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79)
2023(15754)
2022(13676)
2021(12837)
2020(10589)
2019(24298)
2018(24143)
2017(46934)
2016(25150)
2015(28229)
2014(27919)
2013(27253)
2012(24753)
2011(22222)
2010(22031)
2009(19974)
2008(19106)
2007(16616)
2006(14546)
2005(12211)
作者
(70005)
(58877)
(58052)
(55230)
(36741)
(28148)
(26227)
(23230)
(22097)
(20427)
(19932)
(19494)
(18189)
(18079)
(17966)
(17619)
(17490)
(17309)
(16707)
(16431)
(14426)
(14227)
(14145)
(13523)
(13133)
(13013)
(12945)
(12739)
(11669)
(11633)
学科
(102856)
经济(102751)
(76072)
管理(71055)
(54752)
企业(54752)
(51336)
方法(46153)
数学(40502)
数学方法(39956)
农业(34127)
业经(27365)
中国(24652)
(24131)
地方(20908)
(20324)
环境(18479)
(18349)
(17173)
贸易(17167)
(16685)
技术(16551)
理论(15533)
(15380)
财务(15312)
财务管理(15277)
(15044)
(14979)
(14944)
企业财务(14507)
机构
学院(351241)
大学(347707)
管理(143626)
(139385)
经济(136460)
理学(126427)
理学院(125162)
管理学(122936)
管理学院(122316)
研究(112104)
中国(83147)
(71809)
(71095)
科学(70297)
(59571)
业大(58143)
农业(54324)
(54225)
中心(52822)
研究所(49784)
(49417)
财经(48965)
(45851)
师范(45463)
(44898)
北京(44034)
(40736)
经济学(40472)
(40305)
经济管理(39247)
基金
项目(251169)
科学(198459)
研究(185463)
基金(182946)
(158702)
国家(157317)
科学基金(136410)
社会(117454)
社会科(110965)
社会科学(110934)
(98892)
基金项目(97943)
自然(88495)
自然科(86403)
自然科学(86385)
自然科学基金(84806)
教育(84329)
(81858)
编号(76977)
资助(73740)
成果(60376)
重点(55478)
(55361)
(53686)
(52253)
课题(51198)
创新(48711)
国家社会(48246)
科研(47939)
教育部(47451)
期刊
(150233)
经济(150233)
研究(94978)
(72381)
中国(62320)
学报(55493)
科学(51756)
农业(49597)
管理(47473)
(43679)
大学(43632)
学学(41474)
教育(36194)
业经(31022)
技术(30819)
(28033)
金融(28033)
(22527)
财经(22384)
经济研究(21212)
问题(20972)
(18985)
(18845)
科技(17567)
图书(17069)
资源(16691)
技术经济(16582)
理论(16157)
业大(15770)
现代(15609)
共检索到490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蓉  施国庆  
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已成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发现S村环境合作治理先后经历萌芽期、发展期、深化期和完善期等阶段并呈现出不断深化发展的特征。其生成机理折射出以政治激励为主导力量、以农民认同为主体基础、以产业发展为内在动力、以社会力量为市场助力、以互惠情理为价值保障等特点。为此,可从相关方面推动农村环境合作治理的升级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新文  冯林林  
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依托政府兜底式的封闭式环境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农村日益复杂的环境治理需求。消解农村环境治理困境的核心在于,一方面通过协商沟通、塑造共识、内外激励,构建主体信任、合作认同与集体行动的农村环境治理机制,提升政社环境合作治理能力;另一方面以党组织、制度、资源要素嵌入农村环境治理场域,为农村环境治理参与主体提供行动基础、行动规范与行动条件。本文运用“政社合作—结构嵌入”的分析框架,基于D县H镇的环境治理案例考察认为,农村环境善治需构建政府有限引导、社会良性参与的环境合作治理格局,重构农村环境治理的嵌入结构,建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的农村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悦  
重庆市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面域支撑。重庆市未来时期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及保护形势较为严峻。根据重庆基本市情特征,农村发展态势对环境治理和保护带来的新的压力和威胁,以及未来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总体思路是:共享为本,生态积累;乡城联动,全程渗透;创新驱动,多元集成。要着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雪锋  李爽  王淼峰  
传统治理我国农村环境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社区营造"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建设模式,其提倡的处理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公益与私益多重矛盾的理念值得借鉴。引入"社区营造"理念,构建"人文地产景"五位一体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有助于破解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难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焱强  刘平养  吴娜伟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并逐渐被应用于农村环境治理领域。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当前中国农村环境治理失灵的多重困局以及引入PPP模式的治理优势,并基于全国东、中、西部6个案例从效率、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角度对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有效性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应对农村环境治理失灵的多重困局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现实检验也表明,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缺钱、缺技术和缺人员问题,有利于区域间环境公平状况的改善。但是,PPP模式极为复杂且在实践应用中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欠发达地区市场竞争不充分、项目合作企业过度强调利润导向而忽视社会责任、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弱、农民和村集体被边缘化等。进而言之,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相匹配的治理能力、多元主体有效参与等),PPP才会成为中国农村环境治理的新模式。因此,需客观且辩证看待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其具体实施要因地制宜和审慎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婉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而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环境保护与治理相较于城市来说是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恶化问题,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不断加强保护农村环境的制度建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培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契机,而农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问题早已成为乡村社会持续发展的障碍,如不能很好地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乡村振兴也无从谈起。通过对浙江里家村的实地调查和相关学术理论的梳理,形成农村环境"内发性治理"的概念。该概念认为农村环境治理应体现"中和位育"的治理理念,充分发挥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性作用,以及农村环境治理应回归乡村生活主体。只有发动农民参与环境治理,才能找到一条符合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特点的环境治理路径,保护农村环境的同时也能顾及农民生活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理解农村环境内发性治理方式产生背后的社会逻辑,掌握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一"目标实现的社会规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琳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日趋严重。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同时也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完善农业环保机制,加强农村环境监督监管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琳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日趋严重。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同时也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完善农业环保机制,加强农村环境监督监管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近年来,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乡镇工业化迅速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给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与此同时,安徽省的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工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显得越来越突出。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术机构到媒体,从政府到农民,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保护及治理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因此,对安徽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造成的危害、原因及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可能性的不良影响做全面的分析研究,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决策支持和咨询参考也具有迫切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宝家   唐银彬  
农村环境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推进共同富裕进程的基础。实践中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着“国家悖论”下可及性短缺、内生性微弱、持续性不足等多重有效性困境,亟需“国家-社会”共同在场的机制创新以应对。通过对D镇实践的个案分析,发现作为赋能型供给工具的合作生产成功实现了对巷道环境的“良善治理”。其机制展现为:利用合作决议构建基于共识的供给价值场域,在推动纵向与横向价值关系整合与责任关联的基础上,激活主体参与供给的内生性动力;通过合作交付对服务资源开展结构化、捆绑利用和信息共享,实现资源有序编排格局,从而提升服务供给的可及性;通过合作管理创设“治理剧场”,将合作供给行为延伸至日常生活,实现服务供给成果的可持续性治理。研究启发实践应强化组织引导和行为助推,加强资源赋能与协作交付,推动制度嵌入与惯习塑造,从而实现农村环境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宝家   唐银彬  
农村环境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推进共同富裕进程的基础。实践中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着“国家悖论”下可及性短缺、内生性微弱、持续性不足等多重有效性困境,亟需“国家-社会”共同在场的机制创新以应对。通过对D镇实践的个案分析,发现作为赋能型供给工具的合作生产成功实现了对巷道环境的“良善治理”。其机制展现为:利用合作决议构建基于共识的供给价值场域,在推动纵向与横向价值关系整合与责任关联的基础上,激活主体参与供给的内生性动力;通过合作交付对服务资源开展结构化、捆绑利用和信息共享,实现资源有序编排格局,从而提升服务供给的可及性;通过合作管理创设“治理剧场”,将合作供给行为延伸至日常生活,实现服务供给成果的可持续性治理。研究启发实践应强化组织引导和行为助推,加强资源赋能与协作交付,推动制度嵌入与惯习塑造,从而实现农村环境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丽丽  黄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一号文件和政府报告提到了"农村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对于环境问题的学术研究多集中于城市环境问题,对农村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已有研究对农村环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基于公共物品治理的视角分析了农村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从公共物品的供给困境及外部性两方面对农村环境问题治理困境进行分析;最后,笔者提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责任主体来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中心观点,给出充分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并详细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应具有的"环境"功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编者按: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以研究"三农"问题著称,随着农村环境问题的凸显,其在研究议题中也得到更多的体现。近两年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在农村环保领域先后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农户技术选择视角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设计"(编号:12CGL0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环境目标约束下农户技术选择:个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费伟  
探寻有效的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既是保障村民群众合法生态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之生态宜居目标实现的客观要求。本研究通过对浙北荻港村环境治理的案例考察发现,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的实现机制是以广泛的社会资本为基础,以农村精英为组织领导核心,以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为支撑,以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为关键,以多元组织力量发挥为保障。尽管如此,在治理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如何平衡"公民参与"与"政府主导"之间的张力、如何实现"地方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融合、如何增强"外部支持"与"内生力量"之间的互动、如何平衡"生产规模"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未来需要从治理理念、治理体制、治理方式以及治理机制四方面来总结提升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绩效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