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8)
2023(6360)
2022(5246)
2021(5034)
2020(3906)
2019(8883)
2018(8719)
2017(15857)
2016(8823)
2015(9830)
2014(9972)
2013(9600)
2012(8935)
2011(8193)
2010(8575)
2009(7839)
2008(8039)
2007(7876)
2006(7037)
2005(6254)
作者
(24648)
(21212)
(20526)
(19403)
(12912)
(10224)
(9261)
(7998)
(7929)
(7515)
(7111)
(7035)
(6697)
(6427)
(6399)
(6311)
(6002)
(5980)
(5827)
(5734)
(5236)
(5226)
(5142)
(5081)
(5009)
(4757)
(4675)
(4412)
(4336)
(4274)
学科
(48256)
(36675)
经济(36626)
(32589)
农业(32276)
管理(16720)
业经(15659)
农业经济(12319)
(11975)
企业(11975)
中国(10767)
(9962)
(9403)
农村(9383)
地方(9034)
(8984)
发展(8689)
(8680)
方法(8079)
建设(7483)
土地(7415)
(7279)
收入(7218)
(6973)
(6890)
劳动(6889)
(6651)
数学(6626)
数学方法(6546)
及其(6533)
机构
学院(125989)
大学(117351)
(50608)
经济(49431)
管理(45603)
(43668)
研究(41924)
理学(38718)
理学院(38319)
管理学(37630)
管理学院(37414)
中国(34488)
农业(32573)
业大(25464)
科学(25067)
(24494)
(21797)
(21674)
中心(21407)
(21309)
农业大学(19764)
研究所(18801)
(17900)
师范(17774)
(17016)
(16718)
财经(16286)
经济管理(15958)
(15635)
北京(14996)
基金
项目(78135)
研究(64126)
科学(60375)
基金(53554)
(46488)
国家(45476)
社会(39592)
科学基金(37878)
社会科(36725)
社会科学(36714)
(33585)
编号(29954)
基金项目(28640)
教育(27934)
(26912)
(25647)
成果(24166)
自然(21475)
自然科(20840)
自然科学(20836)
自然科学基金(20465)
资助(20124)
课题(19717)
(18904)
(17454)
重点(17065)
(16984)
(16647)
(16543)
(16281)
期刊
(71172)
经济(71172)
(52618)
研究(35981)
农业(35766)
中国(33204)
业经(19977)
学报(19675)
科学(18509)
教育(17084)
大学(16335)
(16035)
(15770)
学学(15486)
(14799)
金融(14799)
农业经济(14440)
农村(13838)
(13838)
管理(12240)
技术(11202)
问题(10477)
(10166)
世界(9283)
农村经济(9176)
社会(8681)
经济问题(8663)
社会科(7975)
社会科学(7975)
经济研究(7156)
共检索到202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学勇  廖冲绪  
农村留守家庭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是农村改革、工业化、城市化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农村留守家庭因家庭成员的两地分居,使传统稳定的家庭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家庭代际关系呈现出结构失衡、角色错位、内容复杂等新特点,由此引发了家庭各代之间在观念、生活方式、情感交流上的冲突。消弭这些冲突,构建和谐的农村留守家庭代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构建和谐的农村留守家庭代际关系,需要增进代际沟通,加强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并积极推进社会帮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荣  
我国社会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的变迁给传统家庭带来前所未有的的影响。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家庭和社会两个维度来分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家庭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飞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吕吉  刘亮  
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后,留守家庭的亲子关系出现残缺或断裂,稳定的核心家庭或主干家庭模式出现异化,从而引起家庭功能出现改变,家庭情感功能弱化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受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与功能上的变化,以家庭环境为中介对其发展与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夏小辉  张贝  
家庭部分成员常年外出务工的“单飞式流动”,已使我国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留守家庭。许多研究表明,大量农村留守家庭的出现除引发众多领域的问题外,随它而来的留守儿童、留守夫(妻)和留守老人,也付出了很大的隐性代价。由于不完全信息以及即时愉快的吸引力,外出务工者所作出的决策产生了负外部性。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近就业的经济布局是治本之举,具体可采取几条应对策略:对雇用“单飞式流动”的外出务工者的企业征收庇古税;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家门口就业”;考虑留守家庭成员的亲情因素,研究建立“亲情GDP”。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飞  
留守家庭是我国城镇化、现代化以及社会转型的产物,农村留守家庭对于理解中国社会转型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过程的特征具有独特价值。基于劳动力迁移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国外留守家庭产生的原因,分析留守家庭现状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检视发现,中国农村留守家庭有其特殊性,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个体、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多重影响。农村留守家庭的产生不仅源于家庭,更有复杂的制度、政策以及经济原因,要将留守家庭问题纳入到城镇化发展战略中来,创造农民举家迁移的进城市民化和就地集聚城镇化的制度环境和自由选择条件,才能解决留守家庭衍生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烨  靳小怡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呈现出家庭化迁移的趋势,家庭代际关系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家庭成员特别是随迁父母的心理福利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对现居深圳市的农村随迁父母的专项调查数据,基于代际团结理论,探讨了家庭代际关系对农村随迁父母心理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随迁父母与子女有较强的代际凝聚力,情感关系是影响农村随迁父母心理福利的重要因素,代际共识对农村随迁父母的心理福利具有积极作用,而代际联系对农村随迁父母的心理福利有负向影响,向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则降低了农村随迁父母的心理福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仕勇  石人炳  
基于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文章通过Logistic多元估计模型与倾向值匹配等量化方法,以代际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分析为切入点,回应了代际合作与家庭效用关系的经典命题。结果表明:父代经济收入与子代数量,影响着子代投入与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之间的关系。在三代的代际交换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产生显著性影响,并且存在着稳健性的正向效应。在三代的代际合作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家庭效用产生了正向显著性影响。文章指出了代际合作与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之间的正向关系,生育偏好成为影响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的重要参数,并说明了代际交换的不平衡以及子代家庭效用增长等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云飞  高源  
通过对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一种对留守家庭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这些传统的社会支持是建立在传统农村社会结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所带来的农村社会的变化,使得过去的社会支持网络作用开始减弱或者失去了可持续存在的基础,给传统的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守纪  王成仁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村信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信用的特征是家庭代际信用,在现代经济环境中,这种信用很难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这种信用形式也是造成农民贷款难的原因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过渡信用形式——农户互助信用,并且建议以农户互助信用小组作为需求方来构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丽丽  
家庭关系是否均衡、和谐,在农村不仅是个社会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能否稳定,而且是个经济问题,关系到一个家庭能否迅速脱贫致富,关系到农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但当前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失衡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本文对当前农村家庭成员与青少年之间代际关系失衡的现象做了深入分析,剖析了失衡的成因及后果,并对如何重构和谐家庭代际关系提出了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宁满秀  王小莲  
本文使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样条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农村亲子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因素及动机,考察成年子女经济转移与老年父母收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利他动机和交换动机是隐藏在农村亲子代际经济转移背后的主要动机,在贫困线以下以利他动机为主,在贫困线以上则以交换动机为主。得出以下推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对不同养老动机的家庭养老行为产生不同的挤出效应,从而,同一公共政策干预对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将产生异质性的预期效果。因此,在构建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过程中,需要谨慎设计相关制度安排以确保低收入老年人避免"贫困陷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