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1)
2023(10342)
2022(8849)
2021(8369)
2020(7069)
2019(16511)
2018(16293)
2017(31233)
2016(17267)
2015(19458)
2014(19757)
2013(19860)
2012(18737)
2011(17121)
2010(17711)
2009(16894)
2008(17195)
2007(16008)
2006(14360)
2005(12991)
作者
(50951)
(43239)
(42983)
(41122)
(27059)
(20872)
(19524)
(16806)
(16178)
(15404)
(14590)
(14336)
(13517)
(13454)
(13298)
(13266)
(13254)
(12551)
(12338)
(12336)
(10818)
(10663)
(10467)
(10085)
(9806)
(9788)
(9768)
(9465)
(8894)
(8797)
学科
(78685)
经济(78513)
(53915)
(50253)
管理(44422)
(34523)
企业(34523)
农业(33266)
方法(33051)
数学(26850)
数学方法(26569)
业经(23680)
中国(20123)
(18290)
(16723)
(16674)
地方(16309)
理论(14016)
(13196)
贸易(13190)
(12801)
(12635)
(12523)
农业经济(12492)
(11895)
银行(11871)
(11466)
(11325)
(11101)
(10509)
机构
学院(258284)
大学(256793)
(106803)
经济(104424)
管理(98938)
研究(86316)
理学(85109)
理学院(84129)
管理学(82686)
管理学院(82202)
中国(67937)
(62143)
(53822)
科学(52583)
(49375)
农业(47556)
(44331)
业大(43121)
中心(42144)
(41711)
研究所(39823)
财经(38439)
(36450)
师范(36168)
(34696)
北京(33726)
(32710)
经济学(31801)
(29367)
农业大学(29275)
基金
项目(163159)
科学(128169)
研究(122846)
基金(117489)
(101028)
国家(99971)
科学基金(85228)
社会(79374)
社会科(73736)
社会科学(73711)
(64831)
基金项目(62421)
教育(56211)
(53374)
自然(52858)
编号(52846)
自然科(51601)
自然科学(51585)
自然科学基金(50724)
资助(47047)
成果(44147)
(37151)
重点(36164)
(35873)
课题(35128)
(34869)
(33134)
国家社会(31676)
(31618)
教育部(31563)
期刊
(129461)
经济(129461)
研究(76227)
(66225)
中国(55270)
农业(44594)
学报(41221)
(38514)
科学(38226)
大学(31925)
管理(31109)
教育(30061)
学学(29991)
业经(27084)
(26811)
金融(26811)
(20799)
技术(20694)
财经(19353)
问题(18459)
经济研究(17537)
(16573)
(15915)
农村(15358)
(15358)
农业经济(15177)
世界(13621)
图书(13207)
技术经济(13151)
经济问题(13031)
共检索到395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梅  杨汇泉  
随着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问题的相关报道频频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在社会转型中衍生出的新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女童以及其社会化过程中的反社会行为。基于防止类似悲剧事件再次发生的责任感,本文立足于微观视角,选取邓军"买处"案中3名留守女童的生命历程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并以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原理为论证线索,尝试阐析农村留守女童的生命历程体验与其社会化过程中反社会行为生成之间的关系,对农村留守女童反社会行为的生成进行理论上的解读。研究认为,留守女童反社会行为的生成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交织着一起,加之留守女童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的经历和同辈群体的负面影响,使处于独特年龄阶段的她们偏离了恰当的社会性时间和...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汇泉  
在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个体观"路径的困境进行分析,基于生态系统观提出应在系统的情境中认知个体需求和提供关爱服务,并尝试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群体的"家庭生态系统观"。研究认为,在家庭生态系统内部,需在时间系统上注重事先干预,保证留守儿童家庭抚育决策时机与个体生命历程中"社会性时间"发生的一致性;重视支持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实现的意义,强调家庭责任与权力的共存。在家庭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中,认为应首先定位好家庭的基础性角色,完善主体间的联动机制;积极投资家庭,加强家庭能力建设,通过改善家庭生态系统间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文  林爽  林丹华  夏凌翔  
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是指留守儿童表现出的违反社会公认行为规范、损害社会和公众共同利益的行为。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相对不利,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或诱惑而表现出反社会行为并产生不良后果。科学评估与有效预防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有助于推进平安中国与健康中国的建设,因此日益受到政府和研究者的关注。在系统梳理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概念、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概述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普遍性指标和特异性指标、不同严重程度反社会行为的风险评估框架以及不同等级的反社会行为预防体系,对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评估和预防问题予以探讨。未来应通过多种形式完善指标体系,推进风险评估和科学干预,并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下的预防工作,以实现对留守儿童各级和各类反社会行为的精准应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志远  
通过对华北农村以红白喜事互助为主要目的的"随姓"结合现象的考察表明:"随姓"结合关系具有多缘选择性、功能指向性、对等互惠性及代际传递性等特征;多姓聚居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中的族群集团意识以及村落认同的内生性力量,是"随姓"结合关系生成的主要诱因。"随姓"结合现象呈现出华北农村社会结构的"阶序性"、"文化互嵌性"及"混合性"等特征,并折射出村落社会变迁过程中村民社会关系的不稳定性和日益疏离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绍清  
本文基于对150个访谈个案的分析,探讨了影响留守儿童父母做出子女留守决策的主要因素,以及留守儿童生活与心理双重冲突的内心世界。本文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群体,这种复杂性主要通过留守儿童的动态留守、逆向监护以及留守儿童监护软性化这三个特征体现出来。研究如何帮助这个特殊的儿童群体,认识这种复杂性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卢宪英  
本文基于山东省3市10村的调研,对当前我国农村的攀比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的攀比现象非常严重,而且攀比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攀比的对象主要是熟人、本村人以及具有相同特征的人。相对来说,农村大众阶层和弱势阶层更喜欢向上攀比,而精英阶层则更多是向下攀比。农民在攀比中采取了扩大自我概念、作弊以及进行错误归因等重要策略。而过度攀比、盲目攀比以及虚假攀比等行为的存在,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关键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斌强  赵鹏程  
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界定,对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质量、学业、人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1)开发城市公立学校的潜力,制定相关制度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所在地就学;(2)扶持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简易学校;(3)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尤其是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4)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晓慧   刘燕舞  
运用回顾性实地调查法,以湖南省Y村8个农民大家庭26个孩子的陪读教育史为例,本文以“家庭”作为分析视角,发现无论是随迁型陪读还是城市化型陪读,对农民做出陪读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五个:家庭目标、家庭收入、家庭分工、家庭周期以及家庭分层。发展型家庭目标、半工半耕的收入结构、合理的代际分工与性别分工、处于有利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上层农民家庭的教育竞争与城镇化动力等有利于促使农民家庭做出陪读抉择。通过审视近三十年来农村陪读教育史的演变状况发现,国家对农民家庭陪读需求的政策瞄准需要重视农民家庭对政策实施的反应。除市域城市化陪读应让其自然发展外,未来政策瞄准的重点应聚焦于县域和镇域层面的城镇化陪读类型,并着力发展适合陪读劳动力剩余的县域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美丽  周应恒  王图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宇  
一、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和供给决策的理论分析农村公共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用于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公共需要的社会产品。农村公共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讲的农村公共品在没有特指时,一般是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方黎明  张秀兰  
中国农村制度化扶贫是一种开发式扶贫战略,其政策效应日益削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更为分散;相当数量的真正贫困人口没有能力从扶贫项目中受益;现行的扶贫策略也难以有效针对疾病、教育等致贫风险。现阶段中国扶贫政策在收入救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高贫困风险人群应对贫困风险的能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石青辉  张贵华  程凯  
在消费品市场中,儿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儿童消费行为的探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众多研究都将重点放在城市儿童消费方面,缺乏对农村儿童特别是6-12岁的农村儿童消费行为的分析。本文以农村6-12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此年龄段农村儿童消费行为及特点,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营销管理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雅倩  曹高辉  曹星月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阅读推广的重点服务对象,探究影响其课外阅读行为的因素有助于公共图书馆更精准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提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行为的相关假设,建立回归模型并通过问卷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个体因素中阅读自我效能和阅读沉浸体验以及环境因素中的同伴支持和老师支持会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行为,其中阅读沉浸体验的作用最为显著,环境因素中的家长支持则不会对其课外阅读行为产生明显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维  胡可馨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生命周期的农村留守女性都在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社会代价与压力。国家的经济社会重构和传统父权制的双重压制,剥夺了她们与男性平等的流动机会,还使其在家庭中承担了远远超越于传统性别规范所要求的多重角色。家庭生命周期中接替出现的再生产刚性需要,使她们一生都难以逃离不断被留守的命运:从孤独成长的留守女童,到孤独持家的留守妇女,再到孤独养老的留守老人。在其漫长而又短暂的生命史中,她们所遭遇的是一个孤独的留守人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