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9)
2023(9930)
2022(8298)
2021(7714)
2020(5975)
2019(13491)
2018(13299)
2017(24665)
2016(13548)
2015(15063)
2014(15038)
2013(15207)
2012(14801)
2011(13825)
2010(14331)
2009(13177)
2008(13149)
2007(12216)
2006(11273)
2005(10391)
作者
(41648)
(35337)
(34931)
(32904)
(22187)
(17152)
(15522)
(13665)
(13655)
(12652)
(12349)
(11765)
(11530)
(11261)
(10992)
(10545)
(10327)
(10246)
(10060)
(10037)
(9150)
(8968)
(8620)
(8461)
(8006)
(7987)
(7926)
(7780)
(7302)
(7248)
学科
(66069)
经济(65912)
(49706)
(41528)
农业(33277)
管理(27330)
中国(22255)
业经(21806)
地方(21573)
(19808)
企业(19808)
方法(17402)
(14845)
(14051)
数学(12926)
(12885)
数学方法(12779)
农业经济(12714)
发展(12040)
(12013)
(10924)
银行(10903)
教育(10899)
(10860)
金融(10858)
(10692)
地方经济(10199)
(10084)
贸易(10073)
(10023)
机构
学院(203791)
大学(199924)
(84863)
经济(82890)
研究(80470)
管理(72862)
理学(61634)
理学院(60809)
中国(60222)
管理学(59718)
管理学院(59341)
(57645)
科学(48499)
(44063)
农业(43598)
(41625)
研究所(37442)
业大(37023)
(36219)
中心(36123)
(34329)
(31418)
师范(31146)
(28020)
(27962)
北京(27901)
财经(27408)
(27062)
农业大学(26662)
科学院(25133)
基金
项目(129885)
科学(101934)
研究(99903)
基金(91181)
(79491)
国家(78616)
科学基金(65803)
社会(64601)
社会科(59635)
社会科学(59616)
(53821)
基金项目(48340)
教育(44216)
(43901)
编号(42840)
自然(39158)
自然科(38168)
自然科学(38155)
自然科学基金(37463)
成果(35454)
(35332)
资助(35141)
(32528)
课题(30461)
重点(29527)
发展(28802)
(28520)
(28290)
(26891)
国家社会(25842)
期刊
(114498)
经济(114498)
研究(66038)
(63945)
中国(54427)
农业(43407)
学报(34110)
科学(33087)
教育(29427)
大学(26861)
学学(25302)
业经(25255)
(24329)
(23929)
金融(23929)
管理(23415)
(19825)
技术(16764)
问题(15632)
农业经济(15257)
农村(14903)
(14903)
经济研究(14579)
(13317)
财经(13127)
世界(12775)
经济问题(11490)
(11294)
资源(11125)
社会(10774)
共检索到333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芳  
人情是基于某人的某事件而导致与之有联系的人通过钱或物的形态表达情感或态度的一个过程,也是农村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用的记账单位,根据在同一事件里担任的角色的不同,可以分为"办酒"者和"送人情"者,二者在不同事件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浸染且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破坏等,现今农村社会的人情已与早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出现了部分异化:一方面,现今农村社会的人情全过程开始去繁求简,而另一方面却又趋于标准化、功利化和账本化。要使农村社会人情理性回归,除了如湖北恩施的政府适时介入从政策层面规范部分过份异化的人情外,必须重建传统文化及其道德制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村社会人情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飞  
基于湖北恩施州"整酒风"的调研表明:农村社会人情异化主要体现在人情仪式的异化和人情性质的异化,其主要表现为人情往来中的"要面子"、"拉关系"与"谋财"等异常行为;乡村社会原有的人情往来面临着规范缺失和控制弱化,加之人情往来中的面子焦虑和利益博弈、熟人社会礼尚往来的人情环境阻碍了有效赏罚的实施,进而导致人情异化问题的产生。要有效治理这种人情异化现象,必须建立回归人情常态的有效规范,规范村民人情往来的自主权;构建人情规范管理体系,进而实现有效赏罚的实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华  
农村人情不单纯是"礼物的流动",它包括办酒、赶礼和举行仪式等一系列连续性活动。农村区域差别大,不同地区人情竞争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南方农村宗族血缘重,人际关系具有先赋性,内生规范还起作用,血缘集团内部禁止竞争,因而人情缺乏竞争空间,没有出现异化现象。北方村庄多小亲族杂居,小亲族内部血缘认同较强,人情没有竞争空间,但是小亲族之间存在激烈竞争,因而该地区的人情竞争主要是小亲族推动的具有展演性的仪式过程竞争,使得仪式表演有恶俗化趋势。中部农村缺乏先赋性关系,人情作为连接纽带不可轻易退出,村庄内生规范又趋弱化,农民容易突破人情规范降低酒席档次而多办酒席多收礼金,导致酒席泛滥人情成灾。东部农村则由于阶层分化较大,上层农民希图在酒席档次上与其他农民拉开距离,推动阶层间在酒席档次上竞争,形成对下层农民的社会排斥。治理农村人情竞争异化问题需根据地区差异对症下药,并应以倡导和示范新型文化礼俗为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洪名勇  王霞  龚丽娟  何玉凤  
文章运用GIS技术、变异系数、地理探测等方法,从省级层面出发,揭示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上,我国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16年的4335万人,其中2010—2016年我国减贫速度最快。(2)从空间维度上,2002年贫困发生率以青海、云南、陕西“三足鼎立”型分布,2007年“三足鼎立”型分布消失;2008—2009年期间,贫困发生率则以甘肃、贵州为主的核心分布;2010年贫困发生率以西北、西南地区的“树干”型分布为主,至2016年“树干”型消失,但是贵州、甘肃仍为贫困发生率高发地区。总体上,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呈现出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农村贫困发生率之所以呈现以上时空演化路径,乃是经济发展的滴落机制、结构调整效应、利于穷人的投资、耕地资源禀赋等内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选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白呈明  
当前,农村土地纠纷的大量产生和存在,仍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调研发现: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农民土地权益的制度性保障乏力,农民集体与农民土地利益上的非制度化自我扩张和保护,有关政府部门的不作为,一些干部工作作风的不正派,以及农地政策的僵硬缺乏弹性都可能诱发农村土地纠纷乃至暴力冲突的发生。因此,农村土地纠纷解决机制应置于一个更大的社会视野和背景中加以考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郑重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我国农村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郑重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了,但他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建树的丰功伟绩和他的崇高风范,永远地铭刻在我们的心中。他了解实际,十分重视农民、农业、农村问题;他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符洪瑞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31个地区2010~2016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以农村贫困发生率为被解释变量,引入普惠金融指数和其它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构造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来检验普惠金融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地域上的差异,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越高,农村贫困发生率就越低;在其它变量中,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加大政府支农力度和改善经济生产结构均有利于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有助于脱贫。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翔   包国宪  
文章从制度激励的视角出发,解释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绩效损失的影响因素与机理。文章认为,在项目制与科层制的双重激励下,省级拥有目标建构权、县级追求政绩覆盖、乡镇产生资源依赖,三者综合作用会导致项目发展目标偏离;县级注意力转移、乡镇悬浮型特征和企业非市场行为易引发项目进度目标差距;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偏离发展目标、外部监测评估机构独立性不强、行政系统内部的连带责任使项目监测验收机制失效,消解了其对项目绩效的纠偏功能。研究结论表明,制度激励导致主体间组成“趋荣避损”的非意愿联盟,是项目绩效损失的系统内部原因;制度激励未能吸纳村民参与,导致村民话语权缺失及基层治理脱嵌是引发项目绩效损失的外部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张福顺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持续性转移进程中,农村发展呈现两个明显变化:以利益交换为特征的农村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和以人情关系为纽带的乡土社会人情信任日益缺失。如何理解这两个变化及其内在关联?本文试图从考察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及人情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来回应这一问题。结果表明,人情关系具有显著降低农村劳动力市场工资的短期影响,但这一作用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生命历程中呈现逐渐弱化的动态变迁。此外,人情关系对男性工资的抑制作用较女性大且显著,而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关注市场工资的高低,并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显著排斥人情的在场;人均耕地越多,人情关系的作用越显著,而人均耕地较少时,人情关系的作用相对较弱且不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林源  芮训媛  
农村人情交往的外延逐步扩大,其互保、互助的传统功能逐渐向投资功能转化,随着社会资本嵌入农村场域并成为农民投资的对象,这种表象掩盖的实质是农村人际金融以储蓄性为中心的功能向人际交往的投资性功能转变,这种"非理性"背后的理性恰是农村社会金融抑制与反抑制的金融逻辑。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军  
我国农村的人情消费,业已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负担之一,但国内的经济学文献还很少系统地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本文尝试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人情消费的影响,运用博弈论知识分析在农民普遍厌烦的状况下人情消费仍然得以存在并持续增长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张福顺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持续性转移进程中,农村发展呈现两个明显变化:以利益交换为特征的农村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和以人情关系为纽带的乡土社会人情信任日益缺失。如何理解这两个变化及其内在关联?本文试图从考察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及人情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来回应这一问题。结果表明,人情关系具有显著降低农村劳动力市场工资的短期影响,但这一作用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生命历程中呈现逐渐弱化的动态变迁。此外,人情关系对男性工资的抑制作用较女性大且显著,而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关注市场工资的高低,并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显著排斥人情的在场;人均耕地越多,人情关系的作用越显著,而人均耕地较少时,人情关系的作用相对较弱且不显著。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金晓彤  陈艺妮  
人情消费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消费支出,近年来我们农村居民的人情消费出现了名目多、礼金重、范围大、频率高的发展趋势,使得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本文从"礼"、面子、报、关系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角度来分析目前农村人情消费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一现象,促进农民消费结构的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