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0)
- 2023(12217)
- 2022(10708)
- 2021(10122)
- 2020(8281)
- 2019(19166)
- 2018(19199)
- 2017(36979)
- 2016(19922)
- 2015(22516)
- 2014(22440)
- 2013(22342)
- 2012(20432)
- 2011(18530)
- 2010(18539)
- 2009(16862)
- 2008(16317)
- 2007(14370)
- 2006(12797)
- 2005(11027)
- 学科
- 济(83042)
- 经济(82943)
- 业(61740)
- 管理(50925)
- 农(50390)
- 企(40399)
- 企业(40399)
- 方法(34618)
- 农业(33556)
- 数学(29992)
- 数学方法(29656)
- 业经(23396)
- 中国(20989)
- 地方(17741)
- 财(17365)
- 学(17252)
- 制(14942)
- 发(13597)
- 贸(13579)
- 贸易(13573)
- 易(13216)
- 技术(12709)
- 农业经济(12549)
- 理论(12542)
- 策(12096)
- 环境(12078)
- 和(11914)
- 银(11310)
- 银行(11275)
- 教育(11080)
- 机构
- 学院(283269)
- 大学(282467)
- 管理(116290)
- 济(112668)
- 经济(110228)
- 理学(101783)
- 理学院(100707)
- 管理学(99036)
- 管理学院(98544)
- 研究(95052)
- 中国(70622)
- 农(64390)
- 京(59910)
- 科学(59723)
- 业大(49517)
- 农业(49052)
- 所(47415)
- 财(47272)
- 中心(44050)
- 研究所(43381)
- 江(40595)
- 范(38322)
- 财经(38257)
- 师范(38029)
- 北京(37403)
- 经(35010)
- 院(33412)
- 州(32750)
- 经济管理(32488)
- 经济学(31423)
- 基金
- 项目(198547)
- 科学(155734)
- 研究(148087)
- 基金(143480)
- 家(124935)
- 国家(123528)
- 科学基金(105747)
- 社会(92488)
- 社会科(87128)
- 社会科学(87102)
- 省(78337)
- 基金项目(77461)
- 自然(68130)
- 自然科(66460)
- 自然科学(66446)
- 教育(65822)
- 自然科学基金(65248)
- 划(64739)
- 编号(62533)
- 资助(57601)
- 成果(50083)
- 部(43778)
- 重点(43489)
- 发(43023)
- 课题(41261)
- 创(41052)
- 创新(38141)
- 科研(37528)
- 国家社会(37377)
- 教育部(37030)
- 期刊
- 济(128867)
- 经济(128867)
- 研究(81188)
- 农(67929)
- 中国(54313)
- 农业(46583)
- 学报(46467)
- 科学(43542)
- 管理(37894)
- 大学(36029)
- 学学(34017)
- 财(32403)
- 教育(30757)
- 业经(26837)
- 融(24174)
- 金融(24174)
- 技术(23718)
- 业(21165)
- 问题(17782)
- 经济研究(17190)
- 财经(17052)
- 版(16043)
- 图书(15597)
- 农业经济(15009)
- 科技(14748)
- 农村(14356)
- 村(14356)
- 经(14352)
- 理论(13958)
- 业大(13827)
共检索到409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飞
留守家庭是我国城镇化、现代化以及社会转型的产物,农村留守家庭对于理解中国社会转型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过程的特征具有独特价值。基于劳动力迁移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国外留守家庭产生的原因,分析留守家庭现状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检视发现,中国农村留守家庭有其特殊性,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个体、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多重影响。农村留守家庭的产生不仅源于家庭,更有复杂的制度、政策以及经济原因,要将留守家庭问题纳入到城镇化发展战略中来,创造农民举家迁移的进城市民化和就地集聚城镇化的制度环境和自由选择条件,才能解决留守家庭衍生的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颖
文章以具有"分离家庭"特征的农村留守妻子家庭为分析对象,基于实地调研的经验数据,考察外出丈夫与留守妻子之间的微观互动实践。提出,农村家庭内部的互动仪式因人口流动现象已经发生变迁。当前,以通讯互动、团聚互动、经济互动为主要内容的新互动格局之于"分离家庭"的意义是,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动情境中,外出丈夫借由此种"补位"机制得以维持、表征和再生产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艳红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工涌向城镇工作,其子女被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家庭功能,父母缺位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被弱化。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艳红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工涌向城镇工作,其子女被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家庭功能,父母缺位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被弱化。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宁宁 周正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学校适应量表对93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总体上,农村留守家庭所属中间型和极端型比例过高,家庭“松散”和“僵硬”问题突显;(2)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水平不高,非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上的适应情况显著高于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和同伴关系适应上显著高于留守儿童;(3)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据此,可以通过培育家庭亲子关系、重视家庭经验习得、增强父母教育卷入等方式完善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进而促进其学校适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吕吉 刘亮
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后,留守家庭的亲子关系出现残缺或断裂,稳定的核心家庭或主干家庭模式出现异化,从而引起家庭功能出现改变,家庭情感功能弱化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受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与功能上的变化,以家庭环境为中介对其发展与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结构与功能 教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学勇 廖冲绪
农村留守家庭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是农村改革、工业化、城市化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农村留守家庭因家庭成员的两地分居,使传统稳定的家庭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家庭代际关系呈现出结构失衡、角色错位、内容复杂等新特点,由此引发了家庭各代之间在观念、生活方式、情感交流上的冲突。消弭这些冲突,构建和谐的农村留守家庭代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构建和谐的农村留守家庭代际关系,需要增进代际沟通,加强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并积极推进社会帮扶。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家庭 代际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夏小辉 张贝
家庭部分成员常年外出务工的“单飞式流动”,已使我国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留守家庭。许多研究表明,大量农村留守家庭的出现除引发众多领域的问题外,随它而来的留守儿童、留守夫(妻)和留守老人,也付出了很大的隐性代价。由于不完全信息以及即时愉快的吸引力,外出务工者所作出的决策产生了负外部性。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近就业的经济布局是治本之举,具体可采取几条应对策略:对雇用“单飞式流动”的外出务工者的企业征收庇古税;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家门口就业”;考虑留守家庭成员的亲情因素,研究建立“亲情GDP”。
关键词:
留守家庭 即时愉快 经济布局 庇古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易朝辉 段海霞 兰勇
近年来,传统生产方式不再符合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家庭农场作为农业体系的新型经营主体,指明了其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日益成为经济管理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对我国家庭农场已有文献进行回顾和述评,介绍其内涵及特征、阐明其发展问题和对策、梳理其影响因素和规模效用,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家庭农场 研究 综述 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云飞 高源
通过对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一种对留守家庭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这些传统的社会支持是建立在传统农村社会结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所带来的农村社会的变化,使得过去的社会支持网络作用开始减弱或者失去了可持续存在的基础,给传统的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杨 张克云
农村家庭脆弱性问题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自脆弱性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对贫困脆弱性的研究不断增多,我国对脆弱性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生态系统,而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在家庭层面的脆弱性研究上更是凤毛麟角。当前农村家庭脆弱性的研究主要有农村家庭脆弱性的概念、评价、测度、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其评价和测量指标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农村家庭 脆弱性 贫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柳翔浩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学生表现出学业成就感不强,失学现象较为严重;学生性格形成出现偏差和情感交流欠缺,道德品行产生偏离等不良表征。法律救济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受家庭教育权利实现的重要路径,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给予法律救济;制订父母返乡就业的相关法律和保障制度来补偿家庭教育权利的缺失,以实现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权 法律救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伟 肖汉仕
基于湖南湘潭市545名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就家庭功能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健康的相关性、影响效应以及社会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能力的链式中介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功能、社会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能力和情绪健康之间均具有正相关性;家庭功能对其情绪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用。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功能与其情绪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间接效应值为0.16;家庭功能通过"社会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能力"的链式中介作用于留守儿童的情绪健康,间接效应值为0.1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