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5)
- 2023(13567)
- 2022(11375)
- 2021(10399)
- 2020(8670)
- 2019(19599)
- 2018(19177)
- 2017(37154)
- 2016(20207)
- 2015(22620)
- 2014(22689)
- 2013(22677)
- 2012(20991)
- 2011(19119)
- 2010(19303)
- 2009(18191)
- 2008(18289)
- 2007(16965)
- 2006(14925)
- 2005(13442)
- 学科
- 济(88606)
- 经济(88492)
- 业(64607)
- 管理(57871)
- 农(51001)
- 企(42645)
- 企业(42645)
- 方法(35626)
- 农业(33758)
- 数学(31589)
- 数学方法(31322)
- 业经(25152)
- 财(23783)
- 中国(22749)
- 制(22081)
- 地方(18112)
- 贸(16548)
- 贸易(16542)
- 易(16083)
- 体(15362)
- 学(15294)
- 银(14545)
- 银行(14516)
- 行(13862)
- 发(13725)
- 融(13531)
- 金融(13526)
- 环境(13219)
- 务(13110)
- 财务(13080)
- 机构
- 学院(299052)
- 大学(293828)
- 济(127973)
- 经济(125387)
- 管理(113240)
- 研究(99763)
- 理学(97663)
- 理学院(96657)
- 管理学(95190)
- 管理学院(94639)
- 中国(77468)
- 农(67831)
- 京(60208)
- 财(59935)
- 科学(59547)
- 农业(52083)
- 所(50702)
- 业大(49093)
- 中心(47419)
- 财经(46837)
- 江(46546)
- 研究所(45568)
- 经(42396)
- 经济学(39316)
- 范(37831)
- 师范(37494)
- 北京(37145)
- 州(36140)
- 经济学院(35735)
- 院(34787)
- 基金
- 项目(196568)
- 科学(155041)
- 研究(146643)
- 基金(142551)
- 家(123359)
- 国家(122234)
- 科学基金(104460)
- 社会(95181)
- 社会科(89918)
- 社会科学(89891)
- 省(78674)
- 基金项目(75800)
- 教育(66313)
- 自然(64673)
- 划(64533)
- 自然科(63142)
- 自然科学(63124)
- 自然科学基金(62009)
- 编号(60753)
- 资助(56325)
- 成果(48784)
- 部(44341)
- 重点(44048)
- 发(43828)
- 制(41389)
- 课题(41353)
- 创(41334)
- 国家社会(39649)
- 创新(38688)
- 教育部(37837)
- 期刊
- 济(150024)
- 经济(150024)
- 研究(86798)
- 农(71031)
- 中国(60669)
- 农业(47861)
- 学报(46814)
- 财(46512)
- 科学(43281)
- 管理(37538)
- 大学(36563)
- 学学(34982)
- 融(31169)
- 金融(31169)
- 业经(30815)
- 教育(27700)
- 技术(24546)
- 财经(23127)
- 业(22979)
- 经济研究(22229)
- 问题(20910)
- 经(19838)
- 版(17157)
- 农村(15806)
- 村(15806)
- 农业经济(15431)
- 世界(15307)
- 技术经济(14993)
- 商业(14475)
- 经济问题(14291)
共检索到446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艺容
城乡居民消费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消费集聚程度不同。消费的外部性、规模经济性、循环积累因果关系和网络效应是形成这种消费集聚效应的重要原因。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金融工具和商业新业态革新消费工具,完善消费制度,改善农村公共消费品供给,扩大农村公共消费空间,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集聚效应,缩小城乡消费方式的差别。
关键词:
消费集聚效应 城乡居民消费 消费方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红岭
农村消费升级与流通产业集聚之间存在重要的互动关系。本文在定性分析两者互动机理基础上,采用系统耦合模型方法,实证检验我国农村消费升级与流通产业集聚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农村消费升级与流通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存在明显省级差异,东部地区处于良性耦合的初级阶段,中西部地区仍处于耦合对抗阶段。农村消费升级同流通产业集聚存在高度协同关系,东部地区已经迈入高度协调的中级阶段,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初级阶段。总体而言,农村消费升级同流通产业集聚之间具有明显的耦合协调关系,在农村消费升级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这一关系有持续增强趋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永穆
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分析及转变途径蒋永穆一、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基本估计及其成因(一)建国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经济改革后,传统农业单纯粗放型增长模式已被打破,农业增长已越来越多依靠集约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慎恒
采用1984~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数据,对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经历了一个先递增、后递减的过程。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在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及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全面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培养农村居民良好的消费观念;调整和创新现行农村制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哲
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个金融行业的现状分析,得出目前我国金融集聚现象明显,主要集聚于东部地区。其次,对金融集聚对金融产业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得出金融集聚、金融市场化、金融竞争程度和金融业产业结构状况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且金融集聚对其他三者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金融产业 作用途径 效应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玲
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资料,采用面板门限模型探讨财政支农、人口转变与农村居民消费非线性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有限,而老年人口比重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两个门限效应,门限值分别为5.62%和9.21%。所形成的三个门限区间范围内,农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分别引起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0.8069%、0.8160%及0.8201%。该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财政政策制定中,应更多地考虑与包含人口、社会保障等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振勇
旨在探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私下交易形成隐形交易市场的原因,提出缩小这种隐形交易市场规模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用地企业风险偏好和地下交易超常收益的增加,以及地下交易惩罚和信用损失的降低,用地企业的地下交易空间将会扩大,而随着地方政府的风险偏好、积极监督成本和监督不力收益的增加,以及用地企业地下交易给地方政府造成潜在损失和积极监督收益的减少,地方政府的监督空间将会缩小,用地企业地下交易行为就会扩大。缩小这种隐形交易市场规模的途径就是推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正明 岳琳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其收入,但短期内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不可能的。本文以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为前提,通过对农村居民消费状况的抽样调查,寻找扩大消费的空间和妨碍消费扩大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增长 途径 方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董秀良 刘佳宁 王轶群
研究目标:从空间维度考察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9~2018年30个省份和四大区域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估计金融集聚的空间效应,即特定地区农民消费如何关联于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金融集聚。研究发现:在全国省级层面上,农民消费不仅受本省农村金融集聚的显著影响,同时还受到邻近省份空间溢出的显著影响。分区域检验显示,一方面,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农民消费受到域内金融集聚的影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这一区域差异与农民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具有一致性,但农民收入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农民消费受邻近区域金融集聚溢出效应的影响显著,但东部地区则不显著。研究表明,一是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消费具有重要影响,二是农民收入过低会弱化金融发展对消费促进效应,增加农民收入是提升消费的根本;三是加强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金融合作有利于实现共赢。研究创新:将空间效应引入农村金融集聚对农民消费影响的研究,探究了该影响的空间特征及关联性。研究价值:对农村金融集聚的消费促进效应做出了更全面的评价,为发挥农村金融促进农民消费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抓手。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农民消费 杜宾模型 空间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桂波
科学的农村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要通过畅通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强化利益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
农村社会 利益协调 机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霍成义 张立光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及山东省统计数据,主要从收支角度分析了农村消费问题,发现收入水平低、支出负担重、收支预期不确定等因素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因此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就业渠道、增强消费信心、提高城镇化率是刺激农村消费市场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收入水平 支出负担 收支预期 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虹 艾熙
中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问题集中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因此要推进西部全面小康,重点就在于实现西部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倍增。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村农民收入与消费的实证研究,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西部农村居民 收入与消费倍增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进
基于我国农村居民人口总量庞大、消费水平较低的现状,农村居民实现和谐消费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对我国构建和实现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的关键。通过对农村居民和谐消费模式的探讨,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消费者与企业、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的基础和目标,构建起新时期农村居民合理的、可持续的和谐消费模式,为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整体和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胡芳肖 文启湘
农村贫困人口的消费问题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实现农 村贫困人口适度消费,是我国扶贫攻坚战略的基本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本文在对理论界关于适度 消费基本内涵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贫困人口适度消费的基本内涵、实现条件和实现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顾海英
以现代农村经济增长为立足点,提出了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及其必须进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必然性;分析了现代农村经济集约经营增长方式的主要内容,强调指出它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体现;同时提出了我国走集约型经济增长道路的对策。
关键词:
现代农村经济,经济增长方式,集约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