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5)
2023(8256)
2022(7087)
2021(6698)
2020(5681)
2019(13180)
2018(13117)
2017(25711)
2016(14066)
2015(15979)
2014(16313)
2013(16426)
2012(15485)
2011(14125)
2010(14359)
2009(13549)
2008(13714)
2007(12931)
2006(11366)
2005(10001)
作者
(41737)
(35544)
(35362)
(33701)
(21999)
(17199)
(16067)
(13884)
(13235)
(12486)
(12111)
(11700)
(11168)
(10987)
(10924)
(10896)
(10855)
(10241)
(10099)
(10060)
(8932)
(8735)
(8643)
(8270)
(8111)
(8058)
(8032)
(7712)
(7379)
(7178)
学科
(66780)
经济(66618)
(49759)
(44247)
农业(32931)
管理(32529)
方法(27867)
(24145)
企业(24145)
数学(23466)
数学方法(23284)
业经(20616)
中国(16381)
地方(14238)
(13835)
(12982)
农业经济(12395)
(12059)
(11455)
(11392)
贸易(11391)
(11095)
(10064)
发展(9542)
(9536)
(9527)
农村(9516)
理论(9258)
(9256)
(8841)
机构
学院(210779)
大学(206279)
(89233)
经济(87333)
管理(80090)
研究(71276)
理学(69285)
理学院(68532)
管理学(67361)
管理学院(66986)
(58746)
中国(55289)
农业(45029)
科学(44228)
(42797)
业大(38991)
(38214)
(37053)
中心(34821)
研究所(33442)
(33041)
财经(30091)
(28268)
师范(28045)
农业大学(27718)
(27218)
北京(26419)
经济学(26406)
(25720)
经济管理(25218)
基金
项目(136556)
科学(106475)
研究(102516)
基金(97465)
(84026)
国家(83160)
科学基金(70337)
社会(66314)
社会科(61310)
社会科学(61286)
(55449)
基金项目(52480)
教育(45631)
(44989)
编号(44292)
自然(43161)
自然科(42071)
自然科学(42056)
自然科学基金(41315)
资助(38502)
成果(35932)
(33680)
(30997)
(30869)
重点(30246)
课题(29200)
(27783)
国家社会(26545)
(26269)
科研(26131)
期刊
(106640)
经济(106640)
(64276)
研究(58024)
中国(43965)
农业(43690)
学报(34965)
科学(32055)
(28975)
大学(27047)
学学(25812)
业经(24417)
管理(22255)
(20969)
金融(20969)
(20214)
教育(19794)
技术(17048)
问题(15801)
农业经济(14976)
农村(14659)
(14659)
财经(14609)
经济研究(14047)
(13878)
(12471)
世界(12246)
经济问题(11532)
技术经济(11032)
社会(10519)
共检索到313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耿永志  
已有对农村社会保障品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制度和组织层面并侧重于供给方面,本研究利用经济学工具对农村社会保障品的供求及均衡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作为半公共物品的农村社会保障品的供给主要由政府完成,对供给行为的考察重点放在了社会风险、财力和传统保障形式等方面。对农民需求决策的考察主要采用了效用理论,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缴费金额、个体所面临的风险等因素。农村社会保障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制定的,供求均衡是一个不断"试探"的过程,政府在"新农保"供给过程中需不断对自身行为予以修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新生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需求主要由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需求构成,并呈区域梯度非均衡分布,隐性需求很大但有效需求不足。本文分析农村社会保障的供给,包括基金供给、制度供给、技术供给和管理人才的供给,从而提出可行的思路和对策,实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供求平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先德  王士海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设计已经基本完成,部分工作已经有了较大进展,但城乡失衡情况依然明显。在不同的保障条件和支出水平下农村社会保障事业要求不同规模的财政资金。基于对未来财政收入的预测,笔者认为,只要政府职能得以转变,公共财政得以建立起来,即使实现农村社会保障项目的全覆盖,并且采取较高水平的支出方案,未来的财政能力也是可以承受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同利  王坤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对社会生产,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它的社会性,即将全体社会成员都列入保障范围内。但是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耿进昂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必然趋势。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根本保证,就是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本理念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可考虑建立个人社会保障专用账户——个人发展账户,尽快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抓紧建立城乡统一大病统筹的保险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斌宁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是政府为了促进社会福利所做的最核心的部分。在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是占份额最大的项目;在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在公共支出中的比重也在增加。于是,社会保障已作为一项日益重要的课题而被提上日程。而对社会保障的理论分析和历史演进的研究,将有助于在社会保障领域作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新芬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点及难点。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提出如何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现阶段,探索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少琴  李郁芳  
对于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土地的经济保障性弱,风险分摊性差,缺乏强制积累财富化解风险的机制,其效用外溢全社会但却没有建立起与受益边界相匹配的供给制度-组织边界,不具备社会保障四方面的基本特征,不具有对社会保障的替代作用。土地不胜农村社会保障之重,却因被动承载保障功能而损失土地效率和农业绩效,首重保障功能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实际上带给农民的是负效用。政府需在土地之外提供社会保障公共品,以剥离土地的保障功能,释放土地的生产效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阮荣平  刘力  
在政府、市场等正式社会保障供给主体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究竟是由谁来供给的呢?基于全国60村的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农村中一类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的非正式组织——宗教——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存在性及发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宗教对财产赠与、劳动给与、借贷施与、财产汲取、劳动汲取、借贷接受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宗教社会保障功能的存在;宗教社会保障的组织效应远远大于其信仰效应,说明宗教对社会保障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组织效应而非信仰效应。这些结果有助于解释中国农村当前正在发生的"宗教热"以及"宗教与政府的替代效应"等现象,同时对遏制极端宗教组织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新生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村社会保障金应该由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集,搞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减灾救灾工作,建立农村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险保障,积极推动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的建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小三  
近年来,山西省在贯彻落实农村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为农村稳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效果明显。但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解决。(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一是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山西省农村低保工作主要依据是2007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和省里下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夏国锋  申端锋  
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型,从保障主体上实现了从集体保障到国家保障的转型,从保障范围上实现了从选择型保障到普惠型保障的转型,从保障性质上实现了从治理型保障到民生型保障的转型。保障主体和保障范围决定了保障性质,二者的变迁同样决定了保障性质的变化,集体保障和选择型保障对应于治理型保障,国家保障和普惠型保障对应于民生型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莹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资金缺乏,保障体制不够健全。本文结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现状和历史,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书鹤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最大缺憾 ;农村社会保障的根本特点不容扭曲 ,其内涵有必要明确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要改革要改进 ;农村农民的失业风险产生并加剧 ;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要开拓 ;农村要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丽宾  
一、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影响因素和目标模式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城市开始建立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了全面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住房、教育等也逐步货币化,针对贫困人口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社会救助制度的覆盖范围也极为有限,养老、失业问题也逐步显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