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6)
2023(8159)
2022(6621)
2021(6382)
2020(4984)
2019(10984)
2018(10909)
2017(20466)
2016(11142)
2015(12249)
2014(12143)
2013(12173)
2012(11173)
2011(10239)
2010(10590)
2009(9988)
2008(9732)
2007(8993)
2006(8330)
2005(7519)
作者
(30282)
(25845)
(25461)
(24445)
(16069)
(12450)
(11504)
(9908)
(9891)
(9077)
(8852)
(8524)
(8070)
(8021)
(7819)
(7698)
(7635)
(7547)
(7290)
(7124)
(6745)
(6350)
(6141)
(6128)
(5975)
(5920)
(5872)
(5527)
(5314)
(5262)
学科
(48602)
(46311)
经济(46162)
(38201)
农业(32537)
管理(22040)
业经(19286)
(15083)
企业(15083)
中国(14501)
农业经济(12391)
方法(12278)
(12131)
(11717)
地方(11470)
(10693)
(9475)
农村(9458)
工作(9370)
发展(9296)
(9273)
服务(9105)
数学(8591)
数学方法(8465)
理论(8369)
(8074)
建设(8039)
教育(8036)
(7856)
贸易(7847)
机构
学院(155258)
大学(150780)
(63181)
经济(61632)
管理(58421)
研究(53420)
理学(49512)
理学院(48976)
管理学(48193)
管理学院(47898)
(46456)
中国(42722)
农业(34693)
科学(31671)
(31571)
业大(28429)
(27716)
中心(27039)
(26853)
(26426)
(23804)
师范(23652)
研究所(23466)
农业大学(21119)
(21002)
财经(20829)
(20493)
北京(19536)
(18776)
师范大学(18325)
基金
项目(99788)
研究(81124)
科学(78188)
基金(69544)
(59141)
国家(58380)
社会(53356)
科学基金(49518)
社会科(48856)
社会科学(48840)
(41385)
编号(37130)
基金项目(36625)
教育(35521)
(32712)
成果(31459)
(28190)
自然(27436)
自然科(26730)
自然科学(26727)
自然科学基金(26248)
资助(25926)
课题(24132)
(23956)
(21967)
重点(21780)
国家社会(21218)
(21107)
(20733)
(20685)
期刊
(85200)
经济(85200)
(54253)
研究(46096)
中国(40968)
农业(36624)
学报(24713)
教育(22216)
科学(22213)
业经(21130)
大学(19932)
(19478)
学学(18264)
(18062)
金融(18062)
管理(16130)
(15760)
农业经济(14643)
农村(14313)
(14313)
图书(13928)
技术(12298)
问题(12189)
(10926)
书馆(10698)
图书馆(10698)
社会(9993)
经济研究(9991)
财经(9822)
世界(9423)
共检索到253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汇泉  
在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个体观"路径的困境进行分析,基于生态系统观提出应在系统的情境中认知个体需求和提供关爱服务,并尝试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群体的"家庭生态系统观"。研究认为,在家庭生态系统内部,需在时间系统上注重事先干预,保证留守儿童家庭抚育决策时机与个体生命历程中"社会性时间"发生的一致性;重视支持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实现的意义,强调家庭责任与权力的共存。在家庭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中,认为应首先定位好家庭的基础性角色,完善主体间的联动机制;积极投资家庭,加强家庭能力建设,通过改善家庭生态系统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学浪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性产物"。从效能择定角度,明确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在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其关爱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将面临农村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工作落实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制度化的形式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则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必由之路。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忠实  
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开县约有50%的儿童属于留守儿童,他们与其他同龄儿童相比,有着较为艰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属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利用本地区公共图书馆资源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需求,是图书馆人应积极思考的问题和应尽的职责。公共图书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并借助其他公共服务平台给予留守儿童更多﹑更广的关爱,将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凡勇昆  
屡次发生的留守儿童事件让社会不得不反思以往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应有新思维,由主体论转向类型论、时空论和适应论。留守儿童是一个多元化的群体,类型论要求关爱留守儿童要回到教育现场,回归经验和常识,为政策制定和社会行动提供准确定位。时空论包含可及性和便利性两种要素,只有让儿童始终生活在监护人的可控范围内,提供及时和便利的照顾,才能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留守儿童关爱需讲究策略,清楚认识到留守儿童目前的状况,主动适应和满足儿童的真正需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斌强  赵鹏程  
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界定,对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质量、学业、人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1)开发城市公立学校的潜力,制定相关制度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所在地就学;(2)扶持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简易学校;(3)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尤其是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4)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文中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和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抚育类型有单亲抚育、隔代抚育、寄托抚育及单独居住。留守儿童在早年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关爱不足、安全感缺乏、行为习惯偏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及身心健康发展等问题。从家庭生命周期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在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及其所衍生的家庭抚育与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时间的错位。家庭系统对留守儿童家庭社会化的功能没有发挥到位。因此,以家庭为本,立足于时间系统,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构建综合的立体的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为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关爱服务,形成支持和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梅  杨汇泉  
随着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问题的相关报道频频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在社会转型中衍生出的新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女童以及其社会化过程中的反社会行为。基于防止类似悲剧事件再次发生的责任感,本文立足于微观视角,选取邓军"买处"案中3名留守女童的生命历程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并以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原理为论证线索,尝试阐析农村留守女童的生命历程体验与其社会化过程中反社会行为生成之间的关系,对农村留守女童反社会行为的生成进行理论上的解读。研究认为,留守女童反社会行为的生成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交织着一起,加之留守女童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的经历和同辈群体的负面影响,使处于独特年龄阶段的她们偏离了恰当的社会性时间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学浪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递增,其子女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留守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解决的办法须多方协作,但学校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但是,当前农村学校在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校园环境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所以理性反思留守儿童学校教育中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探寻出一条创新的路径,将有助于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纯考  
本文针对留守儿童农村社区支持的困境,建议以规划农村社区为中心,对农村社区内外的留守儿童支持资源进行发掘与整合,努力发挥其乡土性、可及性、全程性和多样性的优势,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安全、文化、交往等开展全面的支持行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云昊  
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特点是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占据主导地位。从现实来看,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应不断提高专业化农机服务和倡导农户开展农机合作,同时,政府要逐步改善农村的道路体系,以使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发挥最大的效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段文星  
由于我国在社会福利支配方面采用的是二元社会结构,当农民进城务工之后,其留在农村的学前子女成了学前留守儿童,只得接受封闭式监护和过份的关爱与呵护,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也增加了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因此,只有改造我国传统的福利模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福利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托幼事业,才能确保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连云  
通过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同学支持和母亲支持对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低自尊组;只有同学支持对于低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袁书华  邢占军  
为考察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福利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儿童福利供应调查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感问卷,选取6-9年级202名留守儿童和268名非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1)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的认知和对积极情感的体验更低,对消极情感的体验更高,留守儿童对消极情感的体验存在年级差异。(2)留守儿童在资金、照顾性服务和保护性服务方面获得的福利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内部在福利方面存在年级和留守类型的差异。⑶福利提供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成分显著相关,照顾性服务可以正向预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熊再华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的数量不断增长,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在简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措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何燕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阐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实践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设立图书流动站、帮助农村中小学建立健全图书馆(室)、建立青年自愿者队伍服务留守儿童等服务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