务上,最需要的是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便利性;住房保障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政府应提高其稳定性和连续性。
关键词:
居民获得感 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财政支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张梓煜
农村养老中最大的难题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需要积极探索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新路径。以江西省X贫困县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为案例,研究政府、养老机构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下农村失能老人养老工作的推进,结果表明:协同治理是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路径,其关键在于各治理主体在政府引导下进行资源、技术及制度的协同协作,从而提高治理能力,最终实现经济、健康和社会三方面赋能。
关键词:
农村养老 失能老人 协同治理 医养结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张梓煜
农村养老中最大的难题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需要积极探索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新路径。以江西省X贫困县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为案例,研究政府、养老机构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下农村失能老人养老工作的推进,结果表明:协同治理是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路径,其关键在于各治理主体在政府引导下进行资源、技术及制度的协同协作,从而提高治理能力,最终实现经济、健康和社会三方面赋能。
关键词:
农村养老 失能老人 协同治理 医养结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娟莉 倪永良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相当严重,由此衍生的养老问题将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更加突出和严峻。基于2019年陕西省6个县区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t模型,分析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2.8%的农村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有需求意愿,社会养老服务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3种方式,其中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且区域差异较小;其需求内容意愿最为强烈的是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经济收入和政策法规完善程度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婚姻状况、子女数、家庭规模、代际关系、健康状况、政策重视和宣传力度、生活照料评价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负向影响。因此,需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正确处理好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关系,以农村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社会养老服务内容。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侯俊军 韦小彦 秦萌
基于中国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电工委员会(IEC)与国际电信联盟(ITU)三大国际标准组织为代表的国际标准的全面比较,考量中国国家标准的相对供给水平。结果表明:中国现行国家标准总体上供给较为充足,但仍存在一些供给指数较低的技术领域,且国家标准的供给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鉴此,应结合产业发展的需求,调整国家标准的供给结构与供给指数,以充分发挥标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 供给水平 供给指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辛冲冲 李健 杨春飞
文章通过构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7~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合成单一化指数,刻画各省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图、Dagum基尼系数对其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地区差异及来源进行探析,借助变异系数法、空间杜宾模型和MLE估计法揭示其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均呈稳步上升态势,但全国与中部区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具有多极和两极分化现象,而东部和西部区域则均不存在明显分化现象。(2)总体差异、区域内差异及区域间差异均呈减弱趋势,其中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占比最大,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贡献占比较小。(3)全国整体与三大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差异演变趋势既存在σ收敛特征,也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且都在β收敛中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静
我国以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当前农村急剧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的人口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需求建立了内在的关联性。城镇化建设既形成了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集中表达机制,同时也为传统家庭供给模式向社会化供给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政府主导、家庭先行和多元参与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成为基于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政策部门有必要从筹资、规划、递送、管理等层面推动农村养老模式转型与新模式建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养老服务 供给模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成 王佃利
面对严峻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难题,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手段向农村输入资源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这一价值不应局限于兜底保障功能,更要从激励视角促发村庄养老服务供给自主治理的活力。运用扎根理论,在对山西省日间照料中心的研究中发现,政府以垂直激励来激发村庄治理进而推进村庄养老服务的生产,其中激励感知为差异化的传导中介。整体而言,从激励理论视角揭示了这一情境中的“前台-后台”作用机制。垂直激励为村庄治理开启了引擎,并键入了制度生成,但也存在难以触达村域治理主体心理层面与激励感知窄化两重约束。因此,应当注重通过垂直激励引导村庄内生激励生成而非仅仅作用于激励感知层面,注重对村庄能人认知观念和村级党组织进行非物质激励的构建,以及开发整体性的差异化激励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