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2)
2023(14507)
2022(12226)
2021(11513)
2020(9263)
2019(21125)
2018(20741)
2017(39992)
2016(21693)
2015(24072)
2014(23974)
2013(23703)
2012(22051)
2011(20308)
2010(20733)
2009(19146)
2008(18787)
2007(17154)
2006(15635)
2005(14279)
作者
(60596)
(51028)
(50491)
(47849)
(32114)
(24437)
(22834)
(19674)
(19549)
(18305)
(17295)
(17052)
(16217)
(16201)
(15733)
(15444)
(14794)
(14728)
(14682)
(14377)
(12787)
(12579)
(12421)
(11932)
(11558)
(11453)
(11381)
(11237)
(10396)
(10168)
学科
(100684)
经济(100585)
(66814)
管理(58279)
(52862)
(42483)
企业(42483)
农业(35559)
方法(33534)
中国(29611)
数学(29564)
数学方法(29073)
地方(27295)
业经(25387)
(20060)
(19158)
(17759)
(16779)
(16347)
贸易(16331)
(15768)
(15613)
银行(15604)
(15371)
(15196)
(14989)
金融(14987)
环境(14454)
发展(14089)
(14056)
机构
学院(307289)
大学(298945)
(130590)
经济(127787)
管理(118999)
研究(108032)
理学(101531)
理学院(100412)
管理学(98629)
管理学院(98034)
中国(85071)
(64303)
(63296)
科学(62739)
(59016)
(53667)
中心(50848)
(48985)
农业(48601)
研究所(47977)
业大(47442)
财经(45094)
(42691)
师范(42376)
(40789)
北京(40034)
(39237)
(38372)
经济学(37848)
(35178)
基金
项目(197755)
科学(157118)
研究(151246)
基金(141937)
(121638)
国家(120430)
科学基金(103913)
社会(97203)
社会科(91743)
社会科学(91720)
(79767)
基金项目(74276)
教育(68338)
(65221)
编号(64084)
自然(63827)
自然科(62305)
自然科学(62298)
自然科学基金(61120)
资助(57159)
成果(52070)
(48069)
课题(44655)
重点(43833)
(43682)
(40847)
国家社会(39575)
发展(39420)
(38755)
(38214)
期刊
(162161)
经济(162161)
研究(94160)
中国(69627)
(67964)
农业(45841)
科学(42720)
管理(42532)
(42226)
学报(41643)
(35936)
金融(35936)
教育(35634)
大学(33591)
业经(32605)
学学(31640)
技术(27414)
经济研究(23713)
(21971)
问题(21907)
财经(21015)
(18080)
农村(16576)
(16576)
世界(16255)
农业经济(16042)
(15857)
技术经济(15663)
经济问题(15040)
统计(14964)
共检索到484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晓园  
鄂东S镇农民建房消费现象显示:随着收入型贫困的减缓,因消费超出支出而导致的消费型贫困日益显现,农村贫困的性质和形态正发生深刻变化。城市消费主义的示范与扩张、半熟人社会村庄分化的消费转型以及婚姻市场化下农民家庭再生产的消费导向,构成了消费型贫困的发生机理。消费型贫困具有较强的社会结构因素,单纯依靠农民自身难以得到有效根治,应强化地方政府主导功能,节制无序的建房消费竞争,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强包括文化价值在内的新农村建设,以加强对消费型贫困的治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文政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东西部区域之间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这种社会的非整合性,必然会造成庞大的相对贫困队伍和一些绝对贫困者。伴随着剧烈的社会转型,我国社会形成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蔡建平  
农民建房管理是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实际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化实施,农村经济社会迎来了发展新阶段。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相继出现建房高峰期,也给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如何正确处理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祝方贵  
农民建房用地应走集并村庄之路祝方贵集并村庄,集约管理,其核心是依据规划,集约建房,达到合理用地的目的。过去10年,农民建房用地管理在依法审批和理顺权属关系方面,确实取得不少成效。但是,在市场经济和农村城市化新时期,原有的管理模式弊端日出,亟予改革。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舒丽瑰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明确农民贫困的真实原因。过度的仪式性消费支出成为影响农民家庭贫困的新因素,体现在生存消费的品牌化、婚丧仪式浪费的刚性化、炫耀性消费的竞争化。不理性的消费竞争扭曲了家庭的消费结构,导致家庭积累不足、代际支持缺乏,造成家庭再生产的低度循环和内在冲突,发展潜力有限,"消费性贫困"生成。消费性贫困是消费行为的城乡联动机制和村庄经济文化状况叠加作用的产物。城镇消费行为对农村的示范效应,改变了农民的审美趣味,抬高了农户生活标准的绝对成本,村庄内部的支出竞争无序化提高了农户生活标准的相对成本。因此,扶贫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军林  
西部地区是中国自然条件最恶劣,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贫困问题发生最广泛的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地域位置的封闭性加上恶劣的生态条件决定了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具有强烈的区域个性,同时也决定了反贫困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没有可以照抄照搬的现成模式,必须结合当地的独特性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形成符合当地实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要调整扶贫策略;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保障其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础上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翠琴  徐海峰  
利用来自湖北省一个村庄的质性调查材料,探讨了农村老年贫困的类型与成因。农村老年贫困既有经济贫困,也有社会贫困和文化贫困,家庭结构性因素是导致老年人经济贫困的关键,村庄价值层面的因素导致老年人社会贫困和文化贫困的产生。三种类型的老年贫困之间是有层次的,处在不同阶段的老人贫困层次不同。老年贫困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既需要着眼长远的政策调整,也需要现阶段个人、家庭、社会以及政府的综合性协调努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洪名勇  王霞  龚丽娟  何玉凤  
文章运用GIS技术、变异系数、地理探测等方法,从省级层面出发,揭示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上,我国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16年的4335万人,其中2010—2016年我国减贫速度最快。(2)从空间维度上,2002年贫困发生率以青海、云南、陕西“三足鼎立”型分布,2007年“三足鼎立”型分布消失;2008—2009年期间,贫困发生率则以甘肃、贵州为主的核心分布;2010年贫困发生率以西北、西南地区的“树干”型分布为主,至2016年“树干”型消失,但是贵州、甘肃仍为贫困发生率高发地区。总体上,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呈现出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农村贫困发生率之所以呈现以上时空演化路径,乃是经济发展的滴落机制、结构调整效应、利于穷人的投资、耕地资源禀赋等内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这其中金融扶贫政策是整个农村扶贫战略中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也具有推进作用。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金融扶贫的具体内容和目前的现状问题以及所对应的建议和策略,整合农村贫困地域的整体的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扶贫工作的效率。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这其中金融扶贫政策是整个农村扶贫战略中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也具有推进作用。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金融扶贫的具体内容和目前的现状问题以及所对应的建议和策略,整合农村贫困地域的整体的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扶贫工作的效率。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红琴  
贫困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有史以后人类一直坚持不懈地试图解决贫困问题,我国作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虽然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贫困现象在我国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遏制,贫困人口的基数依然比较庞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扶贫任务的艰巨性。参与式扶贫作为一种新颖的扶贫模式,不仅能给贫困农村带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同时还可以协助贫困农村扶贫项目的制定、执行、监测与评估,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效率,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胡胜男  乔姗姗  
信息消费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方面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文章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通过与湖北及全国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水平、信息消费系数和信息消费倾向的对比,分析造成武陵山贫困片区信息消费低迷的客观因素、体制因素和文化因素,建议通过培育信息需求、加强农民信息文化教育、改善信息环境、激活信息市场等措施提高武陵山贫困片区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小辉  史清华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从多重逻辑视角构建农业政策变化发生机理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检验农村税费改革的发生过程,研究发现:国家行为的逻辑是政权合法性和稳定性,基层政府行为的逻辑是竞争晋升的科层制,农户行为的逻辑是理性,农业政策变化过程是国家、基层政府和农户在特定的制度环境约束和意识形态变化下长期互动的结果。引申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在制定农业政策时需要关注微观农户和基层政府的行为逻辑,因为他们的行为逻辑在很大程度上缩小甚至改变宏观农业政策的选择空间,进而影响政策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