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39)
- 2023(11956)
- 2022(9990)
- 2021(9534)
- 2020(7851)
- 2019(17941)
- 2018(17690)
- 2017(34440)
- 2016(18031)
- 2015(19821)
- 2014(19615)
- 2013(19134)
- 2012(17180)
- 2011(15368)
- 2010(15169)
- 2009(13906)
- 2008(13542)
- 2007(11861)
- 2006(10240)
- 2005(8775)
- 学科
- 济(78324)
- 经济(78148)
- 业(59252)
- 农(49833)
- 管理(46114)
- 企(37331)
- 企业(37331)
- 方法(36131)
- 农业(33203)
- 数学(30684)
- 数学方法(30266)
- 业经(23812)
- 中国(21106)
- 财(18698)
- 制(15763)
- 地方(13834)
- 理论(13780)
- 银(12847)
- 银行(12843)
- 学(12710)
- 农业经济(12405)
- 行(12203)
- 贸(12162)
- 贸易(12159)
- 发(12094)
- 策(11908)
- 易(11879)
- 融(11487)
- 金融(11485)
- 务(11270)
- 机构
- 学院(248746)
- 大学(245958)
- 济(106467)
- 经济(104513)
- 管理(101948)
- 理学(89206)
- 理学院(88330)
- 管理学(86695)
- 管理学院(86231)
- 研究(75517)
- 中国(62794)
- 农(53269)
- 京(48973)
- 财(48951)
- 科学(43877)
- 农业(40140)
- 财经(39556)
- 业大(39515)
- 中心(38373)
- 经(36304)
- 江(35524)
- 所(34780)
- 经济学(32915)
- 范(31727)
- 师范(31481)
- 研究所(31476)
- 经济学院(29790)
- 北京(29681)
- 财经大学(29438)
- 经济管理(29415)
- 基金
- 项目(173155)
- 科学(138921)
- 研究(130860)
- 基金(128681)
- 家(110037)
- 国家(108979)
- 科学基金(95901)
- 社会(87500)
- 社会科(81760)
- 社会科学(81737)
- 基金项目(68274)
- 省(67264)
- 自然(60032)
- 教育(59287)
- 自然科(58662)
- 自然科学(58649)
- 自然科学基金(57594)
- 划(55410)
- 编号(53770)
- 资助(51401)
- 成果(42023)
- 部(39633)
- 重点(38083)
- 发(37197)
- 国家社会(36523)
- 创(36260)
- 课题(34958)
- 教育部(34575)
- 人文(34499)
- 制(34036)
- 期刊
- 济(116232)
- 经济(116232)
- 研究(70377)
- 农(57980)
- 中国(46584)
- 农业(39440)
- 财(36805)
- 学报(34252)
- 科学(33887)
- 管理(32584)
- 大学(28826)
- 融(27931)
- 金融(27931)
- 学学(27635)
- 业经(25368)
- 教育(22957)
- 技术(21328)
- 财经(19100)
- 业(17526)
- 问题(16554)
- 经(16261)
- 经济研究(15849)
- 农村(14593)
- 村(14593)
- 农业经济(14588)
- 版(13799)
- 世界(12404)
- 技术经济(12127)
- 经济问题(12002)
- 统计(11975)
共检索到356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建兵
建立留守儿童风险评估与干预机制有助于加强留守儿童风险管理,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和保护工作。通过构建多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贵州和安徽3省7县(市)14所中小学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运用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分析框架,从信息机制和反应机制两方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风险的放大和弱化原理。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多维风险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是教育失效、交往不足、环境不良、心理亚健康及身体亚健康等风险。危害最大的是意外事故和安全风险、双向犯罪及行为失范风险;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父母亲监护的缺位。因此,建立留守儿童替代监护模式;构筑县乡村-家庭、学校-家庭、社会组织-家庭三条"风险预警带";逐步减弱多维风险,推进留守儿童风险管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建兵
建立留守儿童风险评估与干预机制有助于加强留守儿童风险管理,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和保护工作。通过构建多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贵州和安徽3省7县(市)14所中小学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运用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分析框架,从信息机制和反应机制两方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风险的放大和弱化原理。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多维风险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是教育失效、交往不足、环境不良、心理亚健康及身体亚健康等风险。危害最大的是意外事故和安全风险、双向犯罪及行为失范风险;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父母亲监护的缺位。因此,建立留守儿童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辛方坤
[目的/意义]邻避事件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各种放大机制,造成了远超事件影响的涟漪效应,因此研究其舆情传播的特征及表现有助于弱化邻避风险。[方法/过程]基于风险社会放大框架(SARF),构建了舆情传播的4阶段模型,剖析了每一个阶段舆情的特征及对民众抗争行为的建构意义。[结果/结论]邻避危机中舆情的传播与演化是信息不对称、回应机制失灵、政府干预失当、政策妥协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处置不当则演变为群体性事件。邻避舆情危机的应对需构建在风险弱化的框架内,建议从风险信息批露、去污名化、热议期的舆情应急三个方面弱化风险,
关键词:
舆情传播 邻避危机 风险社会放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英君
当前国内外社会风险管理研究重点在于建构社会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社会风险管理内涵和框架,社会风险测量方法与工具运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认为社会风险管理研究内容还有待深化,研究方法亦需提炼和规范,工具运用更需进一步拓宽和提升。
关键词:
社会风险管理 社会保障 风险评估 测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游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不断增长。这些父母缺位的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风险较非留守儿童显著增加。笔者从保险学的角度,分析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风险,测算其额外风险保费,构建一种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保险机制,形成一个以政府、学校、社区、保险公司为主的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风险防范与管理机制。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意外伤害 保险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源 阳敏 吕鑫 孟然然
在采用投资侧和融资侧两种思路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进行系统估测的基础上,设立多维偿债能力框架来构建相应的KMV修正模型,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违约风险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1)当多维偿债能力乐观情形取值时,2018—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隐性债务违约风险属于基本可控范围内,但当多维偿债能力保守情形取值时,隐性债务违约率有了大幅提高,面临着较明显的违约风险;(2)在考虑债务展期和利率调整的债务重组之后,隐性债务违约率都有了大幅的下降,这表明债务展期能实现存量隐性债务偿还中"以时间换空间"的目的,进而有效降低债务短期违约风险;(3)2018—2022年三类偿债能力的不同期望增长率变化对隐性债务违约风险有着不同的动态影响,按影响程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项目经营收益、预算可偿债财力、地方可处置存量国有资产。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十四五"期间有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分类步骤策略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祥 淮建军
农业气象灾害多风险评估对于防灾减灾、制定风险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80—2015年陕西省农业气象灾害年度统计资料和2015—2018年农户调研数据,运用贝叶斯网络、贝叶斯分层模型(BHM)等多风险评估方法,分析陕西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灾害间相互作用以及生计资本对于不同作物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0—2015年陕西省洪涝的灾害率和灾害强度显著下降,斜率分别为0.17%、0.7%,冷冻的灾害率显著上升,斜率为0.25%,干旱和风雹灾害无明显变化;(2)干旱和洪涝显著影响其他灾害,各种灾害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3)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率、农作物种植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用磷肥施用折纯量等生计资本指标,可以显著降低脆弱性。本文有助于提高农户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适应能力,为预防和治理农业气象灾害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玉菡 孙良媛 田璞玉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对留守儿童知识和道德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梅州市1327个样本,从对比的视角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进行研究后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和道德品行上的表现均不如非留守儿童。通过使用ordered logit和二值logit模型分析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影响因素后发现:监护人缺乏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社会负面价值观传播是阻碍留守儿童学习提高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和乡村道德约束功能凋敝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负面影响最大,但教师的关心和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
关键词:
留守儿童 道德品行 学业表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玉菡 孙良媛 田璞玉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对留守儿童知识和道德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梅州市1327个样本,从对比的视角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进行研究后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和道德品行上的表现均不如非留守儿童。通过使用ordered logit和二值logit模型分析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影响因素后发现:监护人缺乏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社会负面价值观传播是阻碍留守儿童学习提高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和乡村道德约束功能凋敝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负面影响最大,但教师的关心和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
关键词:
留守儿童 道德品行 学业表现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文 林爽 林丹华 夏凌翔
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是指留守儿童表现出的违反社会公认行为规范、损害社会和公众共同利益的行为。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相对不利,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或诱惑而表现出反社会行为并产生不良后果。科学评估与有效预防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有助于推进平安中国与健康中国的建设,因此日益受到政府和研究者的关注。在系统梳理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概念、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概述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普遍性指标和特异性指标、不同严重程度反社会行为的风险评估框架以及不同等级的反社会行为预防体系,对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评估和预防问题予以探讨。未来应通过多种形式完善指标体系,推进风险评估和科学干预,并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下的预防工作,以实现对留守儿童各级和各类反社会行为的精准应对。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反社会行为 预防 评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永忠 冯俊文 高朋 王华亭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知识领域。本文将质量功能展开方法(QFD)与风险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了基于QFD的项目风险管理框架。为评估项目风险管理框架的鲁棒性和有效性,在群组决策系统软件平台上对该框架开展评估实验,并在实验之后开展相关的问卷调查。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风险管理框架的鲁棒性和有效性,并且统计数据也显示,所有参与者都能在个人学识与经历、主观感受和经验评价等方面积极地评估该风险管理框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良健 陈小文 刘畅 张特 周志武 朱石牛
研究目的:建立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当前农村土地征收易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为防范和化解土地征收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事故树分析法、AHP法及综合评判法。研究结果:(1)当前土地征收易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值为67.672%,达到重大风险等级;(2)补偿安置环节的社会稳定风险值最大,达到75.033%,其次为土地征收环节和生产生活环节。研究结论:(1)从土地征收环节、补偿安置环节、生产生活环节出发构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评估结果符合当前实际;(2)当前土地征收政策应重点在创新征地补偿安置方式、依法界定征地补偿对象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曹峰 邵东珂 李贺楼 彭宗超 薛澜
维护社会稳定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对某个地区进行综合性、多因素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核心之一。文章认为所谓社会稳定风险实则是社会不稳定的可能性,而社会不稳定从本质上来讲是社会生态系统中个体行为的综合表现,个体行为又是行动者对环境因素的主观认知和价值判断的产物,因此,环境因素构成了社会不稳定行为的基本诱因和必要条件。文章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环境—行为"视角,构建了环境因素和社会不稳定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了可能增大社会不稳定事件发生概率的三十六个命题,并通过案例实证分析了其中的关键要素和监测目标,为进行综合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案。
关键词:
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 环境因素 国家治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马瑾 兰继军 陈瑾
本文从PASS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论述了不同亚型的ADHD儿童在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中所存在缺陷:注意缺陷型ADHD儿童在选择性注意过程中存在缺陷,而多动-冲动型ADHD儿童在计划过程中存在缺陷。因此,对于此类儿童的干预和矫治应当根据其特殊的认知过程缺陷采取不同的策略,从而提高其认知加工能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泽云
数据截取是研究儿童入学时经常被忽视的问题,文章提出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加以解决,并根据2004年在云南省一个县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村受教育水平的因素。结果发现,农村儿童受教育水平在整体上已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女孩入学受到的限制更大,更依赖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社区内的学校供给;在家庭层面上,有兄弟姐妹、出生在少数民族家庭、母亲文化程度较低、母亲不曾加入过共青团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儿童面临更少的受教育机会;在社区层面,富裕村子里的儿童将接受更多的教育,村里外出打工人员比例较高有可能刺激儿童较早地结束教育,本村有一所完全小学则能显著改善儿童的入学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