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02)
- 2023(17274)
- 2022(14524)
- 2021(13718)
- 2020(11581)
- 2019(26563)
- 2018(26458)
- 2017(50889)
- 2016(27532)
- 2015(31288)
- 2014(30866)
- 2013(30278)
- 2012(27805)
- 2011(24854)
- 2010(25230)
- 2009(23613)
- 2008(23560)
- 2007(21293)
- 2006(18407)
- 2005(16022)
- 学科
- 济(116448)
- 经济(116245)
- 业(86894)
- 管理(78199)
- 企(64094)
- 企业(64094)
- 方法(56425)
- 农(51784)
- 数学(49520)
- 数学方法(48780)
- 农业(34357)
- 财(31920)
- 中国(31420)
- 业经(29867)
- 制(23401)
- 地方(21832)
- 技术(20571)
- 学(20319)
- 理论(20136)
- 贸(19975)
- 贸易(19963)
- 银(19470)
- 银行(19441)
- 易(19421)
- 务(18619)
- 财务(18554)
- 财务管理(18507)
- 行(18423)
- 融(17745)
- 金融(17741)
- 机构
- 学院(389446)
- 大学(384663)
- 济(160497)
- 经济(157229)
- 管理(154476)
- 理学(133585)
- 理学院(132261)
- 管理学(129752)
- 管理学院(129033)
- 研究(121869)
- 中国(98088)
- 京(78908)
- 财(74766)
- 农(74539)
- 科学(73571)
- 所(59977)
- 中心(59821)
- 业大(59688)
- 财经(59261)
- 江(59078)
- 农业(57348)
- 研究所(54109)
- 经(53953)
- 经济学(49199)
- 北京(49153)
- 范(48917)
- 师范(48437)
- 州(46826)
- 经济学院(44582)
- 财经大学(43824)
- 基金
- 项目(260549)
- 科学(206339)
- 研究(192123)
- 基金(189489)
- 家(163563)
- 国家(162082)
- 科学基金(141019)
- 社会(123494)
- 社会科(116191)
- 社会科学(116158)
- 省(103749)
- 基金项目(99662)
- 自然(90556)
- 教育(89874)
- 自然科(88553)
- 自然科学(88532)
- 自然科学基金(86958)
- 划(85642)
- 编号(79111)
- 资助(78118)
- 成果(63279)
- 重点(58034)
- 部(58016)
- 创(55904)
- 发(55453)
- 课题(54070)
- 创新(52188)
- 国家社会(50791)
- 教育部(50237)
- 科研(50088)
- 期刊
- 济(174721)
- 经济(174721)
- 研究(110370)
- 中国(77216)
- 农(74536)
- 财(58693)
- 学报(57318)
- 科学(54255)
- 管理(54170)
- 农业(50363)
- 大学(45327)
- 学学(42877)
- 教育(41544)
- 融(41451)
- 金融(41451)
- 技术(37269)
- 业经(33525)
- 财经(29096)
- 经济研究(26615)
- 业(25419)
- 经(24790)
- 问题(23608)
- 统计(21370)
- 技术经济(20373)
- 版(20134)
- 策(19730)
- 理论(17859)
- 决策(17600)
- 科技(17442)
- 商业(17196)
共检索到571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沈毅
2009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老农保基础上进行了制度创新,在坚持个人账户的同时,引入财政直接补贴的基础养老金制度,形成新农保制度框架,经试点后于2014年2月推广为城乡统一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端于新农保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具有更强的收入再分配特点,促进了社会公平。文章基于新农保实践,构建净收益收入再分配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测算代际内部、代际之间和城乡之间养老金收入再分配效果。
关键词:
农村养老保险 收入再分配 净收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丽 罗锋
政府财政补贴是新农保试点模式最为突出的特征,但目前试点县市却普遍出现了老年农民投保积极,年轻农民不愿参保的保险逆向选择问题,对新农保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现行新农保试点模式具有对老年农民和高档次缴费人员更为有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引致新农保出现逆向选择问题的制度设计原因。提高基础养老金和农民个人缴费年增长率、增加对农民个人缴费补贴均能有效提高年轻一代参保农民的相对纯受益水平。但是,新农保制度设计本身已经对高标准缴费农民更为有利,部分试点地区推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翠琴 薛惠元
通过政策分析发现,新农保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主要体现在政府补贴方面,在本质上是财政的再分配,其中个人账户部分体现为代内再分配,基础养老金部分体现为代际再分配。新农保制度几乎对所有制度内人群都具有正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以净转移额来度量新农保收入再分配效应的程度,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测算发现:在现行财政补贴政策下,新农保的收入再分配偏向于选择较高档次缴费的人群、缴费困难群体、寿命长的人群、女性农民、长期缴费的人群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政府缴费补贴越多,个人账户投资收益率越高,基础养老金调整系数越大,参保人养老金的净转入额就越多;"捆绑式缴费"政策产生了逆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穆怀中 宋丽敏
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集中体现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缩小收入差距和有利于流动人口养老金异地接转两大主要功能。本文从收入再分配入手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合理性及实现路径,构建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系数总模型和分系数模型,提出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两类型"和"五方案",并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给付水平、收入再分配系数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通过生存公平和劳动公平检验确定了替代率10%的中央统筹模式为现阶段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起步最优方案,进而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全国统筹 收入再分配系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晓军 康博威
针对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有限,并且对不同就业类型人员采取有差别的制度安排等问题,一些学者认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扩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发展。那么,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收入再分配?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促进公平发展?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模拟和精算方法,对不同就业类型人群、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不同性别人群、不同缴费年限人群以及不同寿命人群因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产生的收入再分配进行测算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大松 薛惠元
本文依据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运用保险精算的方法,构建出新农保替代率精算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新农保替代率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提出以下建议: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缴费基数,实行比例费率制;鼓励农民尽早开始参保并保持长期缴费;鼓励参保农民选择较高的档次标准缴费;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应当在适当情况下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继续强化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文敏 李磊 李连友 刘中海
文章基于CHARLS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基尼系数与社会福利指数综合测算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和社会福利水平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能有效缩小农民收入差距,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水平,具有正向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未来40年间,财政补贴再分配效应和社会福利指数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并在东、中、西部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力度。但从目前的保障水平来看,财政补贴缩小地区福利不平衡的再分配效应发挥还不明显,加强差异化财政补贴政策与其他社会福利政策的协同联动,多措并举提高农村居民养老金水平,是避免地区间福利不平衡与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关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丽
文章运用保险精算的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山模式具有代内和代际间的双重收入再分配功能;政府对农民应缴保费的按月补贴提高了参保农民的总受益,且更有利于缴费期限较长的年轻一代;缴费基数及增长速度的特殊设计则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中国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具有合理性,但实际运行效果还取决于各地具体的制度设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梅 姚露
基于制度和个人两个维度,选择终身净转移额、内部收益率、养老金替代率差距三大指标,运用精算方法,定量分析了"并轨"改革后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代内再分配和代际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职工养老保险新制度可以发挥正向的代内再分配效应,也可能会引起代际不公平;收入再分配效应受到工资增长率、利率和缴费年限的综合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德浩
文章借助于"黄金律"的概念,将养老保险计划再分配效应的效率量化,从而建立一个可操作的效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代际交叠模型,对如何实现"黄金率"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搭配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养老保险的制度选择提供了理论上的探讨。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再分配效应 效率 黄金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建强
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收入再分配有三种形式 :劳动者个人收入的再分配 ,劳动者代际间收入的再分配 ,同代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实现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有多种具体办法 ;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与公平与效率问题紧密关联 ,应谨慎把握。
关键词:
养老保险 收入再分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芳 葛笑如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探索。1992年,民政部印发《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标志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开始实施。从2007年开始,一种全新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开始在部分省市区实行。从政策分析角度研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情况,对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政策分析 参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翔 宋寒冰 吴博文
本文在考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寿命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考察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之间的养老金收入再分配效应。根据省级宏观截面数据估计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退休时的平均余命,并据此分别计算和比较不同参保群体的内部收益率。研究发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上呈现微弱的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虽然低缴费基数参保者内部收益率略高于中、高缴费基数参保职工,但其内部收益率因相对较短的寿命而大大降低。这也提醒政策制定者在研究制定延迟退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参保职工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平均预期寿命差别,对低收入参保者予以特别关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雷针 高传胜
收入差距近年来呈现扩大化的趋势。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主导建立的风险分散与共担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运行结果客观上会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用。本文从筹资环节、给付环节、体系结构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并剖析了当前养老保险存在的制度碎片化、设计不科学、统筹层次低以及出现"逆调节"现象等问题。为此,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即从整合制度、扩大覆盖面、限制个人账户继承比例、建立筹资"累进"与待遇给付"累退"机制等方面着手,改革优化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多渠道筹资,并加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祁祥 林山君
以现收现付制为基本运行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减少贫困人口、缩小贫富差距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有其重要作用,但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它的可持续性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在一个生命周期模型里分析了现收现付制缴费率和制度回报率对其收入再分配效应和劳动供给的扭曲效应的影响,并针对中国的现行制度给出了一个调整方案。
关键词:
现收现付制 收入再分配效应 劳动供给扭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