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56)
2023(20922)
2022(17846)
2021(16458)
2020(14016)
2019(32334)
2018(32148)
2017(61284)
2016(33767)
2015(38280)
2014(38356)
2013(37757)
2012(34733)
2011(31533)
2010(31756)
2009(29329)
2008(29091)
2007(26262)
2006(22948)
2005(19924)
作者
(102672)
(86077)
(85579)
(81383)
(54285)
(41497)
(38873)
(33945)
(32436)
(30638)
(29163)
(29096)
(27412)
(26967)
(26718)
(26497)
(26489)
(25435)
(24737)
(24632)
(21757)
(21206)
(21158)
(19669)
(19397)
(19264)
(19137)
(19044)
(17606)
(17290)
学科
(136205)
经济(136051)
(95425)
管理(92749)
(73059)
企业(73059)
方法(63751)
数学(55884)
数学方法(55001)
(53249)
农业(35174)
中国(34060)
(33598)
业经(33400)
(31676)
地方(26656)
(24926)
(24792)
贸易(24785)
(24075)
理论(22617)
(21194)
财务(21101)
财务管理(21051)
技术(20885)
(20147)
(20070)
银行(19975)
环境(19970)
企业财务(19886)
机构
学院(492586)
大学(491420)
(188759)
管理(188058)
经济(184608)
研究(164583)
理学(164056)
理学院(162161)
管理学(158637)
管理学院(157775)
中国(121508)
科学(109124)
(103961)
(103944)
(85625)
业大(84531)
(84361)
农业(81358)
研究所(78814)
中心(75982)
(72854)
财经(68399)
(64880)
北京(64710)
师范(64090)
(62263)
(58696)
(58578)
经济学(56205)
技术(54114)
基金
项目(340092)
科学(263997)
基金(244142)
研究(239371)
(216689)
国家(214866)
科学基金(181849)
社会(147911)
社会科(139807)
社会科学(139765)
(135225)
基金项目(129305)
自然(121905)
自然科(119071)
自然科学(119029)
自然科学基金(116872)
(113998)
教育(110848)
资助(101622)
编号(97698)
成果(78759)
重点(76962)
(73438)
(72239)
(69831)
课题(67728)
科研(66030)
创新(65282)
计划(64836)
大学(62258)
期刊
(203988)
经济(203988)
研究(133704)
(99560)
学报(91320)
中国(89720)
科学(79390)
大学(67761)
农业(67502)
学学(64405)
管理(64121)
(63879)
教育(51543)
技术(42416)
(40508)
金融(40508)
业经(38170)
(33559)
财经(32329)
经济研究(31350)
问题(27940)
(27862)
(27633)
业大(25407)
科技(24580)
图书(24345)
统计(23822)
技术经济(23654)
理论(21848)
(21772)
共检索到702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海涛  宋嘉豪  
采用2011年中国老龄人口健康状况调查(CLHLS)数据,在描述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特征和养老现状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福利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从个体特征层面上看,年龄较大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男性、受教育程度高的和自己(或配偶)有房屋的这几类农村留守老人群体,更容易选择正规化养老模式;从家庭特征上看,留守老人家庭收入越高、地位越高、子女数量越少越倾向于正规化养老模式,家庭出现过迁徙比没有出现过迁徙的农村留守老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彦方  王旭涛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大家庭养老观念与制度日渐衰退,而新型的有效养老制度又未建立起来,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令人担忧:经济支持缺乏、生活无人照料、精神世界日益孤独。那么,影响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对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农村老人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做出其选择的?本文采用2013年4月在四川省泸州市开展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所选取的影响老人生活满意度的显著解释变量中,生活照料满意度、年收入、日常花费主要来源、享受过新农村合作医疗、儿女孝顺程度、政府和社会关心程度等6个因素对其影响是正向的;年龄、文化程度对其影响是负向的。在所选取影响老人养老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海盛  邓明  
本文从村庄内部差异的视角,将村庄内部的经济因素、组织因素和政治因素引入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研究中来,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对全国10个省份80个村庄1123个农民的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否党员、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家庭决策类型,家族网络组织、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和村庄内部组织资源以及政治因素对其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卢海阳  钱文荣  
本文基于2013年15省市978个农村留守老人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劳动参与、子女经济支持、亲子关系等方面对其生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子女外出务工加重了留守老人的农业劳动负担,且一定程度上使得老人与子女间的关系疏远,但也为改善留守老人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子女的就地就近转移对提高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农业技能状况和社会身份对留守老人的收入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隔代监护促进了老人与子女间的关系并提高了老人的生活满意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琳  
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普遍陷入价值边缘化困境,家庭地位和社区地位的边缘化导致留守老人遭遇自我认同危机。基于中部S县的田野调查发现,县级政府引导的农村互助养老实践通过内外联动,形成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社区层面缓解留守老人精神生活困境的重要方式。通过关系重建、空间重构和认知重塑,留守老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重新建立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摆脱边缘化的价值体验。在县域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重视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将村庄社区重新建设为留守老人的精神家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琳  
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普遍陷入价值边缘化困境,家庭地位和社区地位的边缘化导致留守老人遭遇自我认同危机。基于中部S县的田野调查发现,县级政府引导的农村互助养老实践通过内外联动,形成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社区层面缓解留守老人精神生活困境的重要方式。通过关系重建、空间重构和认知重塑,留守老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重新建立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摆脱边缘化的价值体验。在县域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重视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将村庄社区重新建设为留守老人的精神家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莉  李鹏辉  
本文从社会资本和社会性别的视角研究四川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检验资源强化和资源替代两个理论。研究发现:"留守"这一状态对农村老人精神健康有不利影响;亲属和朋友社会资本对改善留守老人精神健康有重要作用;女性留守老人的精神健康比男性老人更差;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促进作用有性别差异。并提出建议在农村社区倡导邻里互助,引入社会工作,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社会资本网络,进而促进留守老人精神健康。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陶丽丽  王超群  于琳娜  
目的:研究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需求未满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拓展的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利用2005—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构建Logit模型。结果: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需求未满足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需求未得到满足。家庭相对经济资源越不足、老人身体状况越差、失能程度越高,非子女和配偶照料、照料者不情愿时,失能老人生活照料需求越难得到满足。结论:建议加强对农村、低龄、低收入和重度失能老人生活照料的关注,强化家庭成员照料,并为家庭成员照料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亚娟  
根据2016年陕西省农村地区微观调查数据,运用Nested Logit模型分析事实养老、养老成本对农村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进而检验个体特征、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及情感慰藉对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事实养老对农村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存在显著正影响,老人倾向于选择事实分布比例高的家庭养老;养老成本对其存在显著负影响,老人愿意选择成本较低的养老模式;年龄和性别对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存在显著正影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子女经济支持、慢性病、生活自理能力、主观满意度以及情感倾诉对象对其影响显著为负;健康自评、孤独寂寞感对其影响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通过制度、政策及文化等方面引导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模式新格局,既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又能提升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春宝  
本文立足"百村观察"的数据平台,通过对全国20省68个村1942户农户的调查,探讨了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对于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认为年龄、健康状况、家庭居住地、家中子女数都影响了农民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由此,传统家庭子女养老的方式正在被社会养老改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丽  毕红霞  
本文以山东省6个地市的农村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选择意愿,发现其受个体特征、生活保障、行为认知、支持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老年人个体需求评估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和加强互助养老建设三个建议,为推动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蒙芝  
本文利用农村社区层面的面板数据以农村道路为例考察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并对可能影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因素进行了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主要存在3种供给模式:政府供给、村庄自我供给以及政府和村庄联合供给。不同供给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政府供给模式更多地发生在村庄规模较小、收入水平低、耕地资源较少的非粮食主产区;村庄自我供给模式较多地发生在村庄规模较小、非农经济活动活跃、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政府和村庄联合供给模式在税费改革以后则更多地发生在村庄收入水平较高、非农经济活动活跃的富裕地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燕  叶艳妹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近几年兴起的土地集约利用工程。本文根据全国各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实践经验 ,在界定了村庄类型 ,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从资金筹集、组织领导、具体操作等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 ,并对不同农村地区适宜的不同模式进行了初步归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伍海霞  
本文再界定农村留守老人概念,利用调查数据比较分析非留守、准留守和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探析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子女的供养水平低、生活水平低是农村留守、准留守与非留守老人共同存在的问题,留守和准留守老人更有可能生活在贫困之中。来自子女的非正式支持、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的正式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越  崔红志  
让老人生活幸福、安享晚年是各项老龄政策的最终目标。本文基于山东省、河南省和陕西省111名农村老人的福利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较强,但同时存在着群体性差异。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高并不能掩饰其客观生活质量较差的事实,"多子"也不一定意味着"多福"。基于此,本文从居住空间、代际关系、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文化服务等几个方面为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