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89)
- 2023(18015)
- 2022(15378)
- 2021(14495)
- 2020(11802)
- 2019(27209)
- 2018(27056)
- 2017(51940)
- 2016(28112)
- 2015(31822)
- 2014(31544)
- 2013(30698)
- 2012(27920)
- 2011(25032)
- 2010(25217)
- 2009(22947)
- 2008(22097)
- 2007(19474)
- 2006(17339)
- 2005(14944)
- 学科
- 济(111122)
- 经济(110994)
- 业(82257)
- 管理(79346)
- 企(60631)
- 企业(60631)
- 农(52148)
- 方法(47882)
- 数学(41545)
- 数学方法(40943)
- 农业(34707)
- 业经(29595)
- 中国(29509)
- 财(27365)
- 地方(25065)
- 学(22716)
- 制(22283)
- 环境(19801)
- 贸(18981)
- 贸易(18969)
- 理论(18490)
- 易(18389)
- 技术(17780)
- 和(16934)
- 务(16837)
- 财务(16757)
- 财务管理(16718)
- 划(16306)
- 发(16305)
- 银(16261)
- 机构
- 学院(390397)
- 大学(385904)
- 管理(156074)
- 济(151993)
- 经济(148561)
- 理学(135604)
- 理学院(134210)
- 管理学(131803)
- 管理学院(131095)
- 研究(125157)
- 中国(94839)
- 京(80644)
- 科学(77725)
- 农(75024)
- 财(68365)
- 业大(61987)
- 所(60888)
- 中心(60023)
- 江(59458)
- 农业(57300)
- 研究所(55485)
- 财经(54699)
- 范(52468)
- 师范(52024)
- 北京(50044)
- 经(49905)
- 州(47526)
- 院(45636)
- 经济学(44235)
- 经济管理(41843)
- 基金
- 项目(271144)
- 科学(213337)
- 研究(202768)
- 基金(194694)
- 家(168516)
- 国家(166999)
- 科学基金(144291)
- 社会(127062)
- 社会科(119935)
- 社会科学(119901)
- 省(107998)
- 基金项目(103503)
- 教育(93277)
- 自然(92497)
- 自然科(90279)
- 自然科学(90259)
- 划(89246)
- 自然科学基金(88600)
- 编号(85430)
- 资助(78722)
- 成果(68425)
- 重点(60385)
- 部(59369)
- 发(58623)
- 课题(58062)
- 创(56387)
- 创新(52510)
- 国家社会(51637)
- 科研(51350)
- 项目编号(50969)
- 期刊
- 济(169415)
- 经济(169415)
- 研究(110043)
- 中国(76447)
- 农(75255)
- 学报(61066)
- 科学(56131)
- 管理(54027)
- 财(51577)
- 农业(51254)
- 大学(47822)
- 教育(47556)
- 学学(44961)
- 技术(35673)
- 融(34954)
- 金融(34954)
- 业经(33816)
- 财经(25460)
- 经济研究(24264)
- 业(24056)
- 问题(23306)
- 经(21638)
- 图书(21489)
- 版(20642)
- 科技(18640)
- 理论(18147)
- 技术经济(18131)
- 资源(17904)
- 现代(17287)
- 实践(16796)
共检索到567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费伟
探寻有效的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既是保障村民群众合法生态权益的现实需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之生态宜居目标实现的客观要求。本研究通过对浙北荻港村环境治理的案例考察发现,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的实现机制是以广泛的社会资本为基础,以农村精英为组织领导核心,以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为支撑,以环境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为关键,以多元组织力量发挥为保障。尽管如此,在治理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如何平衡"公民参与"与"政府主导"之间的张力、如何实现"地方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融合、如何增强"外部支持"与"内生力量"之间的互动、如何平衡"生产规模"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未来需要从治理理念、治理体制、治理方式以及治理机制四方面来总结提升农村环境参与式治理绩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环境 参与式治理 荻港村 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秦红霞 赵言文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射阳县港村的调查,以20世纪90年代初为界限,采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此前和此后村民的生活方式与农村的环境做了分析。所得结论如下:20世纪90年代以前,村民的生活方式对于农村的面源污染危害较小,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的节约消费观念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炫耀性消费和农村环境管理的滞后使农村的环境面临严重的危险。因此提出:采取适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管理体制是建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
农村环境 生活方式 面源污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秦红霞 赵言文
本文通过苏北港村为个案,以20世纪90年代初为界限,采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此前和此后村民的生活方式与农村的环境做了分析。本文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村民的生活方式对于农村的面源污染危害较小,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的节约消费的观念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炫耀性消费和农村环境管理的滞后使农村的环境面临严重的危险。采取适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管理体制是建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
生活方式 面源污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志远
通过对华北农村以红白喜事互助为主要目的的"随姓"结合现象的考察表明:"随姓"结合关系具有多缘选择性、功能指向性、对等互惠性及代际传递性等特征;多姓聚居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中的族群集团意识以及村落认同的内生性力量,是"随姓"结合关系生成的主要诱因。"随姓"结合现象呈现出华北农村社会结构的"阶序性"、"文化互嵌性"及"混合性"等特征,并折射出村落社会变迁过程中村民社会关系的不稳定性和日益疏离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新文 冯林林
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依托政府兜底式的封闭式环境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农村日益复杂的环境治理需求。消解农村环境治理困境的核心在于,一方面通过协商沟通、塑造共识、内外激励,构建主体信任、合作认同与集体行动的农村环境治理机制,提升政社环境合作治理能力;另一方面以党组织、制度、资源要素嵌入农村环境治理场域,为农村环境治理参与主体提供行动基础、行动规范与行动条件。本文运用“政社合作—结构嵌入”的分析框架,基于D县H镇的环境治理案例考察认为,农村环境善治需构建政府有限引导、社会良性参与的环境合作治理格局,重构农村环境治理的嵌入结构,建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的农村环境治理体系。
关键词:
政社合作 结构嵌入 环境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冠杰
公私部门伙伴关系"(PPP)模式是陕西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治理的新选择。PPP模式的应用能够较好地解决政府供给资金不足以及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陕西省在政策环境、项目需求量、民营资本参与及盈利实现方面为PPP模式在该领域的引入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应选择合适项目类型,设计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合理定价机制,完善配套制度体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姣
通过对浙江北部D村的个案考察,从村庄社会内部的角度出发,力图分析经济高度分化背景下利益密集型村庄选举过程的表现样态及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深层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其村庄治理层面的后果。研究表明,村级权力的高价值激发了村民参与选举的意愿,以纵向经济分层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圈层化构成了村庄内部选举高度竞争化的助推机制;在竞争性选举过程中,竞选者以利益派性为组织基础,采取关系、金钱等策略性动员方式获取选票;村级权力的高价值直接带来了村庄选举以及村庄治理的谋利化色彩,表现在村级资源的分配上,即为分配原则的私人化,导致了村庄底层以上访为主要方式的针对处于村干部位置之上的富人群体的抗争,村级组织面临合法化危机。针...
关键词:
村庄 竞争性选举 动员机制 治理后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颖明 宋建新 黄宝荣 王海燕
日益严峻的农村环境污染成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重点和难点。农村污染具有污染源小而多,污染面广而散的特点,政府的大量投入相对于广大的农村来说实在有限,需要反思当前以完全信息为基本假设、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农村自主治理组织具有信息的直接性和充分性以及自发秩序的有效性等方面的优势,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研究成为当前农村环境治理政策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以自主治理理论为基础,立足于中国农村环境治理现状,构建了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的研究路径和框架:研究自主治理的基本条件和博弈均衡结构,对应分析我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制度的假设条件、博弈关系和政策供给;将自主治理的经济分析和治理结构相结合,在典型调研和...
关键词:
农村环境 自主治理模式 研究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于水 鲁光敏 任莹
农民是农村环境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和重要行动主体,然而环境治理中“政府干、农民看”的现象并不鲜见,提升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实现农村环境善治有着重要意义。实现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积极参与,需要由管控式环境治理逻辑转向参与式环境治理逻辑,在制度供给层面创造参与空间、提供参与支持、制定参与计划,在权益实现层面回应农民环境权益、经济权益和其他权益诉求。研究以浙江云和“绿谷分”实践为例,分析认为加强公民赋权、民主协商、自主治理是实现农民参与式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并从重塑治理共同体、强化社会组织建设、增强民主协商制度等方面提出优化农民参与环境治理路径。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农民参与 逻辑转换 路径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齐琦 霍红梅 刘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应有之义,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农村环境治理需多元协同共治,更需基层组织有效参与。本文在探讨基层组织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进程中,厘清基层组织的内在结构和参与逻辑,基于“委托—代理模型”和公共理论,结合多中心治理理论,探究基层组织治理农村环境的作用机制,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个角度解释农村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保障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将构成中国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主题。在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由外部资源促进内部发展"是老年人协会建立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乡村社会复杂多元的制度环境,老年人协会依靠村庄动员形成了制度化的动员型组织结构,表现为结构增生、功能外溢和规则妥协。制度化成本和组织内在张力导致老年人协会逐步走向日常化。日常化意味着老年人协会真正融入村庄的社会网络和文化传统,成为村庄秩序和文化传统的守护者和担纲者。国家在扶持和推广农村老年人协会时,需要从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的战略着眼,鼓励和尊重老年人协会自发探索的积极性,形成"低成本、高福利"的老年人协会建设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蓉 施国庆
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已成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发现S村环境合作治理先后经历萌芽期、发展期、深化期和完善期等阶段并呈现出不断深化发展的特征。其生成机理折射出以政治激励为主导力量、以农民认同为主体基础、以产业发展为内在动力、以社会力量为市场助力、以互惠情理为价值保障等特点。为此,可从相关方面推动农村环境合作治理的升级发展。
关键词:
农村环境治理 合作治理 生成机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欢欢 吕德文
在复合型党建实践中,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存在相互促进的交互关系。复合型党建通过党员发展的开放性、党员管理的“治理化”、组织生活的实体化以及组织形象的先进性,实现基层党组织多维度的公共性建构。复合型党建实践机制的核心是嵌入式引领,包括三个方面:公共性动员机制、认同式动力机制、反馈性效能机制。复合型党组织建设提升了组织的行动力、活力和整合能力,并在村庄治理中产生了溢出效应。由此,复合型党建塑造了村庄复合型治理效能,实现了村庄公共利益主体的重塑、村庄公共规则的构建和集体公共利益再生产。复合型党建既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条有效路径,也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欢欢 吕德文
在复合型党建实践中,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存在相互促进的交互关系。复合型党建通过党员发展的开放性、党员管理的“治理化”、组织生活的实体化以及组织形象的先进性,实现基层党组织多维度的公共性建构。复合型党建实践机制的核心是嵌入式引领,包括三个方面:公共性动员机制、认同式动力机制、反馈性效能机制。复合型党组织建设提升了组织的行动力、活力和整合能力,并在村庄治理中产生了溢出效应。由此,复合型党建塑造了村庄复合型治理效能,实现了村庄公共利益主体的重塑、村庄公共规则的构建和集体公共利益再生产。复合型党建既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条有效路径,也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婉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而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环境保护与治理相较于城市来说是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恶化问题,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不断加强保护农村环境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
农村环境 表现 成因 制度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发展路径探析
农民拆迁意愿及其诱致性变迁路径——基于华北王村的个案考察
就业视角的农民工市民化过程考察——基于上海的个案研究
基于贷款需求下的农户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程度和行为考察——以浙江为例的实证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视野下农村环境生态化发展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研究
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的内置金融模式研究——基于“惠民农业服务合作社”的个案考察
SCP范式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研究——基于政策网络视角
行政嵌入与农村社会自治能力再造——基于对浙江宋村的个案研究
中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探索及实践研究
权力下沉、流程再造与农村公共服务网格化供给——基于浙东“全科网格”的个案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