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2)
2023(8815)
2022(7234)
2021(7168)
2020(5600)
2019(12816)
2018(12391)
2017(23730)
2016(12773)
2015(14314)
2014(13791)
2013(13921)
2012(13187)
2011(12252)
2010(12349)
2009(11562)
2008(11304)
2007(9881)
2006(8931)
2005(8133)
作者
(33782)
(29147)
(28281)
(27163)
(17962)
(13846)
(12796)
(11223)
(10893)
(9872)
(9870)
(9503)
(9135)
(8932)
(8839)
(8545)
(8329)
(8196)
(7997)
(7964)
(7202)
(6964)
(6914)
(6700)
(6502)
(6444)
(6198)
(6195)
(5853)
(5852)
学科
(59810)
经济(59740)
(49198)
(39064)
农业(32713)
管理(25428)
方法(20878)
中国(18986)
数学(18819)
数学方法(18727)
业经(17970)
(16837)
企业(16837)
(14441)
贸易(14434)
(14272)
(13561)
农业经济(12419)
(12107)
(11624)
地方(10626)
(10585)
(10582)
金融(10581)
发展(10247)
(10236)
(9986)
银行(9981)
(9780)
(9423)
机构
学院(182682)
大学(181462)
(90866)
经济(89582)
研究(70494)
管理(68425)
理学(59044)
理学院(58448)
管理学(57881)
中国(57643)
管理学院(57544)
(47697)
(38089)
(37726)
科学(36855)
农业(35862)
(34439)
中心(32136)
研究所(31114)
财经(29911)
业大(29480)
经济学(28975)
(27732)
经济学院(26222)
(25106)
北京(24416)
(24172)
师范(24062)
(23950)
科学院(22360)
基金
项目(119369)
科学(95761)
研究(93902)
基金(89939)
(77912)
国家(77168)
科学基金(65287)
社会(64329)
社会科(60659)
社会科学(60644)
基金项目(46764)
(42749)
教育(40675)
编号(37884)
自然(36940)
(36366)
自然科(36081)
自然科学(36073)
资助(35667)
自然科学基金(35498)
成果(31602)
(29676)
(29006)
国家社会(28596)
(27747)
重点(26748)
中国(26704)
教育部(25583)
(25315)
课题(25246)
期刊
(105706)
经济(105706)
研究(58489)
(55237)
中国(39857)
农业(37972)
科学(26563)
学报(26019)
(25232)
(23383)
金融(23383)
大学(21901)
业经(21677)
学学(20798)
管理(20056)
(17420)
教育(16416)
问题(15853)
世界(15718)
经济研究(15337)
财经(14723)
农业经济(14623)
农村(14204)
(14204)
国际(13754)
(13710)
(12798)
技术(12337)
经济问题(10856)
(10720)
共检索到284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利民  郄雪婷  朱红根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符合新发展理念,对推动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型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演进路径,分析了不同类型国家(北美发达国家、欧洲发达国家、亚洲发达国家及社会转型国家)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的主要经验,总结归纳了不同类型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政策的共性特征和差异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分类模式应与当地地理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本文结合中国国情及不同区域农情,将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对标不同国家的农村地区,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不同区域农村应当建立各自适宜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因地制宜开展资源化项目、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技术进步、大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共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冬梅  次俊熙  金欣鹏  
农村生活垃圾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现有的城市生活污染治理模式不适用于地理特征复杂、排放主体分散的农村地区,农村生活污染小而散的特点在理论上适合引入市场机制。美国是世界上环境制度及管理体系较完善的国家,也是较早关注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的国家。其基于市场机制构建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也值得我国借鉴。吸取国内外的经验,合理确定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各环节的市场化程度;重新界定各主体的责任;建立政府主导下的资金筹措多元化、资金使用一体化的资金机制;逐步推进激励为导向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收费制度;突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的差异性,建立适应不同地区特点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治理模式库;以及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鹏  
文明的高度如同木桶定律那样,取决于其短板而非长处。作为现代文明的副产品,垃圾问题虽然像梦魇一般纠缠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是那块不被关注的短板。伴随着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再加上近年来大举推进的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路线,中国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已使这块短板凸显了出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作为现代文明之病已从城市快速渗透到广袤的,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农村地区。当农民完全被纳入大众消费社会之时,不可持续的社会模式就不可能逆转,也是现代文明崩溃的起点。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迄今大都集中在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鹏  
文明的高度如同木桶定律那样,取决于其短板而非长处。作为现代文明的副产品,垃圾问题虽然像梦魇一般纠缠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是那块不被关注的短板。伴随着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再加上近年来大举推进的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路线,中国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已使这块短板凸显了出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作为现代文明之病已从城市快速渗透到广袤的,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农村地区。当农民完全被纳入大众消费社会之时,不可持续的社会模式就不可能逆转,也是现代文明崩溃的起点。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迄今大都集中在垃圾问题的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经济层面的探索上,但散乱的垃圾处理和生活垃圾的日常性取决于农村空间的再造和村民主体意识的重建。因此,文章基于农村地区的调研,从被裹挟于现代化浪潮的村民和村落治理的角度来解读垃圾问题的形成机制和治理困境,在此基础上从以下三个层面探讨一条综合治理的途径,即共助体系的形成。一是发展社会导向的政策与退耕还林模式的公助;二是基于公共性互助纽带的重建;三是通过乡土教育来推动村民的自助和对乡土价值的重新认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贾亚娟  赵敏娟  夏显力  姚柳杨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陕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地区的调查,从供给主体视角出发,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比较4个试点村的基本情况、分类处理实践模式及供给主体,进一步综合评价各试点村的生活垃圾末端分类程度、资源化利用率、年单位成本资源化利用量、减量化及无害化处理效果。分析发现:资金投入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之一,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农村来说,并不能简单复制,而是要借鉴试点村的实践模式,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因此,要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仅要鼓励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农村社区及农户多主体参与合作供给,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而且要加强宣传与奖惩力度,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鲁圣鹏  杜欢政  李雪芹  
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认为农村垃圾协同治理,是降低垃圾管理成本、实现垃圾资源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垃圾治理主体、流程、政府职能分工以及政策等方面,系统探讨当前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按照系统管理的思维,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总体框架;从主体整合、流程再造、区域协同、机制协调和信息共享5个方面,重点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本研究对构建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实现美丽乡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苏毅清   莫斯婷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四个村庄为案例,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采用嵌套制度分析框架,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成效及其差异,探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制度体系是不同层级规则的构型,其中,制度体系互动性与完整性的差异决定制度体系的运行成效,而制度体系高完整性和高互动性是制度体系稳定运行、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关键条件。本文进而提出三条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制度路径:一是以改善制度体系互动性来提升制度体系完整性的“纵向飞跃式”路径;二是以提高制度体系完整性来推动制度体系互动性的“横向推进式”路径;三是制度体系完整性和互动性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纵横交错式”路径。本文研究能为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书赫  王成军  
农户参与意向不高、有意向没行为现象是快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中的主要障碍。论文通过引入门槛效应、漏斗效应、异质性和两类特殊外部因素对计划行为理论进行拓展,构建出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决策模型。研究认为:意向与行为并不具有天然一致性,两者之间存在有门槛效应及漏斗效应,使得一部分参与意向并未转化为参与行为;知觉控制因子是农户参与行为实际控制条件的代理变量,但它只等价于可从主观衡量的那部分实际控制条件,并未包括隐性外部因素和突发性外部因素;异质性同样是引起参与意向与行为背离的原因之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培   李伟红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活垃圾分类越来越成为全国各地农村尝试开展与实施的环境治理工程,但如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一直困扰着地方环境管理者。通过对浙北码头村的案例分析,总结该村在长期实践中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以及不同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策略,并深入挖掘长效机制建设背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地方文化等社会基础。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的互动联系,提出内生于村庄社会的制度规范、有效的组织动员结构、可适用的治理技术手段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的社会基础,以此来反映符合农村社会特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培   李伟红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活垃圾分类越来越成为全国各地农村尝试开展与实施的环境治理工程,但如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一直困扰着地方环境管理者。通过对浙北码头村的案例分析,总结该村在长期实践中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以及不同主体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策略,并深入挖掘长效机制建设背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地方文化等社会基础。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的互动联系,提出内生于村庄社会的制度规范、有效的组织动员结构、可适用的治理技术手段是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的社会基础,以此来反映符合农村社会特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万心雨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垃圾分类多主体协作可以调动各方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基于此,本文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从多主体参与角度对各主体的垃圾分类参与行为进行剖析,发现农村环境及垃圾分类多元共治存在各主体责任缺失,各方参与度不足、主体间缺乏合作等问题,并以湖北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村为例,结合实地案例进行经验借鉴,最后从主体行为界定和规范方面提出:要培养各方参与度,发挥多元共治效应;政府构建平台,加强主体间的联系与合作;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建立长效机制等对策建议,力求构建多方治理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鲁圣鹏  李雪芹  杜欢政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在对国内多个地方农村垃圾治理状况调研的基础上,选取浙江省金华市、山东省昌邑市、四川省丹棱县龙鹄村、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4个地方作为典型,从治理流程、资金保障、组织与管理方面,系统阐述其垃圾治理做法与经验,重点分析这些模式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认为金华、龙鹄和横县的农村垃圾分类减量与就地资源化模式,有助于降低垃圾管理成本,增加垃圾循环利用效益,提升村民环保意识与文明程度。最后从区域协同、制度创新和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开兴  王金霞  白军飞  仇焕广  
基于全国7省的大规模实地调研,从治理对策角度定量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排放结构及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我国2010年农村生活固体垃圾人均日排放量约为0.95公斤,且增速快于城镇,区域间差异十分显著;垃圾排放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可回收废品类。计量经济学模型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固体垃圾人均日排放量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急需加强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尤其要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活固体垃圾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燕华  
农村生活垃圾引发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开展农村建设工作的进程。长期以来,思想都局限在城乡二元结构和"重城市轻农村"上面,这导致我国在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法律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保障农民利益,让社会更加和谐,就应该努力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对农村的生活垃圾进行治理,让有关部门在治理过程中增强守法意识,从规划、收集、运输和处理开始,直到监督管理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健全的法律制度的保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培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实现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前提。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就是促进村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形成。这一环节的设立,不仅需要外部政府环境管理制度的支持,还应结合农村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关系、集体经济等来对村民分类行为进行规训与惩罚。正是根据上述要求,浙江中部农村经过多年的探索,终于建立起符合当地农村社会特点的垃圾分类机制,村民也养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行为习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