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62)
- 2023(16558)
- 2022(13737)
- 2021(12682)
- 2020(10103)
- 2019(22662)
- 2018(21849)
- 2017(41648)
- 2016(22289)
- 2015(24422)
- 2014(24302)
- 2013(24049)
- 2012(22581)
- 2011(20594)
- 2010(21223)
- 2009(19800)
- 2008(18686)
- 2007(17021)
- 2006(15591)
- 2005(14218)
- 学科
- 济(98282)
- 经济(98182)
- 业(70215)
- 管理(59046)
- 农(52038)
- 企(45844)
- 企业(45844)
- 中国(34724)
- 农业(34623)
- 方法(31073)
- 地方(29743)
- 融(27878)
- 金融(27877)
- 业经(27305)
- 数学(27233)
- 银(27125)
- 银行(27086)
- 数学方法(26982)
- 行(26275)
- 财(23943)
- 制(22563)
- 贸(19920)
- 贸易(19902)
- 易(19344)
- 学(17113)
- 发(17041)
- 技术(15987)
- 策(15491)
- 产业(15087)
- 环境(14823)
- 机构
- 学院(319098)
- 大学(310695)
- 济(139245)
- 经济(136397)
- 管理(120151)
- 研究(114432)
- 理学(102620)
- 理学院(101505)
- 管理学(100011)
- 管理学院(99432)
- 中国(93683)
- 农(73128)
- 科学(67808)
- 京(65248)
- 财(62787)
- 所(57923)
- 农业(56045)
- 中心(54739)
- 业大(52738)
- 研究所(52141)
- 江(50918)
- 财经(48187)
- 经(43762)
- 范(42186)
- 经济学(41905)
- 师范(41704)
- 北京(41021)
- 州(40386)
- 院(40143)
- 省(38617)
- 基金
- 项目(209470)
- 科学(165057)
- 研究(155237)
- 基金(150520)
- 家(131727)
- 国家(130494)
- 科学基金(111042)
- 社会(101287)
- 社会科(95910)
- 社会科学(95888)
- 省(84710)
- 基金项目(79284)
- 划(69557)
- 自然(68699)
- 教育(67988)
- 自然科(67089)
- 自然科学(67074)
- 自然科学基金(65872)
- 编号(63209)
- 资助(59774)
- 发(52101)
- 成果(50251)
- 重点(47039)
- 部(45373)
- 创(44489)
- 课题(44147)
- 发展(42189)
- 国家社会(42079)
- 展(41529)
- 创新(41516)
- 期刊
- 济(166275)
- 经济(166275)
- 研究(96839)
- 农(75853)
- 中国(72524)
- 农业(50552)
- 学报(50256)
- 融(48852)
- 金融(48852)
- 科学(47498)
- 财(45000)
- 管理(42140)
- 大学(38925)
- 学学(37338)
- 业经(33716)
- 教育(31653)
- 技术(25994)
- 经济研究(25133)
- 业(24365)
- 财经(23430)
- 问题(22846)
- 经(20265)
- 世界(17096)
- 农村(17059)
- 村(17059)
- 版(16970)
- 农业经济(16056)
- 贸(16024)
- 商业(15904)
- 技术经济(15804)
共检索到503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青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省市区956个县域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农村电商示范县设立对县域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电商示范县设立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相较于未实施该政策的县域,农村电商示范县设立可以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提升3个百分点,且这一影响经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相比中西部地区,农村电商示范县设立对东部地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村电商示范县设立有助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创新技术水平的提升,进而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起到间接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杰长 刘睿仪
农旅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对于释放地区经济增长潜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设立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分析农旅融合发展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能够显著增强县域经济韧性,该结论在经过了平行趋势假设、安慰剂检验、PSM—DID模型分析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示范县政策可以通过产业融合、经济集聚和人力资本等作用机制推动县域经济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的实施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相比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及西部地区的农旅融合对于县域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提出农旅融合发展要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实施分类指导原则、深化产业融合,优化资源配置,紧跟5G、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县域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旅融合 准自然实验 县域经济 经济韧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丁述磊 刘翠花 包文
数字经济时代,农村电商发展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从理论层面探讨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试点建设对居民幸福感影响的内在机理,并基于2010~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试点建设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试点的建设显著提升了居民幸福感,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试点建设通过提高居民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数字技能和消费升级,进而提升居民幸福感。异质性分析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试点建设的幸福感提升效应在互联网发展程度较高的县域更强,且对使用互联网、大专及以上居民的影响更显著。文章结论为数字经济时代加速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幸福感 数字经济 数字乡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永恒
电商驱动政策有利于引导“数字鸿沟”向“数字红利”转变,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计划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我国2536个县2010-2020年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析了电商驱动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表明:总体上,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设立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该效应主要体现在东北和东部地区,以及具有较高财政支持能力的县域。进一步分析发现,电商驱动政策能够促进县域产业集聚,加快数字金融发展,进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丽梅
农村电商多元化发展,表现出市场竞争格局、电商业态、电商渠道与经营活动等的多元化。本文结合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行动,选取5个农村电商示范县的342个农村电商经营主体为样本,研究了农村电商多元化发展现状。基于此,从特色商品培育、电商经营主体培育、电商经营渠道优化、基础设施体系健全和综合服务平台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农村电商多元化发展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多元化发展 电商示范县 调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蛟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历史阶段,实证分析国家电商示范县的政策效应,科学评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仅能够更好地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还对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电商示范县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县级行政区研究样本,通过熵值法测算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分析了农村电商发展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国家电商示范县政策能够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这一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第二,农村电商发展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优化以及城乡深度融合等途径,助力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电商政策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发达地区的政策效应不显著,而发展中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表现出显著的政策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杰 李定珍 倪莹莹
文章选取2006—2020年国家级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SM-DID方法探讨了电商示范县政策对脱贫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验证了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商示范县政策显著促进了脱贫地区的县域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电商示范县政策主要通过正向产业多样化效应、财政拉动效应、金融支撑效应、基础设施效应共同推动县域经济增长,但同时存在负向人力资本效应。因此,要想充分发挥电商示范县政策的经济驱动优势,不仅要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还要着力解决电商示范县人才基础薄弱的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绍阳 周博 周作昂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心。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四川省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和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数据分析了电商扶贫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机制。本文研究发现,电商示范项目使贫困发生率降低1.8个百分点;电商示范项目主要通过其他农业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即间接机制发挥作用,贫困户自身直接参与电商线上销售进而增加收入的直接作用效果并不明显;电商扶贫不仅能够解决农产品过剩的问题,还具有刺激农产品供给增加的增量效应。本文为新时代扶贫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来自电商示范项目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仁发 陈存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电子商务在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推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本文构建2010—2020年县级面板数据,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检验电子商务发展对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能够缓解县域经济不平等,并且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电子商务发展能够通过提高乡村就业人员比例和促进社会消费缓解县域经济不平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非贫困县、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高以及市场可达性较低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平等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研究可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提供经验证据,也可为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彬彬 米增渝 张正河
休闲农业是实现我国乡村内生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效手段。利用2007—2016年全国1 382个县的县级面板数据,以2010年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研究对象,设定示范县评定为外部政策冲击点,使用PSM-DID方法对示范县经济效应进行评价,分析政策影响的动态效应和边际效益,检验模型的稳健性,阐明了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休闲农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显著,设立示范县时间越长,经济贡献越来越大。②休闲农业示范县边际效益递减,后期进入的示范县经济贡献逐渐减弱,越来越趋向于规模带动效益的增长。③休闲农业主要通过财政手段作用于地区经济,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具有滞后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昱含
本文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立政策这一项准自然实验对政策激励与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关系进行探究,并采用2011-2021年1300个县域面板数据和PSM-DID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建立能够显著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且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从异质性分析来看,相比贫困县和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立政策对非贫困县和东部地区的正向影响作用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立政策可以通过消费升级进一步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为进一步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本文提出大力推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水平、加大消费升级力度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甘宇 王璐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本研究基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创建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21年全国25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旅融合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其内在机制及作用的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农旅融合政策显著促进地级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且在运用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等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显示,农旅融合政策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城乡人员流动来弥合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旅融合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呈现出区域异质性。因此,为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议持续发挥示范县的带动引领作用,明确非示范县“农业+旅游业”的整体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投入,推动城乡间人员的畅通流动;实施精准的差异化措施,更好发挥农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效应,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甘宇 王璐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本研究基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创建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21年全国25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旅融合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其内在机制及作用的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农旅融合政策显著促进地级市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且在运用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等对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显示,农旅融合政策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城乡人员流动来弥合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旅融合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呈现出区域异质性。因此,为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议持续发挥示范县的带动引领作用,明确非示范县“农业+旅游业”的整体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投入,推动城乡间人员的畅通流动;实施精准的差异化措施,更好发挥农旅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效应,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庆龄
电商产业与农村社区的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议题。研究发现,电商产业的低准入门槛、产业体系拓展、信息生产和共享机制分别与农村社区的人力资本、社会关系网络、市场机会相互结合,孕育出电商产业与村庄社区交织互动中的发展动力机制。但电商产业在农村社区的嵌入性发展,面临村庄产业环境滞后而导致的资源利益竞争与流失困境,以及生产主义扩张与村庄社会秩序的均衡难题。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应坚持乡村本位,通过市场主体合作、政策制度供给、基层组织建设来形成产业集聚、基层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以推动新兴经济产业与农村社区的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转型。
关键词:
电商产业 农村社区 动力机制 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宁
作为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结合的产物,乡村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受到了国内外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农村电商支持下,更是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动力。本文将着重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联动融合发展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究了乡村旅游与农村电商融合的可行性,提出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的联动融合发展有效模式,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电商 联动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