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44)
- 2023(15751)
- 2022(13506)
- 2021(12602)
- 2020(10204)
- 2019(23443)
- 2018(23447)
- 2017(44867)
- 2016(24467)
- 2015(27675)
- 2014(27909)
- 2013(27776)
- 2012(25856)
- 2011(23409)
- 2010(23664)
- 2009(21819)
- 2008(21247)
- 2007(19215)
- 2006(17387)
- 2005(15691)
- 学科
- 济(105557)
- 经济(105437)
- 业(73672)
- 管理(65702)
- 农(51715)
- 企(50450)
- 企业(50450)
- 方法(39297)
- 农业(34498)
- 数学(33583)
- 数学方法(33174)
- 中国(32409)
- 业经(27815)
- 地方(27417)
- 财(24085)
- 学(21278)
- 制(20741)
- 贸(18655)
- 贸易(18641)
- 易(18039)
- 发(17592)
- 银(17334)
- 银行(17294)
- 行(16614)
- 技术(16294)
- 融(15997)
- 金融(15996)
- 环境(15708)
- 理论(15692)
- 和(15275)
- 机构
- 学院(352127)
- 大学(349676)
- 济(141855)
- 管理(138920)
- 经济(138620)
- 研究(122532)
- 理学(118951)
- 理学院(117621)
- 管理学(115719)
- 管理学院(115079)
- 中国(94259)
- 京(75928)
- 科学(75487)
- 农(73043)
- 财(63329)
- 所(62375)
- 业大(57139)
- 中心(56552)
- 研究所(56151)
- 农业(55661)
- 江(54228)
- 财经(49465)
- 范(48730)
- 北京(48526)
- 师范(48337)
- 经(44925)
- 州(44060)
- 院(43720)
- 经济学(40319)
- 省(39732)
- 基金
- 项目(233703)
- 科学(183360)
- 研究(175152)
- 基金(167050)
- 家(144866)
- 国家(143505)
- 科学基金(122706)
- 社会(109677)
- 社会科(103458)
- 社会科学(103430)
- 省(92679)
- 基金项目(89058)
- 教育(78719)
- 自然(77880)
- 划(76998)
- 自然科(75993)
- 自然科学(75978)
- 自然科学基金(74577)
- 编号(73907)
- 资助(67744)
- 成果(60497)
- 发(53926)
- 重点(51743)
- 部(51198)
- 课题(50445)
- 创(48030)
- 创新(44671)
- 国家社会(44331)
- 科研(43745)
- 发展(43443)
- 期刊
- 济(169934)
- 经济(169934)
- 研究(107143)
- 中国(77057)
- 农(74563)
- 学报(55724)
- 科学(52358)
- 农业(50628)
- 管理(49134)
- 财(46035)
- 大学(43096)
- 教育(42218)
- 学学(40459)
- 融(36083)
- 金融(36083)
- 业经(32853)
- 技术(30861)
- 经济研究(24030)
- 业(23642)
- 财经(23518)
- 问题(23199)
- 经(19999)
- 图书(19838)
- 版(18342)
- 技术经济(17380)
- 科技(17299)
- 理论(17272)
- 世界(16539)
- 资源(16452)
- 现代(16335)
共检索到542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隽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加速运行,尤其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中国农村需要面对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安置问题愈发严重。怎么将这些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其它生产部门,在安置劳动力保证社会平稳过渡的同时,实现农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市化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为研究我国的富余劳动力安置问题,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一重要现实背景出发,分析目前与未来中国产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在产业不断优化转移的大趋势下以农村电商的发展为突破口,从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问题以及农村电商的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得出农村电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庄晋财
初步估计 ,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近 80 0 0万人 ,近年来通过向城市异地转移和进入乡镇企业就地转移 35 0 0万人左右 ,尚有 40 0 0多万滞留在农村。而且 ,上述两条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绩效目前出现下降的迹象。从现实来看 ,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异地转移模式和进入农村社区内乡镇企业的就地转移模式 ,尽管对缓解西部农村就业压力起到一定作用 ,但其负面作用也很明显。我们认为 ,培育增长极 ,发展企业集群 ,建设小城镇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增长极辐射的区域内转移 ,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模式的创新方向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红星
我国是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史的农业经济大国,一度有超过10亿的农业户口,现在农村人口也超过7亿。农村物流作为新兴产业潜力巨大,也是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的瓶颈环节,传统农村物流发展更多从硬件角度进行研究,而本文认为物流发展的根本不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在于人力资本,农村物流发展迟缓的原因在于缺乏资金、消费乏力、商业体量小导致物流规模化难以建立。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视角推动农村物流发展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本文因此创新性地提出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来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物流发展。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 就业安置 物流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宝娣
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全面实现广袤农村小康的难题之一在于成功转移富余劳动力。要解决此难题 ,必须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 ,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 ,提高转移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当前 ,针对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已逐渐开展并日趋受到重视 ,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以为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在于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投融资体制和教育制度创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颖
随着青壮年劳动力比重的日趋下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过渡到有限剩余阶段,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开始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作为转移劳动力的主体,16~30岁的新一代农民工的务工选择和决策成为影响农村劳动力供需和转移的关键因素。在劳动力趋向短缺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增加技术和人力资本投资以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政府则应尊重劳动者的个人选择,主要发挥监管、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并在推进职业培训的同时,在农村学历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
富余劳动力 农民工 劳动力供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世辰 任媛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在回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从转移的历史和现状入手指明与WTO直接相联系的转移,并进一步完善了WTO背景下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领域,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活动空间,利用非公有制经济来安排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坚持灵活多样的转移方式,并辅之以相应的土地政策,要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好服务工作。
关键词:
WTO机制 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苏剑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规模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但目前的统计数据无法做到这一点。在经济现实需要但又缺乏直接数据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两种间接的方法——工资法、增长法来对这一形势做出大致的判断,得出我国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移完毕的结论。这与我国其他学者通过抽样调查做出的判断一致,也与大量旁证一致。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可持续发展 就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青
本文从分析“三农”问题入手 ,切入“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重大课题 ,遵循科学发展观之要求 ,提出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思路与相应对策 ,强调了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高度来把握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现代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铁明太
文章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视角出发,剖析了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结构、机会以及转移后的处境。从专业设置、素质培养、资源布局等视角,分析了影响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农村职业教育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富余劳动力 人力资源培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杰 费明胜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本文论述了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制约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原因,以及未来中小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农村富裕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文福
自改革开放以来 ,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仍面临较多难点 ,诸如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 ,乡村富余劳动力众多且素质低下 ,转移服务体系不健全 ,二元体制转型缓慢 ,各省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跨省区转移竞争激烈等。针对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促进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思路和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如海 叶依广
本文在对已有农村富余劳动力估计方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基于城乡发展的综合视角,兼顾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发展两个方面,构建出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估计方法;运用相应的统计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存量和增量进行估计和系统分析;并从经验估计和预测的角度对未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变化趋势和增量进行估计和分析。
关键词:
富余劳动力 存量 增量 系统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伊冬曼
随着我国建设小康进程的深入,"三农"问题日益显得突出。直接体现在农民收入上,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抑制了整个市场的消费。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1227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36万人,每年还新增20多万人。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已经转移的有136万人,其中跨区域流动的很少,出省及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产业间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是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非农业部门转移。这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实证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同时揭示了我国劳动力转移效应的时间阶段性与区域差异性。
关键词:
农村 富余劳动力 资源配置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杜萌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这是各国工业化成长阶段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关乎"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利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和制约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提出推动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 城市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