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6)
2023(10230)
2022(8898)
2021(8472)
2020(7086)
2019(16638)
2018(16601)
2017(31887)
2016(17730)
2015(20313)
2014(20797)
2013(20647)
2012(19477)
2011(17682)
2010(18080)
2009(16769)
2008(17052)
2007(15923)
2006(14115)
2005(12673)
作者
(52121)
(44065)
(43624)
(41786)
(27494)
(21374)
(20066)
(17191)
(16482)
(15916)
(14908)
(14787)
(13943)
(13803)
(13559)
(13494)
(13485)
(12807)
(12672)
(12652)
(11056)
(11006)
(10766)
(10264)
(10142)
(9933)
(9894)
(9654)
(9048)
(9040)
学科
(75999)
经济(75919)
(53152)
(50598)
管理(43597)
农业(33490)
(31509)
企业(31509)
方法(28989)
数学(25542)
数学方法(25193)
业经(21320)
中国(19384)
地方(18735)
(18508)
(16808)
(14637)
(14032)
贸易(14026)
(13587)
(12703)
农业经济(12541)
(11652)
银行(11628)
(11245)
(11003)
理论(10891)
(10603)
财务(10573)
(10538)
机构
学院(258323)
大学(251678)
(102436)
经济(99878)
管理(94795)
研究(86272)
理学(80316)
理学院(79371)
管理学(77908)
管理学院(77429)
中国(69092)
(63223)
科学(54169)
(53919)
农业(48385)
(47481)
(45269)
业大(44137)
(43164)
中心(42632)
研究所(40380)
财经(36375)
(35897)
师范(35608)
(34390)
北京(33903)
(32550)
(31132)
农业大学(29837)
经济学(29630)
基金
项目(160985)
科学(123975)
研究(122817)
基金(111772)
(96112)
国家(95098)
科学基金(80053)
社会(74340)
社会科(69698)
社会科学(69674)
(66640)
基金项目(60199)
教育(55561)
编号(54471)
(53965)
自然(49999)
自然科(48655)
自然科学(48642)
自然科学基金(47741)
资助(44825)
成果(44606)
课题(37027)
(36684)
重点(35848)
(35110)
(34994)
(32808)
(31590)
创新(30532)
科研(30459)
期刊
(127463)
经济(127463)
研究(75913)
(66959)
中国(56231)
农业(45167)
学报(40582)
(38337)
科学(36915)
大学(30924)
教育(29975)
学学(28909)
管理(28776)
业经(27746)
(27453)
金融(27453)
技术(23402)
(21569)
问题(18818)
财经(17249)
经济研究(16636)
(15909)
农村(15526)
(15526)
农业经济(15357)
(14809)
图书(13761)
资源(13554)
经济问题(13165)
世界(13162)
共检索到400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慧明  
随着大批青壮年农民流向城市务工,农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即由"核心化"家庭结构向"空心化"家庭结构转变,出现了所谓的"留守老人"问题。留守老人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老人自身的福利和生活质量等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和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问题。研究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慧明  
据调查,农村留守妇女生活中最关注的问题是:最大的负担是农业生产与家务劳动;最大的痛苦是情感的空虚与寂寞;最大的心愿是合家团圆。留守妇女问题的根源是"留守","留守"的根源在于农村经济落后。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主要不是靠理论,而是依赖于社会实践。结合河南省情,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出路在于"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即: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为农村劳动力寻找就业出路;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引导农民立足本地发展经济;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增加农民的收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安明  刘华山  惠秋平  
采用问卷法入户调查了153名农村留守老人,运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发现:农村留守老人的情绪智力水平较高,自我和谐程度偏低;情绪智力与自我和谐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书贵  杨迅周  刘克波  崔正平  
以豫东豫南沿边区域为例,通过本省同邻省沿边乡镇环境条件的对比剖析和农村市场的个例分析,明确自身的优势、潜力所在及存在问题,使沿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沿边乡镇农村市场的发展宏观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蒋淑玲  
在社会转型、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等多种社会趋势的影响下,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关注农村老年人口,特别是留守老人,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关注的焦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太平  汤祖传  吴玉明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制度与体制的共同作用、政策实施的乏力、父母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与社会努力的缺位是问题的主要成因。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晓莉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分析了成都市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总体需求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应该从多方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组织、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社会参与等方面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晓莉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四川省成都市为例,分析了成都市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总体需求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应该从多方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组织、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社会参与等方面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易军  
农村的林权秩序主要由习惯法调控,林业习惯法的主要内容有山林习惯法、行道树林习惯法、果林习惯法、特种树习惯法和集体林权等。这些实体规范是习惯法第一规范。林权的惩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属于习惯法第二层次的规范。坝村的林业环境主要归功于习惯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坝村林业习惯将与官方法律融合,从而受到官方法的制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燕华  刘丽丽  
大量青壮劳力进入城市打工或投资创业,出现了好多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妇女、儿童一般都有进城工作、居住的愿望,而留守老人则故土情结非常浓厚,不愿离开农村这片自小生活、生养自己的土地而进城居住,带来非常棘手的养老问题,子女接其进城,父母不愿;回农村老家伺候父母,城中工作又会丢失。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对留守老人进行正确、充分的心理调剂,借以妥善解决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进而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良好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燕华  刘丽丽  
大量青壮劳力进入城市打工或投资创业,出现了好多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妇女、儿童一般都有进城工作、居住的愿望,而留守老人则故土情结非常浓厚,不愿离开农村这片自小生活、生养自己的土地而进城居住,带来非常棘手的养老问题,子女接其进城,父母不愿;回农村老家伺候父母,城中工作又会丢失。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对留守老人进行正确、充分的心理调剂,借以妥善解决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进而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创造良好条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卢海阳  钱文荣  
本文基于2013年15省市978个农村留守老人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劳动参与、子女经济支持、亲子关系等方面对其生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子女外出务工加重了留守老人的农业劳动负担,且一定程度上使得老人与子女间的关系疏远,但也为改善留守老人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子女的就地就近转移对提高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农业技能状况和社会身份对留守老人的收入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隔代监护促进了老人与子女间的关系并提高了老人的生活满意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良  张云  
农地家庭承包经营符合我国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季节性、区域性,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缺陷却愈发暴露出来,因此,土地规模经营的优势及其必要性也更加明显。鉴于此,本文认为,必须积极地采取农业规模化经营,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然而,就目前而言,户籍制度、农村劳动力素质、土地流转机制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因素却制约着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应该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准确定位政府角色、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和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伍海霞  
本文再界定农村留守老人概念,利用调查数据比较分析非留守、准留守和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探析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子女的供养水平低、生活水平低是农村留守、准留守与非留守老人共同存在的问题,留守和准留守老人更有可能生活在贫困之中。来自子女的非正式支持、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的正式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菲  
随着社会转型与城镇化,大量劳动力迁移,形成了大规模农村留守老人,其精神慰藉问题十分突出。本文结合数据资料,剖析了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问题形成的背景及呈现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路径:责任伦理的建构、村落社区的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