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94)
2023(13122)
2022(11011)
2021(10326)
2020(8226)
2019(18980)
2018(18555)
2017(35382)
2016(19323)
2015(21448)
2014(21239)
2013(21032)
2012(19759)
2011(18253)
2010(18742)
2009(17335)
2008(16750)
2007(15159)
2006(13908)
2005(12685)
作者
(54481)
(46083)
(45351)
(42933)
(29085)
(22055)
(20639)
(17745)
(17589)
(16501)
(15545)
(15300)
(14671)
(14576)
(14112)
(13887)
(13410)
(13271)
(13207)
(13024)
(11601)
(11437)
(11201)
(10782)
(10450)
(10345)
(10321)
(9986)
(9370)
(9209)
学科
(87337)
经济(87257)
(56803)
(51466)
管理(46483)
农业(34396)
(32775)
企业(32775)
方法(28727)
中国(26664)
地方(26115)
数学(25789)
数学方法(25301)
业经(22860)
(16293)
(16165)
(16135)
(15267)
贸易(15253)
(14735)
(14575)
(14517)
(14064)
银行(14055)
(13747)
金融(13745)
(13703)
环境(12887)
农业经济(12822)
发展(12724)
机构
学院(271653)
大学(263591)
(113859)
经济(111308)
管理(102520)
研究(97443)
理学(87367)
理学院(86279)
管理学(84502)
管理学院(83979)
中国(76457)
(61499)
科学(58074)
(56550)
(50281)
(48949)
农业(46508)
中心(46290)
(44350)
业大(44007)
研究所(43882)
(39520)
师范(39226)
财经(38030)
(37164)
北京(35769)
(34481)
(34328)
(32951)
经济学(32556)
基金
项目(175708)
科学(138871)
研究(135004)
基金(124472)
(106876)
国家(105787)
科学基金(90714)
社会(85274)
社会科(80346)
社会科学(80329)
(72095)
基金项目(64824)
教育(60931)
(58970)
编号(57850)
自然(55668)
自然科(54314)
自然科学(54306)
自然科学基金(53272)
资助(50671)
成果(47385)
(44092)
课题(40541)
重点(39093)
(38293)
(36261)
发展(36046)
(35439)
国家社会(34411)
(34223)
期刊
(141676)
经济(141676)
研究(83555)
(65960)
中国(64718)
农业(44691)
学报(38419)
科学(38320)
管理(35327)
(35114)
教育(34941)
(32935)
金融(32935)
大学(30544)
业经(29575)
学学(28687)
技术(25268)
(21276)
经济研究(20097)
问题(19553)
财经(17403)
农村(15899)
(15899)
农业经济(15719)
(14948)
世界(14695)
(14643)
资源(14227)
技术经济(13913)
经济问题(13690)
共检索到433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玉连  韦利余  周芳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也随之凸显,引起社会各界重点关注。本文通过贵州省的典型调查,系统考察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与特征、存在问题与困境,并深度思考促进留守儿童走出困境的对策与思路。基于社会学理论和空间生产的价值导向,提出积极构建起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三位一体"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切实改善该群体在学校、家庭、社会等领域的发展环境与条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建忠  
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和生存方式的变化使不少家庭陷入困境,随之出现了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问题。采取多样化的合作形式、提高家长和教师的素质、积极传承民族文化是促进民族地区家校合作,减轻"留守"困境对留守儿童影响的有效方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丽娟  郝振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农村流动人口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是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主要社会矛盾的一个体现。由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变迁以及社会教育中的偏差,使得这一群体的儿童面临着严重的教育困境,甚至失教。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留守儿童家庭、农村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入手,但改变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无疑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潘璐  叶敬忠  
中国近30年来唯经济论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和以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为表征的发展模式引发了农村人口流动深化、城乡教育政策剧烈调整、农村社会衰落等多重变迁后果,也使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生态更加恶劣。在家庭层面,劳动力流动的代际更替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深远;在学校层面,农村教育的衰败与城市化取向使留守儿童的成长空间进一步恶化;在社区层面,城乡快速变迁中的乡村价值失范加剧留守儿童的成长风险。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大龄留守儿童与后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留守女童和困境留守儿童面临更为突出的成长困境。本文结合四川、河南等地社区实地调查中的案例发现,由点及面地论述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伴随发展变迁所面临的教育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洁  
农村工业化是在集体土地制度与传统城乡关系格局下进行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它的局限性和破坏性决定了典型农村不可能通过这种模式来实现发展目标。本文认为,典型农村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化的农村和农业,应在农村人口大量转移的前提下,依靠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依靠城乡统筹发展来实现典型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粹  
关注留守妇女组织化这一新的发展路径,分析其结社的制度环境及推进路径。结合对全国4个省份709份问卷的调研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农村留守妇女组织化程度较低,留守妇女个人的结社行为仍受制于父权观念、政府依赖心理及留守身份认同感缺失等非正式制度和社团双重管理改革时滞、现有妇女组织示范效应较差及民间传统组织挤占发展空间等正式制度层面的双重制约;推进农村留守妇女结社需要依靠正式制度的强力推进和非正式制度的渐进变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学浪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是其整个教育工作中的焦点之一。在儿童的整个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纽带功效,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纽带影响力却出现持续减弱的倾向,以致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构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纽带,提升父母榜样示范作用,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破解其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艳  
全面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仅能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为乡村经济建设提供支持,还能高效开发农村资源,带动农民共同奋斗,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重点关注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展现公有制经济模式优势,并依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本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强调需注重农村发展、农户收入提高,共同富裕目标实现需要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基础,并提出打破困境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景欣  申继亮  
近些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中国一类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甚至得出了一些比较有争议的研究结论。从本质上看,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环境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基于对环境与个体关系的宏理论和相关微理论的分析,文章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模型,从远环境和近环境以及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等与儿童发展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基于该模型,提出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尚传福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现状决定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模式迥异于城市零售业发展模式。我国消费型社会视域下的农村零售企业在文化、制度、市场运营能力及资本运营能力等多领域制约下面临着生存困境;为此,有必要从完善农村零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健全农村零售行业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提升农村零售业企业的市场运营能力及资本运营能力等角度促进农村零售行业的稳健发展。此举有助于有效激发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活力,促进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健康增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尧  
包容性发展是与我国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制度的发展趋势相契合的一种全新发展理念,对解决现阶段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包容性发展视角出发,我国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制度在供给对象、供给内容、供给主体等方面存在着非均衡性发展的问题。包容性发展理念下完善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应注重城乡困境儿童福利均等化供给,实现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制度由补缺型向普惠型的过渡,建立综合性农村社区困境儿童福利供给机构,强化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需求管理,建立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模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尧  
包容性发展是与我国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制度的发展趋势相契合的一种全新发展理念,对解决现阶段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包容性发展视角出发,我国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制度在供给对象、供给内容、供给主体等方面存在着非均衡性发展的问题。包容性发展理念下完善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应注重城乡困境儿童福利均等化供给,实现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制度由补缺型向普惠型的过渡,建立综合性农村社区困境儿童福利供给机构,强化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需求管理,建立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供给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  潘璐  
当前留守儿童研究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关注该群体内部的多元性,并在此基础上将关怀与支持的重点向弱势留守儿童倾斜。本研究建构"困境留守儿童"概念来界定留守儿童中的最弱势群体,分析其具体类型、生存现状与困境形成原因。研究发现,困境留守儿童不仅身处严峻的生存危机,还面临复杂的心理困境与情感关怀的严重缺失。要切实改善困境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需要多方主体协同合作,形成综合性支持体系。为此,政府主体应扩大其正式社会保障资源的供给能力,增强政策执行过程中对儿童主体性的认知;各类非政府组织应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在为困境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与情感陪伴等多元支持方面继续发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军  郑晓冬  方向明  
作为我国特有的发展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和公众关注。但是,已有关于留守与农村儿童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者的短期关系,考察"留守经历"对农村儿童长期发展的影响研究相对鲜见。事实上,留守不仅对儿童期的短期影响产生作用,同时也将对其成年后的长期发展发挥长远影响,而后者与个体的生活与就业质量、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回顾了留守经历与农村儿童发展的基本逻辑,然后系统梳理了留守经历对学业成就、精神健康、就业质量、主观幸福感等长期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结果变量、时间维度、群体差异上可能存在的不足。本研究认为,未来相关研究还需纳入城市留守儿童、扩展童年期经历,以及聚焦子女随迁政策转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研究将为留守儿童长期发展问题的化解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人力资本积累提供文献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丽娟  石桂莲  陈明权  赵先治  吴凤丽  鄢简  曹海星  
探索"互联网+"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方式以及乡村教育的影响,分析其利与弊,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随机抽取遂宁罗戈乡的学生、教师、家长共200人,以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75.65%的农村留守儿童都有接触网络,主要查找学习资料,但存在过度打游戏等行为,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2))学校主要采用传统联合网络的教学模式,52.80%的学生会借助手机完成家庭作业,34.30%的调查者对网络教学特别感兴趣,互联网教学方便查阅资料,但也存在学生接受度差等问题。因此,认为互联网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以及教育过程,其在乡村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促进互联网的积极影响,还需采取一定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