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3)
- 2023(12796)
- 2022(11148)
- 2021(10529)
- 2020(8711)
- 2019(20119)
- 2018(20225)
- 2017(39166)
- 2016(21359)
- 2015(24082)
- 2014(24220)
- 2013(24141)
- 2012(21980)
- 2011(19943)
- 2010(19859)
- 2009(18117)
- 2008(17619)
- 2007(15674)
- 2006(13918)
- 2005(11741)
- 学科
- 济(89736)
- 经济(89547)
- 业(63968)
- 管理(55307)
- 农(50648)
- 企(43450)
- 企业(43450)
- 方法(39674)
- 农业(33719)
- 数学(33653)
- 数学方法(33254)
- 业经(25162)
- 中国(22273)
- 地方(19329)
- 财(19249)
- 学(18668)
- 制(15747)
- 理论(14467)
- 和(14348)
- 发(13825)
- 贸(13615)
- 贸易(13610)
- 易(13235)
- 技术(13193)
- 环境(13091)
- 策(12764)
- 农业经济(12565)
- 教育(11883)
- 划(11334)
- 体(11271)
- 机构
- 学院(304472)
- 大学(302488)
- 管理(124121)
- 济(118729)
- 经济(116116)
- 理学(108618)
- 理学院(107463)
- 管理学(105582)
- 管理学院(105065)
- 研究(101280)
- 中国(74474)
- 农(69304)
- 科学(65368)
- 京(63995)
- 业大(53956)
- 农业(53067)
- 所(50877)
- 财(50432)
- 中心(46995)
- 研究所(46658)
- 江(43848)
- 范(41205)
- 师范(40889)
- 财经(40809)
- 北京(39699)
- 经(37206)
- 院(35814)
- 州(35488)
- 经济管理(34470)
- 农业大学(33603)
- 基金
- 项目(214581)
- 科学(168095)
- 研究(157814)
- 基金(154404)
- 家(134391)
- 国家(133167)
- 科学基金(114036)
- 社会(99688)
- 社会科(93347)
- 社会科学(93318)
- 省(85431)
- 基金项目(83150)
- 自然(73712)
- 自然科(71927)
- 自然科学(71912)
- 教育(70848)
- 划(70666)
- 自然科学基金(70593)
- 编号(66174)
- 资助(62538)
- 成果(52950)
- 重点(47434)
- 部(47166)
- 发(46136)
- 课题(44369)
- 创(43850)
- 科研(40887)
- 创新(40812)
- 国家社会(39982)
- 教育部(39647)
- 期刊
- 济(133828)
- 经济(133828)
- 研究(84819)
- 农(71775)
- 中国(58245)
- 学报(51406)
- 农业(49168)
- 科学(47688)
- 管理(39458)
- 大学(39426)
- 学学(37370)
- 财(35583)
- 教育(32746)
- 业经(27694)
- 技术(25426)
- 融(24502)
- 金融(24502)
- 业(22543)
- 问题(18587)
- 财经(18465)
- 经济研究(17964)
- 版(17281)
- 科技(15892)
- 经(15586)
- 图书(15581)
- 业大(15190)
- 农业经济(15098)
- 技术经济(15089)
- 资源(14998)
- 农村(14500)
共检索到435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雪 付林
从全国来看,农村社保工作的开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地方条件来看,直接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老龄化水平,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平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由于各地社保实施情况不尽相同,这里以黑龙江、辽宁、山东、浙江、江苏五个省份作为调研样本,构建了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评价的物元模型,从可拓学的角度对各省农村社保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为各地方政府社保水平的横向比较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找出差距、弥补不足。
关键词:
可拓方法 农村社会保障 物元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顾海兵 张实桐 张安军
我国当前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差异明显,社会保障福利差异有不断扩大之势。本文提出了社会保障均匀度的概念,并介绍了通过社会保障基尼系数与修正的社会保障基尼系数对社会保障均匀度水平进行衡量测算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今城乡之间社会养老保障均匀度水平与城乡医疗保障均匀度水平进行了一次定量测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城乡养老保障基尼系数为0.34,呈现中度不均匀;城乡医疗保障基尼系数0.49,呈现重度不均匀;而城乡社会保障基尼系数(0.41)处于中度不均匀状态;修正后的城乡养老保障基尼系数(0.61)和城乡医疗保障基尼系数(0.79)均处于危机的状态。这表明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未能有效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静 沙治慧
在社会风险不断加大、治理手段多样化的背景下,社会保障治理社会风险的效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风险治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保障治理效用结构模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治理满意度的角度,对现阶段社会风险分布特征下的社会保障治理效用进行评价,并从公平和可持续价值观、风险治理、民众需求、政府责任和政策宣传5个方面提出提高治理效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风险治理 社会保障 效用 治理满意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小三
近年来,山西省在贯彻落实农村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为农村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效果明显。但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解决。(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一是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山西省农村低保工作主要依据是2007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和省里下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莹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资金缺乏,保障体制不够健全。本文结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现状和历史,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立法保障 资金投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丽宾
一、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影响因素和目标模式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城市开始建立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了全面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住房、教育等也逐步货币化,针对贫困人口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社会救助制度的覆盖范围也极为有限,养老、失业问题也逐步显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新生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需求主要由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需求构成,并呈区域梯度非均衡分布,隐性需求很大但有效需求不足。本文分析农村社会保障的供给,包括基金供给、制度供给、技术供给和管理人才的供给,从而提出可行的思路和对策,实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供求平衡。
关键词:
供求平衡 农村 社会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倪永良 唐娟莉 郑丽娟 张云燕
利用2009-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的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效率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9-2014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技术效率在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即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上海、山东、贵州三省市属于DEA有效,其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宏志
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时期,但多方面的因素阻碍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使得农村流动人口无法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覆盖;土地征用过程及土地流转过程的不合理损害了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偏向于城市经济社会政策导致农村社会保障资源供给不足。因此,在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化、法律化建设,按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补偿有利于广大农民的根本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以促进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村 社会保障 制度建设 障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新生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村社会保障金应该由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集,搞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减灾救灾工作,建立农村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险保障,积极推动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的建立。
关键词:
农村 社会保障 医疗 养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岚 陈功 宋新明 郑晓瑛
近年来,学界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但缺乏对该领域现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本研究试图在回顾该领域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的分析总结农村社会保障的本质、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以及财政介入农村社会保障的研究等等。学界在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政府应发挥主体责任等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并且各界学者对未来农村社会保障的改革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工作,引起我们更加关注未来农村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农村社会救助、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等问题,并寻求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土地制度 财政 研究展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夏国锋 申端锋
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型,从保障主体上实现了从集体保障到国家保障的转型,从保障范围上实现了从选择型保障到普惠型保障的转型,从保障性质上实现了从治理型保障到民生型保障的转型。保障主体和保障范围决定了保障性质,二者的变迁同样决定了保障性质的变化,集体保障和选择型保障对应于治理型保障,国家保障和普惠型保障对应于民生型保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书鹤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最大缺憾 ;农村社会保障的根本特点不容扭曲 ,其内涵有必要明确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要改革要改进 ;农村农民的失业风险产生并加剧 ;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要开拓 ;农村要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成云 黄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旺实 朱善利
从小农经济模式进入城市化过程,中国遇到人口过剩和农村贫困问题的冲击。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和住宅保护制度,保证了这个特殊转换时期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减少了转换中的痛苦,这是经济转轨时期的一项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本文探讨了这种制度安排的现实及理论上的合理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主体框架正在形成,随着新体系的运行及其作用的加强,土地和住宅的社会保障功能就会减退,逐渐显现其作为生产要素随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和流动的特性。本文指出,必须认识到土地和住宅在很长时期仍然会发挥农村社会保护的功能,因此目前的政策更要强调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权。如此大量的农村人口,我们的社会保障只能"保基本",未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