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3)
- 2023(12148)
- 2022(10488)
- 2021(9998)
- 2020(8275)
- 2019(19141)
- 2018(18882)
- 2017(35594)
- 2016(20035)
- 2015(22727)
- 2014(23222)
- 2013(22615)
- 2012(21396)
- 2011(19569)
- 2010(20127)
- 2009(18919)
- 2008(19416)
- 2007(18204)
- 2006(16247)
- 2005(14706)
- 学科
- 济(83738)
- 经济(83630)
- 业(60347)
- 管理(56292)
- 农(50775)
- 企(39286)
- 企业(39286)
- 农业(33663)
- 方法(33181)
- 数学(28466)
- 数学方法(28094)
- 业经(23174)
- 中国(21299)
- 财(21184)
- 制(19815)
- 学(19335)
- 环境(18133)
- 地方(18118)
- 贸(14891)
- 贸易(14883)
- 易(14486)
- 发(14394)
- 体(14079)
- 划(13116)
- 银(13074)
- 银行(13039)
- 理论(12956)
- 和(12826)
- 农业经济(12541)
- 行(12413)
- 机构
- 学院(296008)
- 大学(291295)
- 济(116367)
- 经济(113587)
- 管理(108385)
- 研究(100548)
- 理学(92311)
- 理学院(91269)
- 管理学(89503)
- 管理学院(88980)
- 中国(78950)
- 农(70182)
- 科学(64061)
- 京(62350)
- 财(54539)
- 农业(53950)
- 所(52785)
- 业大(50580)
- 中心(48496)
- 江(48272)
- 研究所(47394)
- 财经(42078)
- 范(40350)
- 师范(39956)
- 北京(39156)
- 州(38281)
- 经(37830)
- 院(35182)
- 省(34980)
- 经济学(34455)
- 基金
- 项目(188130)
- 科学(145312)
- 研究(139765)
- 基金(132789)
- 家(115958)
- 国家(114826)
- 科学基金(96346)
- 社会(86618)
- 社会科(81272)
- 社会科学(81245)
- 省(75894)
- 基金项目(70728)
- 教育(63046)
- 划(62502)
- 自然(60718)
- 编号(59625)
- 自然科(59061)
- 自然科学(59041)
- 自然科学基金(57962)
- 资助(53350)
- 成果(49110)
- 重点(42593)
- 发(41644)
- 部(41174)
- 课题(40822)
- 创(38062)
- 农(37817)
- 科研(35851)
- 创新(35597)
- 性(35562)
- 期刊
- 济(142905)
- 经济(142905)
- 研究(83954)
- 农(72458)
- 中国(65111)
- 学报(50529)
- 农业(48877)
- 科学(45239)
- 财(43822)
- 大学(38404)
- 学学(36297)
- 管理(34280)
- 教育(33200)
- 融(29405)
- 金融(29405)
- 业经(29353)
- 技术(25203)
- 业(23721)
- 财经(20746)
- 问题(20137)
- 经济研究(18894)
- 版(18655)
- 经(17801)
- 资源(15766)
- 农村(15687)
- 村(15687)
- 农业经济(15358)
- 图书(14845)
- 世界(14628)
- 技术经济(14576)
共检索到453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咏梅
农村生态环境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总体上呈现出高度关注、低度参与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被动参与、观念性参与、事后参与、参与行为的无序性和环保NGO参与缺失的不理想状态。内部动力疲软、外部动力不足和农村环保法规制度不健全等是造成公众参与度不足的主要阻滞因素。要提高公众参与度,必须通过提升政府环境治理的能力、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加强农村环保法制建设,进而强化外动力、增加内动力、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保障,迈向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文婧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对全国发展大局有着重要影响。国家已经采取了若干政策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治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没有充分调动公众的参与性,致使治理效果不甚理想。当前阶段,我们应当通过提升公众环保参与意识、拓宽参与渠道形式、提供法制保障等对策引导鼓励公众参与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中来。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农村生态 环境治理 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由于见效慢,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内容,但又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概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生态植被的破坏等五个突出问题之后,指出了生存压力、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监管不力是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三个主导因素,并提出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应该从强化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高农民的科学发展观意识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新农村建设 中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荀志欣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相对于城镇生态环境治理来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复杂研究领域,更是面临着资金、管控、制度建设难题和主体责任意识不明、政府部门间合作缺失、获取信息途径不畅通等问题。本文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程,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关键词:
整体性治理 农村 生态环境 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荀志欣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相对于城镇生态环境治理来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复杂研究领域,更是面临着资金、管控、制度建设难题和主体责任意识不明、政府部门间合作缺失、获取信息途径不畅通等问题。本文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程,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关键词:
整体性治理 农村 生态环境 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晓荣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难题及产生的因素,并从地方法规建设、生态环保意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路径和措施,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农村生态环境 环境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琰
本文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土地整理这个热点问题,探索了在我国建立农村土地整理的公众参与机制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借鉴西方一些比较成熟的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通过建立以保护公众利益为导向的土地整理制度,成立公众参与土地整理的民间协会组织,完善土地整理法律法规和加强土地整理的相关信息的透明度等措施来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土地整理机制。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公众参与 公众利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春艳 吴佩芬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其根源在于传统现代化的弊端。生态现代化是传统现代化的时代转型,推进生态现代化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为此,要树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现代化理念;培育各种行为主体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依托各种生态技术;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制度。
关键词:
现代化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建设
以城乡协调发展为基调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农民的收入和基本保障大幅提升,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重。尤其与城市相比,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象较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面临的难题及原因,寻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途径,以期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艳 何伦志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绩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产权制度的激励功能无法得到正常发挥,其根源则是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清晰与产权残缺。对此,不仅应加强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还应针对产权制度在环境治理中存在的局限性,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激励制度,以促进西部生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部 生态环境治理 产权 激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卫卫
农村政治生态是农村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环境的综合体现。后税费时代我国农村政治生态发生根本性嬗变并引发一系列基层治理难题,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客观要求。基于此,以公众参与为切入点,分析公众参与的三重动力,为农村政治生态重构中公众参与"何以可能"提供学理辩护。研究认为导致农村政治生态重构中公众参与困境的原因主要有文化、历史、制度和社会四个方面,应以"公众充权"为指向,从培育公共精神,提升公众民主素养;发展社会组织,保障公众结社权;构筑多方联动,夯实公众监督权和完善信息公开机制,满足公众知情权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政治生态 公众参与 信息公开 治理现代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瑞怀
本文描述了湖南省农村县域间信贷资产质量的差异。并从农村县域间区位和交通条件的差异、农村县域非农化进程及模式的差异、政府主导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现行体制下农村各级政府行为扭曲、农村县域金融发展水平悬殊等方面阐明了形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农村金融 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海清
生态环境由于其广为人知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在环境治理的问题上,"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同时存在,环境问题成为名符其实的"公地"。要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环境治理必须引进"社区"这一治理主体。本文应用制度经济学原理、环境经济学原理分析了"社区"治理相对于政府治理有激励优势,相对于市场治理有产权划分成本优势,并提出依靠社会力量和非正式制度的创新等措施来促进社区环境治理。
关键词:
社区 环境治理 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伟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对农村环境进行生态治理,但是多年来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并没有让农村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因此我们应当转变观念,重视农民自身的环境行为,提升生态治理的质量。首先,国家不仅要强化农村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生态素养;其次,要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优势,创造多元化农民参与治理平台;另外,要注重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来推动农民深入参与到生态治理中。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生态治理 农民环境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伟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对农村环境进行生态治理,但是多年来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并没有让农村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因此我们应当转变观念,重视农民自身的环境行为,提升生态治理的质量。首先,国家不仅要强化农村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生态素养;其次,要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优势,创造多元化农民参与治理平台;另外,要注重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来推动农民深入参与到生态治理中。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生态治理 农民环境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