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9)
- 2023(9320)
- 2022(7856)
- 2021(7602)
- 2020(5982)
- 2019(13369)
- 2018(12874)
- 2017(25409)
- 2016(13871)
- 2015(15247)
- 2014(14792)
- 2013(14520)
- 2012(13747)
- 2011(12497)
- 2010(13076)
- 2009(12114)
- 2008(12071)
- 2007(11298)
- 2006(10438)
- 2005(9396)
- 学科
- 济(57802)
- 经济(57748)
- 业(49868)
- 农(49743)
- 管理(41583)
- 农业(33099)
- 企(28939)
- 企业(28939)
- 财(21740)
- 业经(19299)
- 中国(17026)
- 方法(16523)
- 地方(15721)
- 制(15426)
- 策(14844)
- 数学(14018)
- 数学方法(13841)
- 财政(13608)
- 环境(12719)
- 农业经济(12461)
- 发(12122)
- 体(11924)
- 政(11674)
- 及其(11382)
- 划(10803)
- 政策(10134)
- 发展(10111)
- 展(10100)
- 村(9795)
- 农村(9777)
- 机构
- 学院(196705)
- 大学(189448)
- 济(86994)
- 经济(85232)
- 管理(78588)
- 研究(67908)
- 理学(67633)
- 理学院(67025)
- 管理学(66295)
- 管理学院(65894)
- 中国(54330)
- 农(48531)
- 财(44763)
- 京(38563)
- 科学(37387)
- 农业(36168)
- 所(33062)
- 中心(32361)
- 财经(31892)
- 江(31434)
- 业大(31386)
- 研究所(29225)
- 经(28908)
- 范(25216)
- 师范(25098)
- 经济学(24808)
- 州(24289)
- 北京(23757)
- 经济管理(23664)
- 院(23629)
- 基金
- 项目(125448)
- 科学(100093)
- 研究(99924)
- 基金(91158)
- 家(77175)
- 国家(76346)
- 科学基金(66023)
- 社会(65780)
- 社会科(61878)
- 社会科学(61862)
- 省(49700)
- 基金项目(47687)
- 教育(43223)
- 编号(42655)
- 划(40026)
- 自然(38520)
- 自然科(37518)
- 自然科学(37512)
- 自然科学基金(36862)
- 资助(35534)
- 成果(35460)
- 农(29259)
- 发(29209)
- 部(28897)
- 课题(28726)
- 重点(27448)
- 国家社会(27150)
- 制(26999)
- 性(26910)
- 创(25946)
- 期刊
- 济(109479)
- 经济(109479)
- 研究(61072)
- 农(55464)
- 中国(44743)
- 农业(37434)
- 财(34532)
- 科学(26670)
- 管理(25523)
- 学报(25377)
- 业经(24015)
- 融(23730)
- 金融(23730)
- 大学(21446)
- 学学(20480)
- 教育(18826)
- 业(16489)
- 财经(15576)
- 问题(15472)
- 农业经济(15071)
- 技术(15051)
- 农村(14936)
- 村(14936)
- 经济研究(14640)
- 经(13287)
- 世界(12341)
- 版(11619)
- 经济问题(11089)
- 社会(10686)
- 现代(10039)
共检索到308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国磊 张新文 马丽
以政府动员为主的传统农村环境治理方式已难以调和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弱支持的公共参与、即时性的政策执行、跟踪性的媒体宣传、定期的干部下村、以及不定期的宣讲教育已成为被动性政府动员的主要特征。动员主体单一、动员方式简化和社会自觉不足等因素导致政府动员陷入政策执行地方化、可持续性弱化和政令信息扭曲等困境。因此,基层政府应通过差序治理与协同共治、督查问责与购买服务、社会自觉与培育主体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政社互动格局的构建,进而规避政府动员失灵的困境。
关键词:
农村环境治理 政府动员 政社互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国磊 张新文 马丽
以政府动员为主的传统农村环境治理方式已难以调和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弱支持的公共参与、即时性的政策执行、跟踪性的媒体宣传、定期的干部下村、以及不定期的宣讲教育已成为被动性政府动员的主要特征。动员主体单一、动员方式简化和社会自觉不足等因素导致政府动员陷入政策执行地方化、可持续性弱化和政令信息扭曲等困境。因此,基层政府应通过差序治理与协同共治、督查问责与购买服务、社会自觉与培育主体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政社互动格局的构建,进而规避政府动员失灵的困境。
关键词:
农村环境治理 政府动员 政社互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水 鲁光敏 任莹
农民是农村环境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和重要行动主体,然而环境治理中“政府干、农民看”的现象并不鲜见,提升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实现农村环境善治有着重要意义。实现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积极参与,需要由管控式环境治理逻辑转向参与式环境治理逻辑,在制度供给层面创造参与空间、提供参与支持、制定参与计划,在权益实现层面回应农民环境权益、经济权益和其他权益诉求。研究以浙江云和“绿谷分”实践为例,分析认为加强公民赋权、民主协商、自主治理是实现农民参与式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并从重塑治理共同体、强化社会组织建设、增强民主协商制度等方面提出优化农民参与环境治理路径。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农民参与 逻辑转换 路径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芳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也在快速增加,已经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村地区产生了将近300亿吨污水,而全国仅有20%左右的农村地区建有污水处理设施,那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汇入河流、渗入地下、流向农田,最终引发农村水源污染、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等一系列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芳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也在快速增加,已经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村地区产生了将近300亿吨污水,而全国仅有20%左右的农村地区建有污水处理设施,那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汇入河流、渗入地下、流向农田,最终引发农村水源污染、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等一系列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国磊 张新文
当前,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倒逼基层政府环境治理改革,在农村环境治理领域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是现实背景下的制度安排。虽然,基层政府购买农村环境治理服务能够缓解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的局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激活市场主体参与治理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存在缺乏制度配套与政策执行滞后,承接主体缺失与评估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选择性承接与民众参与度低等制度困境。因此,通过加强契约监控与促进部门协作相结合,培育承接主体与完善绩效评估相结合,实行精准购买与村规民约引入相结合的创新路径,确保政策落地,推动农村环境协同治理。
关键词:
基层政府 政府购买服务 农村环境治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国磊 张新文
当前,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倒逼基层政府环境治理改革,在农村环境治理领域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是现实背景下的制度安排。虽然,基层政府购买农村环境治理服务能够缓解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的局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激活市场主体参与治理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存在缺乏制度配套与政策执行滞后,承接主体缺失与评估机制不健全,社会组织选择性承接与民众参与度低等制度困境。因此,通过加强契约监控与促进部门协作相结合,培育承接主体与完善绩效评估相结合,实行精准购买与村规民约引入相结合的创新路径,确保政策落地,推动农村环境
关键词:
基层政府 政府购买服务 农村环境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国磊 苏柄润 张燕妮
农村环境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治理成效不仅反映各级地方政府能否“有所作为”,也影响新一轮的乡村建设行动。基于粤西M市部分乡镇调研发现:差异化的政府动员策略所获取的社会响应程度不同,并直接影响农村环境治理成效。基层政府通过“硬动员”来塑造刚性治理的权威性,但由于基层群众的“弱响应”而导致环境政策执行陷入“梗阻”困境。虽然通过“软动员”的柔性治理方式能提升基层群众参治意愿,但却因其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强弱趋中响应”而导致环境政策“悬浮化”。因此,应通过“软硬兼施动员”,既依托行政权威推动环境政策走向底层实践,也要加强政策宣传和人情游说,使基层群众“强响应”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全过程,进而实现农村环境的治理有效。
[期刊] 改革
[作者]
闵继胜
沿着"政策目标—制度安排—政策举措—环境问题—治理对策"的逻辑思路,通过刻画我国农村环境治理政策的演进轨迹,发现我国各阶段农村环境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政策目标指向下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改变政策目标,树立全新的粮食安全观,创新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体系,即树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从内外部消解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可行选择。
关键词:
环境治理政策 “三农”问题 绿色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颖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进程中需要重视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但当前农村环境治理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政府与村民间的信任基础不牢固、社会资本参与的互惠规范未建立、社会关系网络的协同作用力不明显。为消解这些现实困境,需对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形成有效激励,提升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作用力,尤其要增强村民参与的主动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有关农村、农业和乡镇企业的环境治理政策和法规体系却很不健全,因而表现出农村环境治理与城市相比相对落后。针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现状,本文提出了新时期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上应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农村 环境污染治理 政府职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西琴 李蕊舟 李兆捷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针对不同时期农村环境问题,国家出台了不同的环境保护政策。文章结合农业发展阶段,对农业环境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以厘清我国农村环境政策的发展脉络。文章最后简要介绍了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我国农村环境政策的未来。
关键词:
农村环境保护 政策回顾 挑战 展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明杰
本文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三个层面,即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居家环境,指出目前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更应着眼于环境本身,强调污染防治。由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路和操作没有内化到村民,成本高,缺乏保护的持续性,因而农村环境保护应强调以村为主,提高当地人对当地环境保护的参与;环境保护部门在农村环境保护过程中也应转变角色,由环境保护的执法者变成环境保护的服务者。通过多部门合作,统一目标,共同投入资源,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从而系统地、有效地推动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农村 环境保护 策略分析
[期刊] 改革
[作者]
程会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农村环境保护是全国环境保护的短板,改善农村环境保护是最大的民生。农村环境保护既是改变全国环境最大的生态空间,也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未来最大的市场空间。构建农村环境保护体系,加强农村环境管理,解决农村突
关键词:
环境保护体系 生态循环农业 环境综合治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应若平
本文在阐明农村公共服务变革基本内涵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变革的现实条件。认为农村公共服务变革的本质是实现从政府选择向农民选择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转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变革既面临农民合作组织发育的困境,又面临政府职能转变的阻力,农村公共服务变革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 变革 运行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