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9)
2023(6101)
2022(4943)
2021(4752)
2020(3728)
2019(8562)
2018(8349)
2017(16438)
2016(8891)
2015(9426)
2014(9313)
2013(9638)
2012(9005)
2011(8054)
2010(8245)
2009(7863)
2008(7629)
2007(7081)
2006(6391)
2005(5588)
作者
(23709)
(20806)
(20045)
(19078)
(12530)
(9915)
(9019)
(8060)
(7691)
(7097)
(7060)
(6658)
(6295)
(6258)
(6206)
(6014)
(5863)
(5849)
(5624)
(5506)
(5107)
(5078)
(4891)
(4877)
(4714)
(4697)
(4697)
(4244)
(4199)
(4136)
学科
(50359)
(43963)
经济(43899)
农业(34353)
(31953)
业经(15470)
管理(14268)
方法(12928)
农业经济(12389)
数学(11967)
数学方法(11896)
地方(11459)
中国(11032)
(10086)
收入(9923)
(9538)
农村(9521)
(8806)
企业(8806)
发展(8802)
(8794)
(8789)
分配(8190)
(7926)
土地(7566)
建设(7275)
(6893)
劳动(6892)
(6868)
及其(6838)
机构
学院(124846)
大学(118847)
(57756)
经济(56745)
管理(46820)
(44719)
研究(44476)
理学(40439)
理学院(40076)
管理学(39546)
管理学院(39339)
中国(36922)
农业(33366)
业大(25469)
科学(25277)
(23925)
(23798)
(22389)
中心(21917)
农业大学(20263)
研究所(19964)
(19523)
财经(18129)
经济学(17003)
经济管理(16815)
(16717)
师范(16628)
(16559)
(16079)
(15976)
基金
项目(81157)
研究(64307)
科学(63891)
基金(58572)
(50453)
国家(49830)
社会(42869)
科学基金(41907)
社会科(40030)
社会科学(40021)
(32801)
基金项目(31021)
编号(28110)
(27778)
教育(26969)
(25662)
自然(23452)
自然科(22830)
自然科学(22827)
成果(22737)
自然科学基金(22442)
资助(22306)
(19926)
(18655)
国家社会(18204)
课题(17993)
重点(17582)
(17342)
(17148)
发展(16786)
期刊
(73797)
经济(73797)
(53762)
农业(36592)
研究(35962)
中国(29053)
业经(19271)
学报(19060)
科学(18851)
(16426)
金融(16426)
(16344)
大学(16087)
(16025)
学学(15573)
农业经济(14622)
农村(14066)
(14066)
管理(11775)
问题(11227)
教育(10847)
世界(9883)
技术(9555)
(9497)
农村经济(9337)
经济问题(8959)
社会(8693)
经济研究(8569)
财经(8139)
社会科(7965)
共检索到195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扬扬  卢云鹤  滕阳川  
本文旨在评估我国农村近十年来的收入增长是否益贫并呈现共享发展特征,这对识别中长期内我国迈向共同富裕进程中将面临的成就与挑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本文利用CHIP2013—2018年农村样本和国家统计局五分组数据,测度农村的益贫增长指数和共享发展指数。研究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呈现严格益贫特性,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快于社会平均增速。然而,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冲击了农村低收入群体,导致2020年后益贫特性暂时消失。基于共享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也印证了上述发现。进一步分析表明,“十三五”时期低收入群体的造血能力持续提升,通过其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的快速提升,分享了经济发展成果。上述结论在展现成就的同时,也揭示了技术变革与全球范围不利发展格局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全新挑战。本文认为,下一阶段我国仍要继续积极探索有效“提低”路径,以益贫增长和共享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罗楚亮  梁晓慧  
根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历次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讨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相对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总体增长,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总体上相对更为缓慢。外出务工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具有缩小低收入群体和总体收入差异的作用;本地工资性收入具有扩大收入差异的作用。从收入差距解释份额看,低收入群体的本地工资性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也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从群组特征来看,低收入群体中劳动力缺乏、老龄人口增加以及区域分布差异成为重要的解释因素,受教育程度差异的解释作用也在逐渐上升。为此,促进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需要完善针对老年人群的保障体系、改善受教育的均衡性,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机会,并促进劳动力流动以及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徐小君  张婷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合理控制收入差距,减少并最终消灭贫困,迈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研究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运用“分位数-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经济增长处于何种状态才能够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同时收入差距不被过度拉大。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可能会拉大群体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及行业收入差距,而对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较小;相比经济出现萧条或过度繁荣,处于潜在水平的经济增长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收入差距扩大;经济增长能够提高农村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减少贫困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共同富裕。经济增长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收入差距,但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文章建议实施跨周期与逆周期政策相结合,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平衡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明远   罗震宇  
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兼得的“共同富裕式经济增长”。基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典型事实的分析,本文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共同富裕式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在于:劳动生产率与自主性投资需求的高速增长有效缓解了工资上涨对利润和投资的挤压效应;在长期充分就业的历史背景下,工资均等化与结构转型在缩小收入差距与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协同作用。日本发展经验表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抑制工资上涨的利润挤压效应以及发挥工资均等化和结构转型的协同作用,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从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六次提到共同富裕。在第一部分,报告在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的基础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这个新时代,意味着中国进入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这里,十九大报告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界定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可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任务,从过去的让一部分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之兵  张青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维度,实现共同富裕都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演变,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命门"在于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命门"则是必须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三大难点是,要素生产能力天然性失衡导致的极化效应、市场分配机制自然性失控导致的马太效应、国家分配制度必然性失效导致的积累效应。我国的减贫之路以精准扶贫机制破解要素生产能力天然性失衡难题,以国家力量集中机制破解市场分配机制的自然性失控难题,以共产主义信仰破解国家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失效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参考。因而,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坚持不断提高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工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撑,提升执政能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童中贤  
我国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模式明月村帮带山河村的实践与启示童中贤当改革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之时,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摆在我国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农村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湖南省桃源县明月村就此作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田野   夏杰长  
现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电商有望通过促进农村居民就业和增收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基于2014—2020年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的县域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村电商与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探究农村电商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农村电商在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方面作用显著,但因其带来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量小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量,其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暂未显露。不过,由于农村电商能够促使农村居民收入相对于城镇居民实现更快增速,其促进共同富裕的潜力是明确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电商能够带动农村居民就业特别是其在非农产业的就业,使之增加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助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电商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在农业占比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显著,在山区不显著。为更好地发挥农村电商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营造农村电商发展良好环境;加快发展农村电商,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农村电商,充分发挥农村电商促农增收作用;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鼓励农村发展多元化特色产业,夯实农村电商发展基础。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娟   罗骞  
包容性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2019年数据,构建家庭层面包容性增长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移动支付对家庭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支付的使用显著促进了微观家庭实现包容性增长。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移动支付通过增强家庭社会互动、增加创业—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家庭配置金融资产、缓解流动性约束等途径促进了家庭包容性增长的实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移动支付对城乡、东中西部地区的家庭均产生了包容性增长效应,且移动支付的包容性增长效应在低金融素养水平家庭、低人力资本家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此外,移动支付还能够促进相对贫困家庭实现益贫式增长。因此,政府部门应着力增强移动支付服务在创业—就业信息传播等生活服务的普惠性,金融机构应注重提高家庭金融服务可得性与参与度,进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的坚实基础。系统总结先发地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县镇经济发展,建立起先富带后富的长效机制,并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促进农业多元化、综合化、融合化发展,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赋能,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实现了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不断减小,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的经验表明,未来为进一步加快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坚持顶层设计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激发农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与制度安排。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的坚实基础。系统总结先发地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县镇经济发展,建立起先富带后富的长效机制,并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促进农业多元化、综合化、融合化发展,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赋能,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实现了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不断减小,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的经验表明,未来为进一步加快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坚持顶层设计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激发农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与制度安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史杰   高跃  
农村电商是激活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的有力手段,能够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本文基于2013-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农村电商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城乡协调发展在农村电商与共同富裕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电商对共同富裕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作用,且城乡协调发展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据此,建议加快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电商培育与扶持机制,打造城乡联通格局促进协调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亮  杜婵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国共同富裕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全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实现全国共同富裕的最大难点。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补齐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当前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足、产业高质高效未能实现、乡村宜居宜业短板突出、农民富裕富足差距较大等。因此,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推进产业高质高效;发挥集体经济作用,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强化村民主体地位,实现农民富裕富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培  郭俊华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然而共同富裕的实现存在诸多现实梗阻,突出表现为城乡贫富差距难弥合,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机会均等有待提升。推动农民增收既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助推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可以有效促进生产和改善分配,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速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应加快畅通要素流转、夯实基础支撑、消弭数字鸿沟、紧密利益联结,为产业振兴注入内生动力,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共建共享共富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范从来  谢超峰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含义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作为一个过程,共享发展是其新阶段。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这要求中低收入者从增长中获得的收益大于高收入者即实现益贫式增长。本文以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益贫式增长实现路径。实现益贫式增长的关键一是着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多种形式就业,促进居民收入结构的调整;二是提高再分配政策设计的精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