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3)
2023(11740)
2022(9635)
2021(8978)
2020(7325)
2019(15996)
2018(16121)
2017(29990)
2016(16303)
2015(18328)
2014(18070)
2013(17658)
2012(16152)
2011(14706)
2010(14955)
2009(13790)
2008(13141)
2007(11977)
2006(10691)
2005(9385)
作者
(45679)
(38645)
(38130)
(36081)
(23860)
(18376)
(17250)
(14921)
(14488)
(13693)
(13135)
(12853)
(12067)
(11856)
(11811)
(11702)
(11573)
(11082)
(10943)
(10942)
(9667)
(9613)
(9360)
(9020)
(8769)
(8677)
(8452)
(8377)
(7918)
(7827)
学科
(63908)
经济(63833)
(49237)
(45426)
管理(36895)
农业(32921)
(21616)
企业(21616)
业经(20685)
地方(20416)
中国(19963)
方法(17959)
(14933)
数学(14567)
数学方法(14396)
(13386)
(12604)
农业经济(12534)
(12394)
(11207)
(10999)
贸易(10992)
工作(10655)
(10645)
理论(10331)
发展(10185)
(10165)
教育(9902)
(9900)
银行(9878)
机构
学院(221708)
大学(213492)
(84920)
经济(82701)
管理(80877)
研究(77625)
理学(68613)
理学院(67811)
管理学(66545)
管理学院(66136)
中国(59719)
(58281)
科学(49064)
(45641)
农业(44443)
业大(39594)
(39413)
中心(37308)
(37279)
(36745)
研究所(35579)
(32690)
师范(32368)
(29368)
(28235)
财经(27955)
北京(27770)
(27707)
农业大学(27515)
技术(26414)
基金
项目(150104)
科学(116710)
研究(116458)
基金(103411)
(90477)
国家(89530)
科学基金(75300)
社会(72477)
社会科(67931)
社会科学(67916)
(63128)
基金项目(54797)
编号(52085)
教育(51614)
(51164)
自然(45100)
自然科(43982)
自然科学(43968)
自然科学基金(43109)
成果(42609)
资助(39587)
(35975)
课题(35731)
重点(33869)
(33152)
(31618)
(31148)
(29971)
发展(29347)
国家社会(29345)
期刊
(108544)
经济(108544)
(63319)
研究(62172)
中国(55765)
农业(42797)
学报(37277)
科学(33177)
教育(31341)
大学(28564)
(26767)
学学(26575)
业经(25401)
管理(25284)
(21507)
金融(21507)
(20068)
技术(20059)
图书(17840)
问题(15049)
农业经济(14943)
农村(14714)
(14714)
经济研究(14304)
(14060)
书馆(13466)
图书馆(13466)
财经(12611)
资源(11485)
世界(11125)
共检索到348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红兵  
传统农村生活方式的终结与再生要求重新建立农村文化秩序,但沿袭了上千年的传统生活方式还在发生作用,阻碍了农村文化的进步,为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重构农村文化秩序,发展农村新文化,需要培育新的社会结构、尊重传统、以农民需求为核心、探索文化建设途径,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熊英  
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之处不但在于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给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完成城镇的物理架构,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人在"产城一体化"中如何发挥城镇的载体作用,将文化产业镶嵌在城镇化的早期顶层设计中,这也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符秋眉  
儿童早期阅读教育对其个体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背景,探索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早期阅读推广工作,通过对海南五个贫困县农村幼儿早期阅读现状的广泛调研与问题分析,从家长、幼儿园、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制度保障四个方面展开思考,特别是要发挥农村图书馆在儿童早期阅读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付春  
本文认为,加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因此,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需要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机制、服务方式、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以及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数量、布局和种类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飞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各级党委政府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包括: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健全投入增长机制,调整投入结构;加强文化引导,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提升文化人才素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艳春  
目前新农村建设并不完善,在文化建设部分还有一些欠缺。不过依然可以看到新农村建设在不断的进展之中,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比重也在不断加大。学术界也对文化建设十分看重,进行研究规划,可以看出文化研究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成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洪范  王瑞涵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文化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相比,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相比,政府在农村公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葛章明  王晓兵  于晓华  闵师  
改善农村生活用水条件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任务,关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基于“选举参与—回应”模型与“二部制付费”俱乐部物品消费理论,本文探讨了通过公共投资的机制,村庄选举参与水平对农村生活用水体系的影响,并利用CFPS两期面板数据开展了实证研究。本文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与Mundlak估计法检验了选举参与水平通过公共投资的机制改善农村生活用水体系的推论,同时采用宗族势力作为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表明,随着村庄选举参与水平的提高,农户使用自来水和冲水厕所的概率也显著增加,其中公共投资起到了重要机制作用。在采用线性概率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更换公共投资占比作为机制变量、控制区域差异变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建议未来应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基层民主参与意识,重视基层选举参与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安培培  徐宏新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党中央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包括产业、文化等在内的五个方面全面振兴。文化振兴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加之农村体制变革导致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弱化,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供需不匹配、主体"碎片化"等问题。为此,一方面需要抓住主体重构这个"牛鼻子",构建"一核多元"的乡村文化振兴主体结构;另一方面要精准把握供需状况,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多元性、多层次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岩  田翠杰  宋春风  潘淑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翟春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是农村实现现代化应有的题中之义。加快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与激励,解决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问题;通过精准回应服务需要,解决农村公共法律服务针对性不强问题;通过规范精简服务流程,解决公众知晓率和使用率不高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安徽行政学院课题组  
文章在对安徽省的农村公共服务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农村公共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安徽实际,提出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刘尚希  马晓玲  王泽彩  于长革  
报告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特征。总结了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和不足。鉴于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还存在着供给主体单一,责任不清,决策体制不够合理,供需存在脱节,财政投入还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等诸多问题,提出必须在坚持新公共服务理念下,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多元供给体制,以基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的决策机制,科学有效的农村公共财政投入体制,以及完善的监督机制等途径,构建与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