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8)
- 2023(13277)
- 2022(11208)
- 2021(10301)
- 2020(8665)
- 2019(19693)
- 2018(19260)
- 2017(36530)
- 2016(20351)
- 2015(22705)
- 2014(22485)
- 2013(22612)
- 2012(21135)
- 2011(19246)
- 2010(19509)
- 2009(18077)
- 2008(18119)
- 2007(16680)
- 2006(14631)
- 2005(12961)
- 学科
- 济(82596)
- 经济(82514)
- 业(61015)
- 农(50730)
- 管理(49374)
- 企(36071)
- 企业(36071)
- 方法(34645)
- 农业(33421)
- 数学(31148)
- 数学方法(30881)
- 业经(23228)
- 中国(21414)
- 财(19385)
- 学(18613)
- 制(17925)
- 贸(17587)
- 贸易(17583)
- 地方(17342)
- 易(17147)
- 发(13535)
- 银(12635)
- 银行(12566)
- 农业经济(12479)
- 行(11934)
- 环境(11887)
- 技术(11885)
- 融(11476)
- 金融(11474)
- 教育(11299)
- 机构
- 学院(297284)
- 大学(296223)
- 济(118337)
- 经济(115661)
- 管理(109718)
- 研究(105697)
- 理学(95294)
- 理学院(94083)
- 管理学(92319)
- 管理学院(91787)
- 农(81789)
- 中国(78601)
- 科学(69663)
- 农业(63945)
- 京(62998)
- 业大(58016)
- 所(56345)
- 研究所(51626)
- 财(50387)
- 中心(49363)
- 江(46556)
- 农业大学(40415)
- 财经(40226)
- 范(39822)
- 师范(39291)
- 北京(38830)
- 省(37347)
- 院(36951)
- 经(36620)
- 州(36549)
- 基金
- 项目(204140)
- 科学(157433)
- 基金(145497)
- 研究(143754)
- 家(130637)
- 国家(129403)
- 科学基金(107638)
- 社会(90134)
- 社会科(84923)
- 社会科学(84891)
- 省(82675)
- 基金项目(78073)
- 自然(70657)
- 划(69182)
- 自然科(68969)
- 自然科学(68938)
- 自然科学基金(67728)
- 教育(64673)
- 编号(59352)
- 资助(57711)
- 成果(47375)
- 重点(46373)
- 发(45704)
- 部(44255)
- 农(42927)
- 创(42469)
- 课题(40250)
- 计划(40175)
- 科研(39949)
- 创新(39758)
- 期刊
- 济(134491)
- 经济(134491)
- 农(82908)
- 研究(79996)
- 中国(63140)
- 学报(59753)
- 农业(56242)
- 科学(50612)
- 大学(43544)
- 学学(41358)
- 财(36974)
- 管理(32302)
- 教育(30096)
- 业经(28712)
- 融(27612)
- 金融(27612)
- 业(27576)
- 技术(22204)
- 经济研究(19237)
- 问题(19159)
- 版(18974)
- 财经(18855)
- 业大(17570)
- 图书(17111)
- 经(16202)
- 农业大学(15456)
- 农业经济(15098)
- 农村(15074)
- 村(15074)
- 资源(14866)
共检索到439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月萍 张耀光
人口流动导致儿童健康照料关系中的主体与对象发生空间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在健康照料方面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利用中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的原始数据,分析我国农村人口流动与留守儿童健康以及卫生服务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与其他农村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存在着"高患病率,高就诊率"的特征,存在"医疗服务替代日常护理、收费治疗替代家庭照料"的卫生服务过度使用现象;(2)不同的留守儿童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留守儿童因与谁一起留守而拥有不同的健康照料和卫生服务利用机会,仅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其患病风险最高、就诊率最低,处于最为不利的境地。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苗苗 孟庆跃 李慧 李军 李林贵 王翠丽 Stephen Nicholas
目的:了解我国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差异,探索制约卫生服务利用的原因,为提高贫困农村地区儿童健康公平性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宁夏固原市2 017名儿童和其中1 474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获取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和儿童卫生服务利用等信息。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四周患病率分别为34.9%和30.6%,四周内患病儿童的就诊率分别为65.4%和80.3%。结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表现出"高患病率、低就诊率"的特点,家庭经济条件差是限制其卫生服务利用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卫生服务利用 家庭经济状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在余
文章运用2000、2004和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对0~5岁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健康并无显著性影响,学龄前儿童健康主要取决于家庭收入及医疗资源的可及性;父母外出对6~18岁学龄儿童健康有显著的负影响,特别是母亲不在家对留守儿童健康的负影响较为显著,而且这一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家庭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青少年生长发育来说,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母亲照料所引起的营养条件的改善可能对健康的影响更加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蓓蓓 栾敬东 吕开宇
本文在对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现状及可能影响其体质健康的因素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Ordered Logistic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外出务工会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且其外出这一行为本身对儿童营养状况的负面影响显著;家庭特征层面上,父亲的体质状况会对儿童营养健康产生正面影响,且影响显著;食肉频率、锻炼频率及营养知识得分等变量对子女的体质都会产生影响,且在模型中显著;由于地区间存在差异,地区变量对儿童的体质状况也会产生影响。最后,依据分析结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考金 狄金华
以南京市的进城农民工为例,通过调查其居住状况、消费支出、健康状况以及疾病处理等,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居住状况较差;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基本消费占据了绝对比重,医疗消费比例偏低;农民工自我健康评价较高,与农村居民相比,农民工的两周患病率略低;在疾病处理上,农民工较为消极,其通常选择低成本的处理策略。
关键词:
农民工 卫生健康 南京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月萍 韩筱 崔龙韬
困境家庭儿童是生存发展处境最为艰难,也是最急需国家提供保护的儿童群体之一。困境家庭中父母外出务工的现象普遍,大量困境家庭儿童也是留守儿童,其健康发展面临更为艰难的处境。基于"困境家庭儿童健康问题研究"调查,研究困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从社会排斥的视角解释困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研究发现,困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排斥是致使困境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据此,困境留守儿童的健康促进,除家庭发展相关政策支持外,更需营造儿童友好的社会环境,以减少对困境留守儿童的排斥和边缘化,促进儿童的社会融入,才能真正实现困境家庭儿童群体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困境留守儿童 社会排斥 心理健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白勤 林泽炎 谭凯鸣
一个社会到底能提供给留守儿童什么样的成长环境?社会关爱与实际的付出,还可以完善到什么地步?留守儿童的尊严可以得到保障与维护吗?据对重庆市五所农村小学的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两所寄宿制留守儿童学校为实验对象,机关干部、大学生志愿者、武警官兵、医务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实验工作组,以活动为载体,从"4+1"层面对留守儿童实施培养干预。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前后测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说,"4+1"的培养干预模式是能有效改善和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中还提出了留守儿童学习焦虑与对人焦虑二大心理健康发展的障碍因子,为实现关爱留守儿童...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培养模式 心理健康 干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鲍勇,高修银,徐继承,邱婷婷,吴永平,张朝阳,金生国,姚建红,刘利群,沈伟珍,凌云
比较东西部城区市社居民健康状况、卫生需求及利用,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CHS)工作,对西部的开发是重大的贡献,也是健康的保证。东西部城市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有显著性差别,东部地区自报慢性病较西部多,而西部地区自报“亚健康”问题较东部高。东部地区多是利用二、三级医院,而西部地区多是利用一级医院。东西部两周支付的医药费基本无差别,大约在10~999元的水平。结论:加强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东西部地区进行定期追踪,以发现能反映CHS进展的最新信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月萍
本文使用2000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村儿童健康的家庭环境及社区环境因素,并着重探讨了农村社区基础设施以及卫生医疗服务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儿童的健康状况。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地区儿童健康状况的改进主要依赖农户家庭经济和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改进,而农村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的投入并没有对儿童健康水平产生显著影响。目前,中国农村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家庭在获得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上存在不公平性,社区卫生医疗服务非但未能有效保护农村弱势家庭儿童的健康,反而有扩大农村内部儿童健康状况差距的作用。
关键词:
儿童健康 农村 家庭环境 社区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月萍 谭琳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年数据,分析目前中国农村卫生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及其对农村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卫生医疗资源对不同社会经济特征家庭具有不公平的可及性。新时期卫生医疗资源的投入和使用应更着眼于提高农村儿童及其家庭公平享有卫生医疗资源的程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贫困及低受教育水平家庭儿童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地区和谐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本峰 王翾 耿蕊
依据面向困境家庭儿童健康状况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探讨由于"困境"环境因素造成的儿童健康状况差异及其相对贡献,使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分析困境家庭儿童健康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与重点领域。研究发现:困境家庭儿童生长迟缓率高于普通家庭;失眠、孤独感的比例达到正常家庭儿童的3倍多;更易遭受伤害和遭遇校园欺凌,且服刑家庭儿童发生伤害的比例最高。家庭生态环境因素对不同类别儿童的健康影响表现出异质性:家庭关系是影响困境家庭儿童各类健康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对其心理健康与认知水平的影响贡献最高;监护人素质与家庭经济环境对普通家庭儿童健康影响的贡献高于困境家庭;监护人的健康状况对普通家庭儿童自评健康的贡献最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徐琴芳 房悦 张文 刁亚军
为了解各类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探究影响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调节因素,以"儿童"、"家长"、"心理健康"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筛选出40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价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的研究进行元分析(含40个独立样本、380个效应量,N=3580)。结果显示:特殊儿童家长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总分d=0.51,SE=0.12),各类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压力较大,普遍存在焦虑(d=0.56,SE=0.09)和抑郁症状(d=0.57,SE=0.09),异质性检验提示结果效应量明显异质(Q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忠
我们的研究表明年龄与健康呈非线性关系,大约30岁以前为正向关系,30岁以后健康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而且呈加速趋势。女性的健康比男性差。婚姻状况对健康的影响为正,但对女性的影响更明显。相对于住在村庄的农村居民,城郊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更差。与国际上对发达国家的研究不一致,我们发现在我国体形偏胖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但偏瘦对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女性,这符合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村人口还比较贫困的实际情况。教育对健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家庭越大,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越好。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家庭中大家庭能共享更多资源、分担更多风险的情况。个人收入对健康的影响统计上显著,但经济上不显著。是否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永辉 王征兵
本文使用1997—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运用二维Logit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地区差异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地区差异明显,妇女健康状况较差,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下降,中学教育对提高健康水平作用明显,收入增加和家庭环境卫生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医疗费用的上涨抑制了健康水平的提高。文章认为,应该从加强农村居民的能力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针对妇女和中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从改善落后地区的医疗保健条件和环境卫生状况等方面入手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公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阳阳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截面数据,描述了我国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通过逐步回归控制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各类因素。结果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家庭规模、家庭人均收入等因素均影响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另外,个人心情是否抑郁和个人生活方式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显著,但是医疗保险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个人、社区和国家三个层面全面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