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7)
2023(13373)
2022(11231)
2021(10578)
2020(8680)
2019(19472)
2018(19186)
2017(37141)
2016(19552)
2015(21709)
2014(21306)
2013(20718)
2012(18943)
2011(17090)
2010(17505)
2009(16410)
2008(15092)
2007(12780)
2006(11291)
2005(9600)
作者
(53643)
(45451)
(45164)
(42763)
(28336)
(21644)
(20108)
(17508)
(17187)
(15734)
(15427)
(15345)
(13945)
(13871)
(13787)
(13750)
(13195)
(13181)
(13008)
(12752)
(11060)
(10966)
(10920)
(10689)
(10201)
(10122)
(9816)
(9717)
(9071)
(9067)
学科
(83879)
经济(83795)
(60816)
管理(56007)
(50370)
(40351)
企业(40351)
方法(36104)
农业(33608)
数学(31155)
数学方法(30715)
业经(24036)
(20270)
中国(19628)
环境(18402)
(17514)
地方(16272)
(15636)
(14141)
(13429)
(13387)
贸易(13384)
理论(13238)
(13054)
农业经济(12523)
(12402)
(12198)
技术(12085)
(12002)
(11855)
机构
学院(279700)
大学(275659)
(116116)
经济(113983)
管理(111913)
理学(98432)
理学院(97453)
管理学(95796)
管理学院(95278)
研究(89456)
中国(67722)
(60578)
(55656)
科学(54746)
(51038)
农业(46034)
业大(45865)
中心(43020)
(42715)
财经(41524)
(39850)
研究所(39255)
(38125)
(36992)
师范(36675)
经济学(35716)
北京(33391)
经济学院(32380)
经济管理(31898)
(31821)
基金
项目(198384)
科学(158385)
研究(147594)
基金(146648)
(127446)
国家(126307)
科学基金(109678)
社会(97282)
社会科(91844)
社会科学(91819)
基金项目(78439)
(77575)
自然(69142)
自然科(67449)
自然科学(67430)
自然科学基金(66192)
教育(65965)
(64357)
编号(60021)
资助(57352)
成果(47222)
(44670)
重点(44642)
(43652)
(41728)
国家社会(41313)
课题(39470)
创新(39009)
(38473)
教育部(38405)
期刊
(127625)
经济(127625)
研究(73400)
(63975)
中国(48305)
农业(43800)
学报(42739)
科学(41009)
(38071)
管理(35207)
大学(34342)
学学(32985)
业经(27753)
(24217)
金融(24217)
教育(24020)
技术(22409)
财经(19809)
(19799)
问题(18446)
经济研究(17257)
(17033)
(16213)
资源(14956)
农业经济(14803)
农村(14615)
(14615)
世界(13798)
经济问题(12956)
科技(12866)
共检索到391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召  羊许益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正在由风险演变为危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职能"缺位"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应发挥基层各行动主体的积极性,以形成多元治理格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教立营  
农村公共危机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土地流转纠纷、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农村社会治安等,这些危机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然而,农村治理主体之间存在权责不清问题,且缺乏有效整合,导致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效能不足。农村公共危机的治理需要各个主体之间密切合作形成合力,但现实中常常因分散的治理主体、重复的职能和不协调的行动导致危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甚至可能激化危机,导致更大的损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开元  李雪松  
在广大农村地区,落后的水环境治理与日益膨胀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使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并且呈现出迅速恶化的趋势。从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出发,基于公共物品理论深入分析当前农村水环境治理中存在的治理主体缺失、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环保意识薄弱、二元化的环境治理政策等一系列问题,指出市场失灵和政府缺陷是导致农村水环境治理不足的最重要原因,并依此来构建我国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要杰  
地方治理理论是公共管理领域的前沿理论。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中,由于地方政府距离居民最近,最能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由此形成了公共物品供给的地方主义传统。德国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地方治理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形成了联邦主义、民主分权、基层化、财政平衡和法律监督等五大原则。以此为指导,德国农村公共物品呈现出地方主导、法律约束、财政支持、多元监督和市场化供给的典型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燕凌  陈冬林  凌云  
农村公共危机是一系列严重危害农村社会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其危害在于对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冲击。但从本质上讲,农村公共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共产品供求失衡。农村公共危机是在长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政府公共生产严重滞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人们对公共产品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的矛盾运动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开玲  
近年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秸秆禁烧"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关键词。然而,秸秆焚烧屡禁不止。以"代谢断裂"理论为分析框架,秸秆焚烧既有它的社会原因,又有它的环境后果。一方面,农业的工业化、农民日常生活的商品化、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人口外流等原因导致了秸秆的废弃与焚烧。另一方面,秸秆焚烧导致空气污染,加剧了城市居民对于雾霾的恐惧,这种环境事实和认知方式转变为塑造城乡社会格局的重要力量。从此,"代谢断裂"理论得以扩展:秸秆焚烧导致的空气污染超越了该理论传统上对于土壤肥力问题的关注,使得农村环境危机系统的表现为水、土、气的污染;农村资本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导致环境后果的同时,又以该环境后果为媒介,重塑农村内部及城乡之间的社会关系,形成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卫龙宝  张菲  
本文运用1509户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对农村基层治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本村组织治理的满意程度主要受到与其生产、生活相关的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影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导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经济开发区的农户对基层治理的满意程度较低;不同收入水平农户对基层治理的满意程度和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启示是,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优先供给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公共物品,实施因地制宜的公共物品供给策略,保证专项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分配的公平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教立营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全新社会发展阶段,客观因素导致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矛盾特征体现也相对更为明显。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的稳定和发展是国家的关切,农村公共危机治理也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结合我国农村面临的公共危机治理难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从理论建构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农村公共危机治理提出了可循之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荀志欣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相对于城镇生态环境治理来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复杂研究领域,更是面临着资金、管控、制度建设难题和主体责任意识不明、政府部门间合作缺失、获取信息途径不畅通等问题。本文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程,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荀志欣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相对于城镇生态环境治理来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复杂研究领域,更是面临着资金、管控、制度建设难题和主体责任意识不明、政府部门间合作缺失、获取信息途径不畅通等问题。本文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程,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言虎  
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与现代性因素的扩张密切相关。传统与现代"断裂"是生态危机重要的分析视角。本文通过对云南省M县的田野调查,阐释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机制。研究表明,"中心化"的现代资源管理制度代替地方依靠传统社会规范和信仰禁忌的社区自主管理制度、以追求产量为目标的汉区农耕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先后取代地方传统的农耕方式和地方知识、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产业通过"自然资本化"逻辑取代传统生存导向型农业是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需要对现代性和断裂予以深刻反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明  王修华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能否与农村经济良性互动发展。从征信的视角考量,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还不理想,表现在征信系统不健全、失信惩戒机制的缺位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本文提出,当前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要完善农村征信系统、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健全信用法律体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江峰  
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要模式是政社合作型。政府与村庄之间在资源上的相互诱导与吸引,导致资源低效、浪费和不均衡不合理供给,即农村公共物品的“诱致性供给过剩”。农村公共物品“诱致性供给过剩”主要源于政府自上而下项目激励、村组干部横向社会竞争和村庄自下而上资源吸附三重机制。化解农村公共物品“诱致性供给过剩”问题,可通过包干式资源投入、监管结合的村财制度和落实村级民主参与制度等,对“公有”和“共有”的“公共池塘资源”进行有效治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文  钟声  
新中国成立以来,洞庭湖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系列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湖泊面积急剧下降、水质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血吸虫疫情反复等。政府确立了江湖同治的指导思想,治理方针经历了从"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到恢复湖泊面积,改善湖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并先后采取了洞庭湖整修工程、园田化建设、血吸虫病防治、水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治理措施,使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为了进一步改善湖区环境,还需在树立科学理念、加强法制建设、创新管理机制以及整合社会力量等方面作更大的努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正波  农珑  
近年来,我国农村治理问题一直都是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建国以来,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经历人民公社和村民自治制度两次大演变,期间我国农村也出现了三轮社会危机的演变。本文以基层治理体系演化为主线贯穿全文,从废除人民公社制、重振乡镇政权、确立村民自治制度三个历史时期探索与当时农村社会治理危机之间的关联,深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治理危机爆发的根源,研究基层治理体系的演化对农村治理危机造成的影响,理顺基层治理体系与农村治理危机的内在联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