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7)
2023(9129)
2022(7415)
2021(7135)
2020(5824)
2019(12759)
2018(12416)
2017(24042)
2016(13344)
2015(14294)
2014(14258)
2013(14278)
2012(13285)
2011(11574)
2010(11858)
2009(10881)
2008(10947)
2007(9829)
2006(8606)
2005(7476)
作者
(36030)
(30935)
(29993)
(29221)
(19004)
(14608)
(13527)
(11642)
(11301)
(10892)
(10469)
(10004)
(9628)
(9595)
(9421)
(9107)
(9093)
(8650)
(8597)
(8493)
(7575)
(7478)
(7390)
(7109)
(7043)
(6791)
(6723)
(6682)
(6259)
(6251)
学科
(55666)
经济(55612)
(49142)
(47462)
管理(39111)
农业(32702)
(27889)
(27029)
企业(27029)
方法(20927)
业经(19525)
数学(17423)
数学方法(17286)
财政(14968)
中国(14840)
(14266)
(12473)
地方(12413)
农业经济(12362)
(12110)
财务(12104)
财务管理(12053)
企业财务(11558)
(10708)
(10257)
(10170)
及其(9836)
(9696)
农村(9678)
(9632)
机构
学院(182296)
大学(176464)
(78923)
经济(77487)
管理(70222)
研究(61532)
理学(61283)
理学院(60725)
管理学(59902)
管理学院(59572)
(53891)
中国(49032)
(44640)
农业(40870)
科学(36689)
(35081)
业大(34179)
(31447)
财经(31001)
中心(29548)
(28352)
(28046)
研究所(27931)
农业大学(25126)
经济学(23867)
(23116)
财经大学(22346)
经济管理(22002)
经济学院(21654)
(21455)
基金
项目(122766)
科学(96646)
研究(91881)
基金(90444)
(78868)
国家(78095)
科学基金(66726)
社会(61346)
社会科(57639)
社会科学(57624)
(48677)
基金项目(47957)
自然(40631)
自然科(39712)
自然科学(39705)
教育(39163)
自然科学基金(39013)
(39001)
编号(37541)
资助(35559)
(31572)
成果(30367)
(28095)
(27156)
重点(26775)
(26368)
国家社会(26362)
(25437)
(25160)
课题(24464)
期刊
(93322)
经济(93322)
(60751)
研究(53052)
农业(41526)
中国(40194)
(38948)
学报(30884)
科学(27443)
大学(24732)
学学(24164)
业经(21582)
(20084)
金融(20084)
管理(19659)
(18965)
财经(15697)
农业经济(14706)
农村(14216)
(14216)
问题(13567)
(13381)
经济研究(13203)
(12828)
技术(12370)
教育(11977)
世界(11199)
经济问题(9977)
社会(9789)
业大(9694)
共检索到277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贺娜  
政府与农村集体、农民个人、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相比,应当承担农村生产性公共品的主要供给责任,可财政约束却制约了政府供给主体地位及经济效率的实现。农村生产性公共品供给时财政约束的存在是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是重要引致因素;分税制改革后财政体制内生性问题是直接引致因素;体制外配套改革推动迟缓是关键性引致因素。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并积极推动配套体制改革,以化解财政约束,夯实政府供给的主体地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跃卿  
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效率普遍不高,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支出因受到预算外支出的影响相对较高,财政分权的激励制度并没有显著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品供给,经济性公共品支出相对较高也是因为财政分权制度缺陷所形成的。因此,通过差别化的财政分权,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约束,并且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的结构,是提高地方公共品供给效率,解决财政分权促进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的有效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冯海波  
农村公共物品提供涉及到供给主体选择、数量和质量决定、融资和生产决策问题。农村税费改革使地方基层政府面临着空前的财政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策略应该适时做出调整:首先,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必须多元化,即由以往政府单一供给主体转变为政府、第三部门、私人等多元供给主体;其次,为了保障农村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必须实现供给决策体制的转变,即由“供给主导型”转向“需求主导型”;第三,融资方式多元化,主要包括税收、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收费、举债和劳动替代资本等;第四,公共物品的生产可由政府直接组织生产,也可由私人生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世芹  邹杰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14年相关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主要研究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财政供给以及公共产品价格等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非生产性公共品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收入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公共品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公共品财政支出和公共产品价格的影响效应均不显著,但中央和地方政府增加财政供给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农民公共品消费支出,进而改变其消费支出结构和偏好,价格上涨则促使农民相应消费支出增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曲婧  
适度的财政分权有助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财政分权的关键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为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更有效,应着力从五个方面入手,即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定位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范围与财力分配、遵循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收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蕾  崔永超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结合农村公共品的性质,分析为什么要建立农村公共品供给资金的财政保障机制,以及建立一个怎样的财政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农村公共品供给资金财政保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华  任龙洋  
利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1996-2010年中国省级政府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的相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地方政府的维持性和社会性公共品供给效率普遍偏低,而经济性公共品供给相对高效,且预算外支出比预算内支出更有效率。由此可见,财政分权下的激励机制没有普遍提升公共品的供给效率,而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提高主要来源于软预算约束的制度缺陷。因此,在加强预算约束的同时,必须通过相关机制设计维持地方的经济增速,而对于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的问题,则需要通过差别化的分权甚至一定程度的集权来解决。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颜色   刘丛  
本文使用1742年至1795年的府级面板数据,考察政府与地方士绅提供的公共品是否能缓解粮价波动引起的社会冲突。实证分析发现,虽然粮价上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社会冲突,但这一影响在华北和长江下游地区仅为全国的24%,表明两地可能存在某些社会稳定机制。进一步分析显示,政府在华北粮价平抑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士绅群体对缓解长江下游地区的粮价波动更为有效;这一差别可能源自两地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长明  
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合理、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划分不对称以及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等有关。应通过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品供给制度、科学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完善财政供给机制以及切实有效解决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等公共财政措施解决。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军  伍安琪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基于31省2009至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GMM模型,研究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偏好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存在抑制作用。财政收入分权水平越高,受异化GDP激励、预算软约束、地方支出缺乏有效监督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挤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财政投入。财政支出分权水平越高,在我国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自主支出受限,难以顾及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从而导致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下降,供给不充分。地方政府福利性财政支出偏好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有明显地促进作用,且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可以显著提升这种促进作用的效果。因此,中央政府应通过适当调整我国财政分权结构、完善公共服务评级制度、上解事权下放财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设置养老服务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等手段,提高地方政府自主收入,降低支出压力;通过激励和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促进我国财政分权对改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正向作用的发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莉  
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中承担财政责任,应以公益性和公平性为取向,并遵循公共财政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财权与事权相一致原则以及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原则。政府对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基本医疗服务应采取不同的供给方式;政府和农民的筹资责任应予以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要与能力相适应;现有卫生资源配置政策需予以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希岩  
对中国目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目标具有多重性,包括所在地区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中央政府的满意程度等(李军杰、钟君,2004),以L代表地方政府,T代表地方政府税收,C代表中央政府的满意度,E代表地方民众的满意度,则地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万水  
农村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已严重威胁着农村政府的生存。解决农村债务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怎样理清农村债务,全面化解政府债务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农村债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借债、用债没有遵从公共财政理念,政府债务的化解必须以公共财政为指导,冻结稳定前债,逐步化解前债,建立防范机制预防后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转型经济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偏好上的差异会深刻影响财政分权程度,同时改变着地方政府的激励结构,从而对公共品供给带来不同效果。本文在Besley模型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这种偏好差异的形成过程,建立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解释了中国分权改革进程及最优分权程度的决定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利会  叶慧  
为检验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是否具有效率,文章利用2003~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来研究这个问题,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普遍较高且逐年改善。(2)各地区被参考次数排名变化不大,地区间供给效率差距逐年缩小。(3)纯技术效率值接近整体效率,结构不合理是造成部分地区公共品供给无效的最主要原因;(4)属于纯公共品的水土流失治理是相对需削减的最主要部分,间接反映农村生产性准公共品投入不足。根据这些基本结论,得到若干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